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借助電商平臺營銷農產品,打破了傳統銷售界限,拓寬了銷售渠道,給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山西省為例,在剖析電商在農產品營銷領域應用優勢的基礎上,分析電商在當地農產品營銷領域應用中存在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商專業人才不足、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同質化現象嚴重及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提出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打造差異化農產品品牌及完善物流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 農產品;電商;營銷;山西省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9.021
山西省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種類豐富,品質卓越。然而,受互聯網技術運用效率不高、農產品宣傳力度不足等因素制約,山西省農業經濟發展質量不高。新電商環境給山西省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能夠有效破解傳統銷售模式中時空限制和流通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對新型電商背景下山西省農產品線上銷售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對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深遠影響。
1 "應用優勢
1.1 "打破時空限制
傳統農產品交易模式通常在特定場所進行,如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因此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嚴重約束。這種情況導致農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的流通受到限制,且交易效率不高。生產者往往需要通過中間商才能將農產品銷售到其他地方,不僅增加了銷售成本,還可能導致信息不對稱,如價格、品質等方面的信息不對稱。然而,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和普及,農產品交易模式得到極大的改進。生產者只需要在平臺上注冊賬號,而后上傳農產品信息,就能迅速將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消費者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到全國各地的農產品。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顯著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交易便利性。
1.2 "增加農民收入
電商在農產品營銷領域的應用,為農民帶來了收入的穩步增長。在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下,由于產銷兩地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經紀人往往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農產品,再以高價賣給消費者,從而導致農產品的大部分利潤被經紀人所占有。這一現象在我國農業產業鏈中長期存在,嚴重拉低了農民的收入水平。然而,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農民發現了一條全新的農產品銷售途徑。他們可以借助電商平臺,使自己的農產品直接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這樣一來,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得到簡化,交易成本也相應降低。此外,電商平臺具有很強的傳播效應。在平臺上,農民可以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農產品品質和產地特色,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這樣一來,農產品的品牌效應逐漸凸顯,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水漲船高。
1.3 "提供精準營銷
電商平臺通過運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的地理位置、興趣愛好、購買行為等信息進行深入挖掘。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幫助電商平臺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還能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商品推薦。在此基礎上,電商平臺會根據分析結果,為用戶量身定制一份包含其感興趣及樂意購買的農產品信息的廣告。為增強廣告的吸引力,電商平臺會將其推送至用戶的手機APP,確保廣告能第一時間吸引目標客戶的注意力。例如,某用戶曾在平臺上表示過對綠色蔬菜的喜好,那么平臺就會在廣告中優先展示當地新鮮上市的綠色蔬菜信息。這樣,用戶在瀏覽APP時,就能看到自己心儀的農產品,從而提高購買意愿。當用戶被廣告中的農產品吸引后,便會進一步了解商品的詳細信息,如產地、口感、價格等。當用戶有購買農產品的意愿時,會通過平臺生成訂單,完成購買行為。這一過程不僅方便了消費者,也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2 "應用現狀
山西省位于我國華北地區西部,是我國農業生產大省,其農產品種類繁多且品質優良。據山西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該省糧食產量為1 478.1萬t,油料產量為17.7萬t,蔬菜及食用菌產量為1 065.9萬t,水果產量為1 082.8萬t,堅果產量為27.5萬t,肉產量為154.3萬t。山西省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為農產品營銷奠定良好的產量基礎。此外,山西省形成了一批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如渾源涼粉、陽高杏脯等。這些品牌農產品在市場上認可度極高,對山西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山西省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正在積極推動電商在農產品營銷領域的應用發展,為農產品產業的升級提供支持和幫助。
在電商的推動下,山西省眾多的農產品生產商和合作社已逐步轉型,利用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生產商通過線上平臺,實施諸如限時折扣、團購優惠等促銷策略,以吸引消費者[1]。《山西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山西省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較2022年增長22.7%,快遞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2%;全年網絡零售額達到1 094.5億元,同比增長22.1%。這表明山西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了更廣泛的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推廣,提高了農產品曝光度,擴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總之,電商在山西省農產品營銷領域的發展已初見成效,但仍需要關注如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配送等環節的優化。
3 "存在的問題
3.1 "農村電商網絡覆蓋范圍不足
山西省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地勢高低起伏,山脈縱橫交錯,給網絡設施建設帶來明顯的困難。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山西省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狀況相對較差,網絡信號不穩定,對農民參與電商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網絡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關鍵途徑,網絡信號的波動勢必會影響農民的電商運營。《山西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達到3 465.99萬人。然而,與這一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西省寬帶接入用戶數僅為1 605.1萬戶。這一數據凸顯了山西省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不足的問題。
3.2 "電商專業人才不足
