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媒體出版形態的更新迭代,編輯要不斷更新理念,積極融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新環境中,準確定位市場和受眾的閱讀需求,深度開發出版物的創新點和市場增長點,以保證優質出版內容的持續輸出。
關鍵詞:融媒體 出版編輯 轉型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228-02
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促使媒體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出版業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學習閱讀需求,推動出版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為建成出版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數字閱讀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415.7億元,同比增長18.23%;其中,44.63%為19歲至25歲用戶,27.25%為18歲以下用戶,年輕人成為數字閱讀主力軍。
面對融媒體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作為出版行業的工作者,編輯也應進行自我角色轉換,不斷提升互聯網思維模式,掌握新媒體運營管理技術,提高數字出版能力。面對出版的市場需求環境變化,尤其是面對新媒體出版形態的更新迭代,編輯要不斷更新理念,積極融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新環境中,準確定位市場和受眾的閱讀需求,深度開發出版物的創新點和市場增長點,以保證優質出版內容的持續輸出。
一、出版編輯的基本素養及其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一)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道德修養
首先,出版行業的工作性質屬于意識形態范疇,肩負著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任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傳統和當代文化事業的傳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全球思想文化不斷交融碰撞,網絡媒體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復雜化,思想意識更加多元,必然對編輯的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理論修養和精神境界,增強職業道德觀念,時刻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客觀認識和分析出版物中的各種意識形態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其次,出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是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是編輯人員所具有的品格、道德、作風在編輯工作中的綜合體現。編輯工作是一種精神生產,是一項文化活動和科學活動,其根本任務是向讀者提供優秀的出版物,保證提供內容和形式俱佳的出版物,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是出版編輯工作者的根本任務。編輯人員須具有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良知,從出版物的社會影響、學術價值、文字表達、語言標點等各個方面進行審校,力求出版物的質量精益求精。
(二)全面的編輯出版業務技能
編輯出版工作需要涉及的知識面很大,編輯人員相應地也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編輯首先要具備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掌握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正確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編輯人員應具備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一定的社會科學知識,以及編輯專業相關知識。融媒體時代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編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編輯擁有更強的應變更新能力,使自身的學識、能力、技術能迅速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形式和迅速發展更新的科學技術。編輯應熟悉編輯、出版、銷售等全部出版工作。編輯人員要轉變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和拼搏精神,主動適應融媒體時代的出版轉型發展對編輯人員提出的新要求。
(三)積極主動的創新精神
知識信息的交流傳播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不可缺少的條件。人類思維過程是一個對客觀世界不斷進行認知探索的過程。人們通過出版能夠將認知成果記錄積累起來,以供后人思考,后人可以直接在前人認知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進一步深化與完善對研究對象的認識,從而使思維變得更為深刻,也更為全面。21世紀是融媒體高度發展的時代,知識信息的交流傳播渠道已呈現多元化的態勢。編輯是高知識階層,從事的是精神產品的生產。編輯通過獨具特色的創造性勞動,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工作作為一種制作、記載和傳播人類社會文明載體的活動,有著不同于其他工作的特點,如果說著作者是總結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那么,編輯的任務就是對這些成果進行鑒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遴選、改造、優化、提高,然后傳播成果。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組稿、審稿、整體設計等編輯實踐中總結探索其規律,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從而成為自覺的創造性勞動。
二、融媒體時代出版編輯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閱讀需求日益多元化,閱讀渠道也不再是傳統圖書等的紙質媒介形式,電子閱讀正逐漸成為年輕讀者閱讀的重要途徑。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可以抓住讀者的興趣,實現傳統出版的轉型升級。目前,傳統出版工作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對于出版編輯工作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首先,融媒體技術的變遷對出版編輯隊伍提出更高要求。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傳播手段極其發達,信息資源異常豐富,新聞出版領域也是如此。出版業是知識集中性產業,人才是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編輯人員在堅守傳統媒體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出版生態環境,隨著閱讀群體對媒體傳播方式提出新的需求,要求編輯必須更新已有的思維方式,主動積極地進行角色轉變。從過去擔心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會威脅到傳統出版行業,進而排斥新技術的應用,到意識到數字出版已成為未來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改變就會被市場淘汰的現狀。數字化時代的編輯人員需要既熟悉出版編輯工作內容,又要掌握一定的數字技術,從而成為新媒體時代復合型的出版編輯。
