摘 要:為探討現代大學治理視角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機制的構建,文章剖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特色,揭示其運行的實效性和局限性。研究發現,盡管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取得了一定的長足發展,但處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戰略背景下,高校內控建設在制度完善、理念更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為此,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指出應該形成更為全面系統的內部控制管理框架,從而提高我國現代大學的治理效能。
關鍵詞:現代大學治理 高校內部控制體制 風險管理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F233;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208-02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與完善已成為高校治理結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由于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構建現代大學內部控制體制機制已成為促進大學學科發展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體制在維護經濟秩序、預防和減少風險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大學這種非營利組織中,除經濟效益外,更多的是關注教育質量、學術研究以及社會責任等多維度的績效。因此,研究并構建適應現代大學特點的內部控制體制,對于促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盡管當前我國對于高校內部控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探索,但從實踐角度來看,還存在諸多難題和挑戰。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還缺少系統性和科學性,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教育質量與學術研究標準亟待提高。
為此,本文基于現代大學治理視角,對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機制進行深入分析,識別存在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通過文獻綜述和案例比較的方式,對國內外大學的內部控制體制進行系統比較,揭示不同治理結構和文化背景下內部控制體制的工作機制及其效能,從而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策略建議。
二、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理論框架
內部控制體制是指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下,由組織內部構建,用以提升組織運行效率,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完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并且防范風險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在高等教育領域,這一概念尤為關鍵,它關系到某所大學是否能保障教學質量、科研水平、資金運作等方面實現其戰略目標。
現代大學治理要求內部控制不僅涉及財務審計,更重要的是將其視為促進教育創新、科研發展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從理論框架角度出發,高校進行內部控制體制建設,要涉及到多個層面的內容:(1)內部控制體制的理論基礎來源于企業管理實踐,但在大學管理應用中,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同,高校的目標更側重于知識的傳遞、創新與智力資源的培養。因此,高校內部控制重點更多放在教學質量控制、科研項目管理、學術倫理監督以及對學生服務質量的保障等方面。(2)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應具備強大的彈性和適應性。例如,在新興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下,高校需布局新的科研項目管理控制流程以適應時代變化。(3)考慮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對內部控制體制的影響,國家層面的教育政策、財務管理條例以及學術誠信標準等對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均有直接指導和影響。(4)具備支持并強化內部控制體制的組織文化是成功實施內部控制的關鍵。高校管理層的態度和行為對于營造這種文化至關重要,有效的領導可以傳達內部控制的價值,激勵全體人員積極參與。因此,在現代化大學治理趨勢下,構建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理論框架,應考慮全面化、層次化和動態化等原則,以期達到高效治理的目標,推動高校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提升我國高校整體競爭力。
三、國內外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的比較分析
國內外高校的內部控制體制在理念上具有相通性,但在具體的運作模式、管理實踐和發展階段上存在一定差異。在一些發達國家中,高校內部控制體制較為成熟。例如,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普遍采用的COSO框架(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強調對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等方面的控制。通過制定全面的內部控制準則和指引,高校旨在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財務報告的準確性以及法規遵從性。而在歐洲,許多高校采取的是基于風險管理的控制方式,關注風險評估與應對機制的建立,注重過程控制及對策的制定和實施。回顧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內部控制體制也逐漸受到重視。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高等教育法及相關政策的實施,內部控制開始得到強化。我國高校開始借鑒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通過梳理文獻,對國內外高校的內部控制體制進行深入比較后可發現以下幾點差異:(1)國外高校的內部控制體制相對更為系統和成熟,管理職責更為清晰,而我國高校的體制尚在完善中,職責分配和制度執行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明確性。(2)國外高校在風險評估體系的建設上往往更具前瞻性,而我國高校則更多地處于應對已出現問題的層面。(3)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國外高校更早地將其納入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了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而我國高校在這方面的廣泛應用還有待提升。(4)在高校的內部控制文化建設上,國外高校一般更為重視并采取了積極措施,而我國則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化和推廣。
為此,我國高校在參照和借鑒國外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經驗的同時,應考慮本土化的適配問題,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構建符合國情的高校內部控制體制。通過不斷學習、調整和完善,從而更有效地推進我國高校管理現代化進程。
四、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當前存在的問題
現代大學治理成為推動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推動我國高校管理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舉措,這將對高校內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一些高校已經開始意識到內部控制體制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來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但總體來說,這些措施還不夠成熟和系統,導致內部控制運作效率不高。其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盡管教育部門和高校對內部控制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內部控制不是法律規章的簡單堆砌,很多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和規范,執行力度不夠強,導致內部控制往往浮于表面。(2)由于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特殊性,需要專業的人員來運作和管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專門的內部控制隊伍,內部控制的相關工作常常由業務部門兼職,導致內控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視,造成內部控制工作的推進不暢通。(3)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監督機制是否健全。目前高校的內控多局限于財務審計方面,缺乏對校園管理理念和文化、教學、科研、后勤等關鍵環節的有效監控和風險評估。(4)高校在風險評估和管理上往往缺乏系統的方法和工具,無法準確識別內部控制風險,更難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因此,基于現代化治理角度,高校在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和實施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形成一套適合高校特點的內部控制體系,以增強高校的風險預防和控制能力,促進高校的穩健運行。
五、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提升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有效提升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應制定與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基本職能相結合的內控制度。(1)細化和具體化內控政策,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責任和權限,并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高校應定期組織內控制度培訓來提升全體師生的內控意識。(2)利用校內媒體、講座、研討會等形式持續宣傳內控文化,設立專門的內控部門或職能機構,配備專業人才負責內部控制工作的策劃、實施和監督。內控部門應具備獨立性,避免利益沖突,增強內控的權威性和有效性。(3)定期進行內控自評和內部審計,通過檢查反饋來評估內控體系的運行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改正。同時,對違反內控規定的行為制定明確的責任追究制度。(4)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模型識別并評估高校運營中的潛在風險點。定期組織風險管理培訓來提高全校師生的風險意識和管理能力,并將風險管理納入高校的日常管理之中。(5)建立現代化的內控信息系統,實現跨部門重要數據的共享和高效管理,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透明度。此外,還應加強與政府部門、外部審計機構、行業組織等的聯絡溝通,共同提升高校內控水平。
六、結論
綜上所述,提升高校內部控制體制是一項持續的、系統的工程。高校應秉持持續改進的理念,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既要從制度和機構上入手構建,也要注重內控文化的營造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實現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全方位的提升。通過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建立一套現代化的完善有效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從而確保高校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馥千.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訊,2019(05):177-178.
[2] 何爭艷.市場經濟體制下完善我國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策略探析[J].知識經濟,2018(11):135+137.
[3] 黃一川.現代大學治理下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7(09):123-123+127.
[4] 吳麗芳.高校內部控制體制與機制創新的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16):31-33.
[5] 拜穎華.高校會計內部控制與現行管理體制調適問題初探[J].時代金融,2014(02):278+281.
(責編:若佳)
[基金項目:中國教育會計學會農業院校分會研究課題成果(NYPTMS11)]
[作者簡介:任瑩(199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