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鮮食糯玉米與普通玉米不同,鮮食糯玉米對品質的要求更高,不論是食品加工還是對營養品質的掌控都更加嚴格。本文從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探析了鮮食糯玉米栽培地從品種選擇,栽植環境的控制以及后期管理、采摘等環節,都是通過科學嚴密的方案進行的,保證最終玉米的高品質及產量,為安徽蕪湖地區的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做貢獻。
關鍵詞: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鮮食糯玉米作為蕪湖地區重要農作物,生產技術在不斷優化,實現了從零散種植到現代化、規模化栽培的飛躍。當地農民積極引進先進種植技術,采用科學輪作與合理密植策略,確保土壤養分平衡與作物健康生長。同時,利用智能化灌溉系統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提升了作物品質和產量,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實現了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安全。此外,政府的大力扶持與市場推廣,不僅拓寬了鮮食糯玉米的銷售渠道,也帶動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為農民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1 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存在的問題
1.1 土壤質量不佳
鮮食糯玉米生長對土壤環境非常挑剔,優質土壤是高產優質的基石。但是,當前不少種植區域面臨土壤質量低下的挑戰,土壤貧瘠導致養分不足,難以滿足糯玉米生長全周期的營養需求。酸堿度失衡會直接影響根系吸收功能,限制植株正常發育。這些問題不僅降低了糯玉米的產量與品質,還加劇了病蟲害的滋生風險,由于土壤環境惡化而引發的病蟲害更為頑固,防控難度與成本雙升。長此以往,不僅影響農民的種植效益,更會削弱糯玉米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阻礙產業可持續發展。
1.2 缺乏科學種植管理技術
當前,種植戶過于依賴于傳統經驗,而非科學指導,導致施肥、澆水等關鍵環節缺乏精準性,會造成養分浪費與土壤污染,還難以滿足作物生長的實際需求。病蟲害防控的隨意性與滯后性,更是讓病蟲害蔓延,不僅直接損害糯玉米產量與品質,還使得農戶加大農藥使用量,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空間[1]。此外,輪作制度的不科學執行,加劇了土壤退化風險,長此以往,將嚴重削弱鮮食糯玉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影響農民的穩定增收。
1.3 病蟲害防控不到位
在糯玉米的密集種植與長期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威脅非常嚴重,特別是玉米螟、草地貪夜蛾等害蟲以及玉米葉斑病等病害的頻繁發生,對作物構成了嚴峻挑戰。面對這些病蟲害,許多農戶由于缺乏科學防控知識,主要采取過度依賴農藥或單一治理手段的做法,不僅無法有效遏制病蟲害的蔓延,反而加劇了問題的復雜性。農藥的濫用不僅增強了病蟲害的抗藥性,使得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導致農藥殘留超標,嚴重損害糯玉米的品質與安全性。
1.4 貯藏和銷售環節不暢
由于缺乏先進的貯藏技術和設施,糯玉米在儲存過程中很容易受潮,引發霉變、腐爛等問題,嚴重損害產品的新鮮度與口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同時,銷售渠道的狹窄與市場信息的閉塞,使得農戶難以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導致產品銷售不暢,價格波動大,難以獲得穩定且合理的收益。這種現狀不僅影響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也制約了鮮食糯玉米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2 整地
與傳統的玉米不同,鮮食糯玉米的抗逆性比較差,需要更加疏松的土壤來維持鮮食糯玉米的根系活力,對土壤的營養要求更高,因為土壤的軟硬程度會影響鮮食糯玉米的生長情況。因此,在鮮食糯玉米高效生產前要做好翻土工作,在翻地的時候要根據季節等實際情況來調整翻耕的深度。
例如,在冬季翻耕的時候要注意做到深淺程度差不多,不能出現漏耕的現狀。在播種前還要根據天氣情況來對土地進行考量,然后進行旋耕,做到每寸土地都能夠平整。對于一些比較松軟的土地,土壤中水分較多,就可以進行免耕,育苗移栽。這樣可以減少對土壤的破壞,更好地保證鮮食糯玉米的營養。
3 種子選擇
鮮食糯玉米對種子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因此,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選擇,將品質比較好的種子選出來,其中包括一些比較飽滿,比較整齊的種子,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出苗率,還能有效地減少害蟲的入侵以及種苗自身病害的發生,可以采用一些藥物進行浸種,結合每次補水后噴施一次咪鮮胺和多菌靈混合液以防病害發生,同時拔除并燒毀病株,保證鮮食糯玉米的成活率。
4 隔離防護
鮮食糯玉米要合理密植,一般每畝3000~3200株,養分較高的田塊適當減少密度,養分較低田塊適當增加密度。否則容易引起小果穗而使商品品質下降,因此一定要注意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想要做到鮮食糯玉米的高效生產,不發生病變,就要對其進行嚴格的防護隔離,畢竟串粉雜交后,就會使得糯玉米的玉米粒失去糯性。因此,想要保證糯玉米的優良品質,就要做好隔離措施,種植區的邊緣附近至少三百米內不能種植其他種類的玉米,還可以通過一些房屋等建筑作為屏障,進行更好的隔離[2]。
5 田間管理
種植管理環節在增加鮮食糯玉米產量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其既決定著玉米植株的具體生長情況以及產量水平,還會給產品質量以及市場競爭力帶來直接性影響。具體來說:第一,密植和合理施肥是種植管理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科學的密植往往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密植既能夠提高植株數量,還能夠加快植株間的良好競爭,以此調動起玉米的生長勢頭,實現總產量最大化的目標。而且,合理施肥同樣是種植管理的關鍵性內容,及時、有效地施肥能夠確保玉米植株的養分供應,加快生長,增加籽粒的灌漿率和重量,以此從根本上增加玉米的單產和總產。其中,密植和合理施肥的組合要基于當地土壤條件、氣候特點還有玉米品種的特性進行調整,從而獲得最佳生產效果。第二,定期澆水也是種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水分是玉米生長期間的決定因素,特別是在生育期的旺季,水分供應的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籽粒的形成和產量的穩定。