從出版機構的角度看,在出版機構轉企改制的新媒體時代背景的雙重變革下,很多出版機構都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當前傳統出版機構由于面臨編輯業務轉型、知識陳舊、經營方式固化、營銷方式創新性不足、工資水平有限等問題,想要留住有一定創新性和有數字技術經驗的編輯人員還有一定的困難。這些都不利于傳統出版機構的長遠發展,也很難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其次,融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出版流程的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出版工作流程優化就是從整體上將出版工作看作一個系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出版工作流程,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是現代營銷思想、企業管理理論與出版流程優化相結合的產物。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流程產生了變化。一是出版流程的立體化趨勢,二是出版流程的簡化。
傳統出版機構的出版物是單向的內容輸出,編輯人員同市場和讀者溝通的渠道很有限,編輯只需按照出版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出版物內容的編輯加工即可,對于市場上讀者的反映和銷售情況不甚了解。在融媒體時代,讀者對于出版物配套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對出版物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要求,還對內容傳播的及時性和知識的性價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提供產品的同時,為讀者和作者提供的服務也至關重要,融媒體時代的出版理念中包含了產品與服務的一體化。
傳統出版物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紙質圖書,在融媒體時代,數字出版物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狀態,電子閱讀器、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越來越多,編輯人員原來所擅長的出版流程發生了改變,不僅僅是選題策劃、加工編輯稿件等,而是要將紙質的內容與數字技術相結合,通過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給讀者。這就需要編輯人員充分了解讀者和市場,而過去的出版流程的營銷環節編輯人員是很少參與的。融媒體時代對編輯的營銷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對出版物的特色和目標讀者應該是最了解的,在掌握一定的數字技術后編輯人員就能更有效地參與營銷環節的工作。
三、融媒體背景下出版編輯的轉型和蛻變
融媒體時代數字技術給圖書出版行業帶來了巨變,信息傳播技術的持續更新,催生了許多新的出版業態,如智能出版、手機出版、數據庫出版、游戲出版、社群出版、視聽出版、知識服務等。融媒體時代,編輯要應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閱讀媒介的變化,編輯需要改變已有的編輯理念,順應時代發展,編輯人員的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成為掌握一定數字化技術的復合型編輯人員才能順應融媒體時代的到來。
(一)更新編輯理念,迎接融媒體時代的挑戰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編輯在堅守出版內容價值的基礎上,應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面對市場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主動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優勢。數字時代編輯應有的社會定位應該是“信息—編輯—人”。在數字化時代,信息總量增加,信息傳播速度加快,這導致傳統出版行業的發展面臨巨大考驗。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編輯必須主動出擊,敢于擔當,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其在傳播領域中的領導性作用,對信息進行合理的選擇、整理與優化,注重稿件內容質量的同時,對內容進一步優化,在原有基礎上挖掘其潛在的優勢,使其價值最大化,從而保證信息傳播的效率與質量。在實際的工作中,編輯必須要最大限度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始終使自己的思維保持活躍,這樣就能在諸多復雜的信息中找到信息的新亮點,然后運用新技術完成對信息的準確提取,為讀者呈現需要的高質量的精神產品。
(二)掌握數字化技能,成為復合型編輯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是有效整合出版內容及服務同數字化新媒體技術。這要求編輯人員能夠應用數字化傳播技術手段,對稿件的文字、圖片、音視頻內容進行加工轉換,從稿件的選題策劃開始,到資料收集、加工編輯、校對環節,編輯不但要保證出版內容的高質量,還要迎合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應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將內容高效便捷地呈現出來,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在業務工作中積極主動學習出版相關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嘗試數字出版業務,用不同形態的出版介質為出版內容服務,樹立多媒體化、多層次的出版思維。
目前,傳統出版社也在數字出版業務上進行積極嘗試,但多數企業還只是設立一個獨立的數字出版部門,具體維護還是由技術供應商來完成,無法保證數字出版產品的專業性和質量。而且數字出版并非是將出版內容簡單進行數字化轉換,需要出版編輯進行專業化處理,因此,未來的傳統出版社的轉型還是需要編輯人員積極轉變思想,通過學習新的數字化技能,提升自身的數字化編輯業務能力。
(三)學習新的營銷技能,對出版流程進行全程營銷
當前,出版物市場內容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想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傳統出版必須重視市場營銷工作。編輯需要全方位、多領域地學習先進的營銷理念,借鑒其他出版社轉型成功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出版特色和工作實際,出版有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精品。融媒體時代出版機構應當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讀者的需求就是編輯工作的方向,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學習新的營銷技能,參與圖書出版流程的全程營銷。傳統出版的營銷方式有書店銷售、報紙、圖書雜志、圖書簽售活動等形式,融媒體時代下編輯可以嘗試使用多種營銷方式,如開設出版機構微博、抖音直播間等,讓圖書信息直觀便捷地呈現給讀者,也能讓圖書的作者同讀者直接進行互動,作者可以對出版物的內容進行詳細解讀,讀者可以就內容同作者進行深度交流。編輯人員通過圖書的營銷活動,一方面,建立了穩定可靠的作者資源庫,保證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另一方面,編輯利用新媒體加強了同目標讀者的黏性,有效地占領圖書市場份額,提升了出版機構的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段永杰,李彤.數字出版中AIGC生成物的應用場景及其倫理規制.出版科學,2023.
[2] 劉秀麗.“互聯網+”背景下圖書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中國新通信,2023(04)
[3] 梁雪.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型研究.采寫編,2023(03)
[4] 張薇薇.新媒體時代下我國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新聞文化建設,2021(02)
[5] 劉圣鈺,梅盛.新媒體時代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探究.新聞傳播,2022(01)
[6] 宋吉述.建立全方位推動體系打造數字出版新生態.科技與出版,2022(11)
(責編:賈偉)
[作者簡介:程曉云,副編審,研究方向:出版編輯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