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間又來了一個爺爺,也提了兩大包菜要進城去賣,問他一會兒司機不讓上怎么辦?他說這邊的公交車不一樣,有一趟‘惠農專線’專門給他們這些村民拉菜……”最近,抖音博主“蘇七七的視界”分享了貴州省貴陽市新開通的252路公交車“惠農專線”的故事,引發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不少人紛紛跟帖留言:“我猜菜農肯定都樂壞了,終于不用像以前那樣急急忙忙,可以多睡一會兒。”“突然有個想法,以后是不是可以有‘賣花公交’‘賣魚公交’之類的,想想都覺得有意思。”
那么,這趟252路公交車“惠農專線”是如何有溫度地連接城鄉的呢?讓我們來瞧一瞧。
清晨的貴陽,天色剛泛起魚肚白,252路公交車便早早地駛離站臺,踏上了一段特別的旅程。在這輛公交車上,你會發現原本用來載人的座位上,此刻“坐”滿了來自貴陽本地的蔬菜——金黃的大洋芋、鮮嫩的豌豆尖、鮮紅的毛辣果……這些蔬菜正準備搭乘252路公交車抵達繁華的市區。菜農心照不宣地插空站立,等待著公交車到站的那一刻,他們的身影和蔬菜一起,構成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風景。
這趟“惠農專線”的故事,是從一個小小的提議開始的。司機張桂林發現,以前菜農們大多只在貴陽的郊區附近賣菜,很少能到市中心去。但是隨著252路公交車沿途經過的烏當區定扒村、谷壩村、下壩村等地的菜農越來越多,他們常常需要擠公交車進城賣菜。這不僅讓菜農感到不便,還給公交車的安全運營帶來了挑戰。
2024年5月,公交公司決定在菜農出行的高峰期增加一班“惠農專線”,專門為進城賣菜的菜農提供服務。為了實施這一計劃,車隊沒有改動公交車的內部結構,而是巧妙地在座椅上設計了分層支架。這樣一來,不僅菜農可以方便地堆放菜籃,還能確保行車安全。這班“惠民專線”還特別提前10分鐘發車,并且只在菜農集中的4個站點停車。
這樣看似不起眼的線路安排,雖路程不長,卻讓菜農直呼“周到”。孫大姐高興地說:“以前賣菜得半夜起來趕路,現在好了,公交車提前了,我能多睡一會兒,精神頭也足了,這感覺就像是中了大獎一樣!”王奶奶也樂呵呵地說:“這車不僅幫我們進城,還幫我們省錢省力,真是為我們這些‘老骨頭’考慮得太周到了,簡直是量身定做的服務!”
而這趟“惠農專線”并非個例。在湖北省武漢市,J202路公交車每天沿著42千米的路線,串聯起30多個小村莊,途經60個站點。為了能讓蔬菜帶著清晨的露珠在早市上賣個好價錢,公交車司機更是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輪流提前上班,把原本6點的首發班車提前到5點10分。這樣一來,菜農就能早早地趕到市場,抓住最好的買賣時機。
再來看看山東省青島市,凌晨4點45分,天還沒完全亮,但26路公交車和隧道1路車已經熱鬧非凡了。考慮到菜農背著大筐小筐可能會影響其他乘客,公交公司就把26路公交車的發車時間從早上5點40提前到5點整。不僅如此,除了26路公交車的早班車,還有專門的“賣菜公交”——隧道1路車,它能夠直接把菜農送到城市里最熱鬧的早市。這樣村里那些自產自銷的菜農就能輕松地把新鮮農產品帶到城里。
而在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也成了網紅線路。每天都有許多背著背簍的老人乘坐軌道交通4號線去市區賣菜,大家親切地稱它為“背簍專線”。不過,最近有網友提出,在早高峰期間,背簍可能會占用太多空間,給其他乘客帶來不便。但重慶軌道交通很快回應:“只要物品和行為合規,我們就不會干涉。”這個回答真是暖心。
在重慶當地,還有一趟往返于湖南懷化和重慶梅江的“慢火車”,大部分乘客都是超過60歲的苗族、侗族農民,他們利用這趟車把自己的農產品從深山帶到外面的世界。為了方便他們放置背簍和簍筐,每節車廂還特意拆掉了兩個座位,菜農還可以在這趟“慢火車”上售賣自己的農產品。
除此之外,廣東還推出了服務“摩托大軍”的春運摩托貨運專列,山西設有在305千米路程停36站的“鐵路校車”,甘肅省蘭州市也設置了2 000多個臨時攤點來方便農民售賣應季的瓜果……這些故事是不是讓你覺得心里暖暖的呢?
這些“賣菜公交”可真不是一般的公交車,不僅讓菜農進城賣菜變得更加方便,還為城市居民帶來了新鮮的蔬菜水果,豐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簡直是城市煙火氣的超級加分項。這些公交線路不僅僅是幾條簡單的行車路線,還像是連接城鄉的“魔法橋”,傳遞著城市的人文關懷,讓城市變得更加溫暖。
人們應該為這些“有味道”的法子點贊!畢竟,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照顧到所有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追求現代化的高速路上,人們可不能忘了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小細節。
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的“賣菜公交”,讓生活變得更加溫馨和諧,讓普通百姓能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