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雞蛋相比,土雞蛋的蛋黃往往顏色更深,呈現出充滿活力的橙紅色。那么,土雞蛋是否比普通雞蛋的品質更好、營養價值更高呢?或許直覺告訴我們正是如此。然而,科學家給出的答案卻是——未必。
通過實驗,科學家對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蛋白質、脂肪、硒和農殘、獸殘等方面的含量進行了測定。檢測結果顯示,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蛋白質含量每百克相差0.8克,脂肪每百克相差1.7克,含硒量每百克相差1.6微克,農殘、獸殘均未檢出。一言以蔽之,兩種雞蛋的營養價值相差無幾,也就是說,蛋黃的顏色與其營養價值沒有直接關系。
那么,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蛋黃顏色深淺為什么會不同呢?根據《食品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可知,雞蛋黃顏色的差異雖然與雞的品種、微量元素含量等因素有一定關聯,但主要與產下它們的母雞的飲食有關。
調查表明,蛋黃呈橙色乃至橙紅色的土雞蛋大多是由散養的母雞生產的,它們的食物較雜,包含青草、樹葉、菜籽、谷子、蠕蟲、蚱蜢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葉黃素和類胡蘿卜素,故而使得雞蛋黃呈現較深的橙色;而普通雞蛋一般來源于籠養的母雞,它們的食物一般是由玉米和小麥等組成的素食,這些素食中能讓雞蛋黃呈現橙色的葉黃素與類胡蘿卜素含量較少,因此母雞產下的蛋自然蛋黃顏色較淺。
雖然目前科學家已經鑒證完畢,雞蛋黃的顏色深淺與營養價值無關,但在口感上,兩種不同顏色的雞蛋黃究竟有沒有差別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