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一個朋友的微博簽名:“一個人,也可以活得無比精彩。”的確,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更容易感受到一種獨坐山頂的飄逸,一種高空流云的深邃,一種靜對凡塵的安然,一種兀自綻放的率性,一種難以描述的歡欣或者憂傷……
我小時候生活在鄉村,常常一個人躲進堆放糧食和雜物的倉房,柔和的陽光自方孔小窗灑入。坐在裝滿稻谷的麻袋上,我攤開一本好看的連環畫,或翻閱一部扣人心弦的武俠小說。思緒被那些生動的文字牽引著,或與一個英雄惺惺相惜,或追隨一群快意江湖的俠客,恣意地穿梭于歷史、現實與想象之間,盡賞生命的百般形態,盡品生命的千般滋味。
我的一個大學同窗,喜歡獨坐在家鄉那條無名的小河邊,看云影在淺淺的水底飄動,看岸邊葳蕤的野草。一只螞蚱蟄伏在草葉后,迅疾地跳到另一根草莖上,兩只蝴蝶遇見又分開,陽光燦爛,空間里散發著泥土的氣息,混著草木的清香。偶爾的一聲鳥鳴,像從古詩里傳來的,含著古典的美。
在描述那些獨處的情景時,同窗目光中流露出的陶醉與懷戀,令我不禁浮想聯翩。
同窗還愛美食。周末,他早起去碼頭,跳上剛靠岸的漁船,親自挑選心儀的海鮮,再驅車去農家,摘些水靈的蔬菜瓜果。一到家,他便有條不紊地摘、洗、焯、蒸、煮、煎、炒,像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每一道菜都十分講究形、色、味,連盛放菜肴的盤碟也是悉心篩選的。
一桌美味,一杯紅酒,一個人細嚼慢咽。那一刻的愜意,與大半天認真的忙碌,都令人贊嘆與羨慕,因為那是一個人且行且珍惜的曼妙時光。
一個行走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談及旅途上的難忘時刻,他感慨地說道:“一片草原或一片星空,便足以擁有無比豐富的世界。”我深信他如此深入骨髓的體驗,因為父親曾描述過這樣的情形:在黃昏的呼倫貝爾草原上,一匹埋頭吃草的紅棗馬,一叢旁若無人盛開的格桑花,天際涌動的絢麗霞光,拂過耳畔的徐徐清風,漸漸變短的身影,若隱若現的車轍,翩然而至的歌謠。那一刻,父親感覺自己站在了世界的中央,一切都在簇擁他,陶冶他,引領他。
當下,許多年輕人推崇一個人的幸福生活方式:能夠一個人完成的事,就絕對不勞煩他人。一個人去電影院,與銀幕上的各色人物對話人生;一個人去咖啡屋,細品紅塵中的苦澀與香甜;一個人在陽臺上發呆,慢慢度過一段無所事事的時光;一個人在午夜里袒露光鮮下面掩藏的傷口,恣意地哭泣;一個人自言自語,或哼唱一首短歌,或勾勒一幅簡筆畫,或搭一座積木城堡……一個人做喜歡的事,可輕可重,可快可慢,可俗可雅,可堅持到底,也可半途而廢,可“乘興而來又乘興而去”,會慶賀如愿以償,也會承受痛心的失落。路是自己選的,盡管隨心所欲地走,即使沒走到向往的遠方,也不曾辜負沿途的風景。
我也喜歡只屬于一個人的幸福時光,無須呼朋引伴,無須沉迷喧囂之中。紛繁而熱鬧的世界,獨立而自信的人生,請一個人直面,那般孤勇,又那般灑脫;那般凡俗,又那般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