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育領域,審題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而這一能力卻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解題技巧的基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成為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強化基礎知識與概念是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基石。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原理和術語,因為這些都是理解和解答數學題目的關鍵。同時,增加學生的識字量也是提升審題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數學題目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字描述,其中不乏專業術語和復雜的語句結構。如果學生的詞匯量有限,就可能無法準確理解題目的要求,從而影響解題的準確性。因此,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融入語言教育,尤其是數學專用詞匯的教學,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閱讀數學故事書、數學日記寫作、數學詩歌創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興趣,同時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細致讀題是解數學題目的關鍵步驟,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準確理解題目的要求和信息,從而采取正確的解題策略。首先,初讀階段旨在快速瀏覽題目,獲得整體印象。在這個階段,學生應該放慢閱讀速度,專注于理解題目的大致內容和類型,而不必過分糾結于細節。這一步驟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題目的初步認知,為后續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礎。
其次,進入細讀階段,目標是尋找和標記關鍵詞和關鍵信息。學生應仔細閱讀題目,特別注意數字、運算符號、單位、限定詞(如“最大”“最小”“至少”)等,這些往往是解題的關鍵所在。通過圈出或下劃線標記這些信息,學生可以清晰地識別出題目的核心要求,避免遺漏重要細節。此外,這個階段還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預測可能的解題路徑,為下一步的精讀做好準備。
最后,精讀階段是確認細節和制定解題計劃的階段。在此期間,學生應再次仔細閱讀題目,確保沒有遺漏任何信息,并且理解每一個細節的含義。他們需要對照標記的信息,回顧題目的要求,明確解題的目標。精讀過程中,學生還應檢查是否有隱含的條件或信息,這些往往隱藏在題目描述中,對解題至關重要。
提煉關鍵信息是解數學題的一項核心技能,它要求學生能夠迅速而準確地識別題目中的重要數據、條件和要求,同時區分哪些是解題的主干信息,哪些是輔助或干擾信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能。首先,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學會識別題目中的關鍵詞匯和數字,如“求”“最大值”“最小值”“等于”“大于”“小于”等,這些往往是解題的線索。同時,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特殊符號、單位和格式要求,因為它們同樣承載著關鍵信息。
其次,教會學生如何區分主次信息是一項挑戰性但至關重要的任務,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判斷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具有明顯主次信息區別的題目,引導學生分析哪些信息是直接用于解題的,哪些信息則是在解題過程中作為參考或檢驗結果使用的。通過對比分析,學生逐漸學會辨別信息的重要性,避免在解題時被無關緊要的細節所迷惑。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整理和可視化題目信息,教師可以引入圖表、列表或草圖等工具。例如,對于涉及大量數據的應用題,可以讓學生制作數據表格,將題目中的數字信息有序排列,便于觀察和分析。對于幾何題,鼓勵學生繪制草圖,將題目描述的場景形象化,有助于直觀理解題目的幾何關系。列表則適用于梳理解題步驟或條件,幫助學生按部就班地解題,避免遺漏重要環節。
總之,審題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高效解題,還能促進其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等核心素養的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德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