隨著電商在農產品營銷領域的廣泛應用,山西省對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然而,山西省電商專業人才供給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2]。首要問題在于山西省農村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許多青壯年勞力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不得不外出務工。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農村電商行業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此外,山西省部分農村地區面臨著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使得針對電商人才的教育和培訓投入不足。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部分農民對電商的理解有限,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不知如何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從而導致電商活動受限,影響了農村電商的推廣和應用。
3.3 "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同質化現象嚴重
山西省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的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對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從而阻礙了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大量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未能展現差異性和特色,使得消費者在挑選時感到困擾,降低了品牌的獨特性和競爭力。此外,部分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營銷策略和推廣手段相似度較高,創新性和個性化不足,難以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因此,在同質化現象的影響下,部分農產品電商企業采取價格戰策略以吸引消費者,進而導致價格競爭日趨激烈,縮減了品牌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
3.4 "物流體系不完善
物流體系的不完善是制約山西省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的又一個關鍵因素。山西省地域廣闊,部分農村地區交通條件相對較差,導致物流配送效率不高,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體驗[3]。以農產品線上購買為例,如果配送速度遲緩,消費者可能會放棄購買,從而阻礙農產品銷售。此外,易腐易變的農產品,如水果、蔬菜等,對保鮮技術與物流配送效率有較高要求。然而,山西省部分農村地區的倉儲設施簡陋,難以滿足電商大規模倉儲需求。以水果為例,若倉儲條件不佳,可能導致水果腐爛變質,進而影響銷售。不僅如此,物流配送的不足可能導致農產品損耗嚴重。在運輸過程中,農產品可能因包裝不規范等受損,既降低農產品品質,又增加農產品銷售成本。因此,物流體系的不完善無疑對山西省借助電商銷售農產品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4 "優化策略
4.1 "增加農村電商網絡覆蓋范圍
在促進農產品網絡銷售過程中,增加農村電商網絡覆蓋范圍至關重要[4]。山西省應重點關注農村地區電商網絡覆蓋范圍的強化建設,為農產品線上銷售提供穩定的支撐。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寬帶接入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保障更廣泛的農村家庭群體能夠接入高速且穩定的互聯網服務。同時,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激勵性政策框架,向參與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補貼等優惠政策,以此激發并扶持農村企業自主投資或采取合作模式,共同構建網絡基礎設施,滿足其業務運營及員工日常網絡使用的迫切需求。此外,技術企業應積極投身于新型網絡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如探索衛星互聯網技術的潛力,以及推廣Mesh網絡等分布式網絡架構,這些先進技術有望成為連接偏遠鄉村與數字世界的橋梁。
4.2 "加強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
農村電商的發展核心在于人才,他們是推動電商在山西省農產品營銷領域應用的關鍵動力[5]。通過利用電商手段,農村電商人才能夠幫助農民在網絡平臺上銷售農產品,進而拓展農產品市場,提升農民收入,同時能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讓更多當地人才有機會在電商行業施展才華。為解決農村電商人才短缺問題,企業和學校可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學校負責傳授專業的電商知識,企業則為人才提供實習機會,使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提升其在農村電商行業的業務素養,熟練掌握在電商平臺上營銷農產品的技巧。
4.3 "打造差異化農產品品牌
在面對農產品品牌化建設中出現的同質化現象,山西省的農產品電商企業需要關注農產品品牌的差異化與特色打造。例如,可以依托地域特色,對產品品質、包裝設計、口感及產地文化等方面進行個性化塑造,從而形成獨特的產品特性和品牌形象。此外,農產品電商企業應明確自身目標消費群體,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定位,構建符合定位的品牌形象與營銷策略。在營銷手段上,探索創新方式如內容營銷、社交媒體營銷、品牌協作等,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
4.4 "完善物流體系
優化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對促進山西省農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銷售具有重要意義[6]。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與電商企業應共同努力,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政府應加大農村道路建設的投入力度,確保農村地區交通暢通,從而縮短配送時間。可推動實施“農村物流振興計劃”,加強對農村倉儲設施建設的支持,提升地區倉儲容量,以適應農村電商迅速發展的需求。政府和電商企業還需要關注農村冷鏈物流的發展。冷鏈物流是保障農產品新鮮度的關鍵,對保障農產品品質和擴大銷售市場具有積極效應。政府可鼓勵電商企業投資建設冷鏈設施,如搭建冷庫、購買冷藏車等,提升農村冷鏈物流水平。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優化農產品流通效率與降低損耗,政府與電商企業應攜手加強對農產品包裝作業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他們根據農產品類別特性靈活選用適宜包裝策略的專業能力,進而有效避免因包裝不合規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5 "結語
筆者重點分析了電商在農產品營銷領域的關鍵作用,并以山西省為例,深入挖掘了其存在的難題,進而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通過網絡渠道,各地實現了跨地域銷售農產品,將市場擴展至全國乃至全球,銷售地域大幅度拓寬。農民和農業企業可以借助多樣化的線上平臺銷售農產品,以提高銷售工作的效能,簡化中間環節,減少交易和庫存費用,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收益。網絡銷售模式不僅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繁榮,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演進,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便利、多元化的購物體驗,滿足了消費者對農產品新鮮、健康、多樣化的需求。綜上所述,山西省農產品網絡銷售不僅提升了農民收入,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具有深遠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延紅.數字經濟背景下如東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4(5):54-57.
[2] 譚爽,楊麗莎,謝會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物流科技,2024,47(5):66-68.
[3] 王雨婷.仁壽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柑橘產業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3.
[4] 竇鈺迪,胡可.電子商務在農產品營銷領域的應用及優化策略[J].全國流通經濟,2024(5):20-23.
[5] 王偉征.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4(5):63-65.
[6] 杜敏.“互聯網+”背景下山西省農產品營銷策略探究[J].中國農業會計,2023,33(12):90-9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