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即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經濟》課程的教學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滿足新的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
關鍵詞:“雙碳” 《建筑工程經濟》 教學改革 措施
中圖分類號:F280;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216-02
《建筑工程經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不僅涉及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還與建筑的環境影響密切相關。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兼顧經濟效益和環保要求,是當前教育者面臨的重要挑戰。而“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考框架[1]。
一、“雙碳”背景下《建筑工程經濟》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行業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據統計,建筑行業以及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占全球碳排放的約40%。因此,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經濟》的課程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傳統的《建筑工程經濟》課程主要關注項目的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項目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然而,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建筑項目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包括環保和碳排放的因素。因此,教學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更新,以反映這一新的趨勢和需求。其次,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綠色建筑和低碳設計的理念和技能。例如,可以在課程中加入綠色建筑和低碳設計的案例分析,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理念和技能。最后,“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建筑行業。因此,《建筑工程經濟》課程的教學改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實現“雙碳”目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積極參與并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二、“雙碳”背景下《建筑工程經濟》課程教學的具體改革措施
(一)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拓展
在“雙碳”背景下,對《建筑工程經濟》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拓展是必需的?!半p碳”目標提出了我國在碳排放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明確任務,這對建筑行業,尤其是在建筑經濟學教學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而建筑業作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必須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因此,首先,學生需要了解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的科學原理,理解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和方法,明白他們在建筑設計、建設和運營中的應用和影響;其次,在教授經濟學原理和建筑經濟學時,應當加入關于環境影響和碳排放的案例分析。傳統的建筑經濟學主要關注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環境影響和碳排放。然而,在“雙碳”背景下,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行業的需求。建筑經濟學需要更全面地考慮項目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加入新的內容和視角。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看到環境和碳排放因素如何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如何在實際的建筑項目中考慮和解決這些問題。
(二)教學方法的更新和改進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seUT9PgVC+4QPrKz3Woy8VDROyMs2/t1GCfE5yENH2g=建筑工程經濟》課程需要更新和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將最新的科技和教育理念融入教學中,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經濟學在應對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中的作用[2]。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碳排放和環保設計的概念,教師可以利用模擬軟件,如建筑能源模擬軟件,來幫助學生實踐和應用這些概念。通過模擬軟件,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設計和分析建筑項目,觀察和理解不同設計決策如何影響建筑的碳排放和能源效率。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同時,小組項目的使用也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部分。通過小組項目,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或模擬的建筑項目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可以在項目中融合綠色和低碳設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考慮和解決可能出現的環保和碳排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技能和經驗,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教學評估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評估方法主要側重于學生對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新的教學評估中,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關注點擴大到學生對環保和碳排放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
隨著全球對環保和碳排放問題的重視加深,建筑工程經濟學也需要跟上這個趨勢,培養學生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能力。因此,教師教學評估中需反映出這一要求,考查學生是否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是否能在實踐中找到并解決問題。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評估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程項目中進行實際的建筑項目設計,并在設計中考慮環保和碳排放的因素。教師根據學生對設計方案、環保和碳排放問題的理解來對其進行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估;此外,還可以通過模擬軟件來評估學生的設計和分析能力,在模擬軟件中,學生將對設計方案進行能源效率和碳排放進行分析,教師可根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對分析工具的掌握,以及評估其創新和應用能力。同時應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當今社會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經濟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也會隨之不斷變化,這需要教學過程中培養出能夠主動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素質。
(四)教師隊伍的建設
為了實現《建筑工程經濟》課程教學的改革,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要求不僅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還包括他們對環保、碳排放和綠色建筑等問題的深入理解和研究[3]。
一是,教師要有扎實的建筑工程經濟知識,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同時,教師還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才能把握住環保、碳排放和綠色建筑等問題的內在邏輯,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二是,教師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活動。這些研究活動可以幫助教師更新和拓展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提供教學改革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研究,了解最新的碳排放控制技術,然后將這些技術介紹給學生。三是,教師可以通過研究,了解建筑工程經濟的最新發展和趨勢,然后將這些發展和趨勢反映在教學中。四是,教師隊伍的建設還應該注意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教師之間需要進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以便于共享知識和經驗,共同推動教學改革的進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定期的研討會,分享他們的教學和研究成果,以便于其他教師學習和借鑒。
(五)推廣和實施實習和實踐教學
推廣和實施實習和實踐教學是《建筑工程經濟》課程在“雙碳”背景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進而更好地處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4]。
首先,實習和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和應用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例如,學生可以參與到實際的建筑項目中,實地觀察和了解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在工程經濟和環保、碳排放之間尋找平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實習和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到行業的實際情況,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未來職業,還可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實習,了解到建筑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問題上的挑戰和機遇,了解到企業在這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從而更好地為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準備。最后,推廣和實施實習和實踐教學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找到合適的實習機會,如何保證實習的質量,如何將實習和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需要與企業和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和實施實習項目;教師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源來指導和監督實習,以確保實習的效果。
(六)提升國際視野
人類生活的世界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處理這些問題需要全球的共識和努力。首先,對于學習建筑工程經濟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了解我國的政策,還需要了解其他國家和地區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更有效地找到解決方案。其次,提升國際視野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并學習國外的最新理念和技術。在處理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方法。通過學習這些理念和技術,學生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還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和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比如,鼓勵學生參加國際交流和研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教學和研究環境,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研究方法和實踐經驗。同時,也可以在課程中引入國際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這些案例,了解不同的國際經驗和實踐。最后,也可以邀請海外的專家和學者來講授相關課程,或者與海外的學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和實施教學項目。
(七)利用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到來自全世界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這對于教學活動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優勢[5]。首先,教師可以引用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研究,以增加課程的豐富性和前瞻性;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擴大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其次,信息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工具。例如,在線課程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學習靈活性,同時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要來制定學習計劃。虛擬實驗室則可以讓學生在不需要昂貴設備和材料的情況下進行實驗,獲取實踐經驗。此外,還可以通過模擬軟件,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如何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考慮和控制碳排放。最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改善教學評估。傳統的評估方法通常以考試成績為主,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能力。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收集更多樣化的評估數據,例如學生在課程討論中的表現、在虛擬實驗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在在線課程中的學習活動記錄等,都能為教師提供更全面、更客觀地評估信息。
三、結語
總的來說,“雙碳”目標為建筑工程經濟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同時又具有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的建筑工程經濟人才。
參考文獻:
[1] 葛慧杰,張耀鋒,付曉艷.“雙碳”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群的組建及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5(02):51-55.
[2] 孔哲,顧曉丹,陳逸陽.“雙碳”背景下“水工程經濟”課程教學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23,9(08):161-165.
[3] 鄧業林.“雙碳”背景下暖通設備專業新能源技術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J].裝備制造技術,2023(04):243-245.
[4] 鹿鵬.“雙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3(04):27-30.
[5] 徐恬,王珂,王濤等.“雙碳”背景下“環境生物學”課程改革探索[J].環境教育,2022(12):36-38.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