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辦事效率、簡化辦事程序、提升群眾滿意度、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
2023年濱州市再次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名單,列第66位,較2022年前進12名;新增7家百億企業;37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列全球或全國第一。濱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新產品銷售的達到809家,較上年增加362家,增幅81.0%;規上工業新產品銷售收入2724.37億元,列全省第4位;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9.58%,占比增幅列全省第1位。
濱州市作為一座工業大市、民營經濟大市,始終把營商環境作為生產力、競爭力、創新力,堅持把其作為“生命線工程”來抓,持續擦亮“濱周到”營商環境服務品牌。濱州市深耕民營經濟,樹牢“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總體理念,堅定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煥發出蓬勃活力,交出了在全省遙遙領先的優異答卷。
以企業群眾“高效辦好一件事”為標準,聚焦社會關注,根據服務事項類型、辦理對象、辦理流程等劃分不同業務場景,探索推出“套餐式”主題服務項目清單。加大跨境電商領域地方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研究力度,自上而下推動相關工作。研究制定本地企業在開拓市場方面的補貼政策,降低企業平臺投入成本,減少企業負擔。以園區為重點打造企業精準服務示范標桿,整合園區資源,以企業發展賦能為主線,結合惠企通服務平臺,拓展園區配套地圖導覽、線上營業廳、政策文件查詢解讀、AI咨詢等功能,同步打造線上線下雙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不斷深化“濱周到”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建設。借鑒推廣“三統一、三對接”模式,支持企業赴境外參展、開展商務洽談,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充分發揮RCEP機制紅利,緊盯成員國降低關稅、擴大市場準入、減少壁壘等措施,為外貿企業精準推送最新政策信息,支持外貿企業加快發展。
提升執行合同審判質效,擴大面向建立從訴前解紛、訴調對接、立案分流直至審判、執行、送達訴訟各環節、全流程分層遞述、銜接配套的工作機制,編制發布涉及營商環境刑事、民事、行政及知識產權審判和執行工作辦案指引。完善破產案件辦理體系,加強“府院聯動”,組建專業化審判團隊,辦理強制清算和破產案件、相關衍生訴訟案件,對債權債務關系簡單、財產狀況明晰等破產案件,采取簡化審理方式,提高案件審結效率。強化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完善集體訴訟制度,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多渠道維權救濟服務,便利投資者提起和參加訴訟,降低投資者維權成本。建立多元化訴訟渠道,加強網上便捷訴訟服務、手機移動微法院、自動移動終端設備等建設,拓展訴訟服務大廳功能,為市場主體提供快捷高效的訴訟和司法服務。
1.優化信用信息評價功能。出臺《濱州市企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建立濱州市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爭創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城市。健全破產重整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修復機制,在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后,及時停止公示失信記錄,降低企業信用修復制度性交易成本。強化政務誠信,完善信息公開鏈條,系統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優化政府機構失信通報、督查和府院聯動機制,強化政府機構失信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協調處理;強化守信激勵,為守信個人及個體工商戶在融資、租賃、旅游、創新創業等方面提供守信聯合激勵服務,給予守信主體便利和優惠。
2.推進失信聯合懲戒。探索建設聯合獎懲應用系統,與行政審批系統對接,實現在行政審批事項中查詢使用紅黑名單。持續推動各行業部門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并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中率先查詢紅黑名單,對于紅名單提供容缺受理、綠色通道,對于黑名單予以限制。探索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管理,推動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全面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推進失信聯合懲戒,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行政性、市場性、社會性約束和信用聯合懲戒,實施“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推動跨部門、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有序開展信用修復,對修復狀況進行記錄和更新。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校(濱州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