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和影像是社交媒體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環,各大電子設備生產商不斷研究,致力于改進設備生成圖像的功能。如何讓圖像如肉眼所見一般既生動又美觀呢?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條件就是清晰。
為了拍攝更清晰的相片,人們研究出了相機的光學防抖、電子防抖和機身傳感器防抖,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限制。
在自然界,視野良好的生物從不擔心身體抖動產生的視野模糊。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生物學家鄧拉普等人就發現,鳥類的頭部在運動的過程中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著名的“雞頭防抖原理”。
所謂的雞頭防抖現象,就是用手抱住一只雞,不管怎么搖晃它的身體,雞頭都始終固定在一個點,不會發生任何晃動。
為什么雞頭可以不受身體運動的影響,保持一動不動呢?你可以做個實驗,先用雙眼盯住一個物體,然后再上下左右轉動腦袋,你會發現,無論你怎么轉動,眼睛仍然可以注視同一個對象。這是因為人類的眼球可以自由轉動,但雞等鳥類卻無法轉動眼球,它們的眼眶周圍,存在著一圈堅硬的骨質結構,叫作鞏膜環。鞏膜環的作用是幫助支撐眼球,使鳥類在空中翱翔時能承受巨大的空氣壓力,但它也限制了眼球的自由轉動。
別擔心,聰明的鳥類用多個椎部組成的脖頸彌補了鞏膜環的缺陷。在身體劇烈運動時,鳥類調整頸部椎骨的角度和位置,以此保持頭部的穩定,從而擁有無比清晰的視野。
在這個基礎上,國外有個攝影師用雞做了個實驗。他將微型攝像機架在雞頭上,給雞量身定制了一頂“帽子”,家禽雞搖身一變,成了“攝像雞”。令人驚訝的是,這只“攝像雞”無論是登山還是跳傘,都記錄下了清晰的畫面,堪稱運動攝影的奇跡。
現在,攝影界使用的云臺正是利用了雞頭防抖原理,云臺穩定器內部的陀螺儀元件可以感知平衡,當平衡被打破時,陀螺儀會計算角度并產生相反的力來與之抗衡。當然,如果你的手頭不夠寬裕,不妨抓一只雞來試試,同樣可以實現高清的運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