定時澆水既能夠滿足玉米植株的生長需求,還能夠預防干旱以及水分脅迫對玉米產量的不利影響。第三,科學施肥也是保證鮮食糯玉米產量的關鍵之一。通過對土壤進行分析,合理制定施肥方案,選擇適量的有機肥和化肥,可以保證植株充分吸收養分,增強其長勢和抗逆性,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同時,合理的施肥還可以改善土壤環境,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有利于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和發育。輪作種植也是科學的種植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輪作種植,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同時,輪作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通氣性,為鮮食糯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和生長條件。
6 種植方式與茬口
鮮食糯玉米的種植要緊跟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抓住市場,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在種植的時候要把控住糯玉米苗的產量和其在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災害問題,春前及時采收,秋播延后種植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證播種質量,避免鮮食糯玉米在市場上價格的偏差,保證鮮食糯玉米的經濟效益。
一般情況下,春播鮮食糯玉米在早春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保證氣溫在11 ℃~14 ℃,最低不能超過18 ℃,否則就會影響鮮食糯玉米的生產質量,影響效益。通常可以通過大棚種植、地膜覆蓋的技術進行栽培,玉米可以提前15~20 d上市,價格優勢明顯。秋播玉米一般在立秋前后育苗,過早可能在玉米苗期遇到高溫,造成禿頂,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過遲可能遭遇后期低溫,玉米不能灌漿結實,出現歉收甚至絕收[3]。
7 適時采收
科學的種植是保證鮮食糯玉米的前期生產條件,在鮮食糯玉米能夠進行大量優質的生產之后,還要進行適時的采摘,保證鮮食糯玉米粒飽滿質優,盡量將淀粉黏度最好的鮮食糯玉米進行采摘,過早或者過晚的采摘都可能會影響其產量。
在春天進行播種后,由于夏天氣溫比較高,灌漿的速度快,適宜采摘;而秋天進行播種的鮮食糯玉米就會由于溫度較低,灌漿速度跟不上,使得鮮食糯玉米的果穗里面出現糊狀物質,含水量較低[4]。
8 防治病蟲害
鮮食糯玉米的病蟲害防控措施是一個綜合且持續的過程,需從多個方面入手,才能確保作物的健康生長和高品質產出。首先,實施輪作與間作制度,有助于打破病蟲害的寄主鏈,破壞病蟲害滋生環境。其次,加強田間管理,如合理密植、及時中耕除草、科學施肥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營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生態條件。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利用天敵昆蟲、性誘劑、殺蟲燈等自然力量控制害蟲。在化學防治方面,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按照推薦劑量和時期進行精準施藥。同時,注意輪換用藥,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大斑病是玉米上常見的葉部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會侵染葉鞘和苞葉。防治大斑病時,關鍵在于早期預防與及時治療。可以使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具體用量為每畝使用100~150 g藥劑,兌水50~60 kg,均勻噴霧于葉片正反面。在病害初發期(葉片上出現少量病斑)開始施藥,每隔7~10 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施藥時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從而提高藥效。
粗縮病是一種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危害玉米幼苗,導致植株矮化、葉片濃綠僵硬等癥狀。在玉米苗期,可以使用吡蟲啉進行防治。推薦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為20~30 g,兌水40~50 kg噴霧。為確保防治效果,一般在玉米出苗后至三葉期進行首次施藥,并根據蟲情監測結果,每隔7~10 d再噴施一次,共噴施2~3次。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雜草,減少灰飛虱的棲息場所[5]。
銹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導致葉片上會出現黃褐色或紅褐色銹狀孢子堆,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功能。防治銹病時,可以選用三唑酮類殺菌劑,每畝用量為50~75 g,兌水60~75 kg噴霧。在病害初發期及時施藥,每隔10~14 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施藥時需注意藥劑的均勻覆蓋,特別是葉片背面。
地老虎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蟲,幼蟲階段開始危害玉米幼苗的根莖部,造成缺苗斷壟。針對地老虎,可采取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化學防治方面,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在幼蟲3齡前,每畝用800-1 000倍液噴霧于玉米根莖部,或拌細土制成毒土撒施于植株周圍。每隔7~10 d施藥一次,連續2~3次。生物防治方面,也可以利用地老虎喜食雜草的習性,在雜草叢生處設置誘殺點,用6%敵百蟲粉拌新鮮雜草,比例為50:1,誘殺幼蟲。此外,還可使用粘蟲板或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蟲口密度。
玉米螟與草地貪夜蛾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害蟲,嚴重危害玉米的葉片、莖稈及穗部。針對這兩種害蟲,可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進行防治。可以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每畝用量為10~15 ml,兌水50~60 kg噴霧,可有效控制害蟲數量。施藥時應根據害蟲發生情況,在害蟲發生高峰期前或初期進行,并嚴格按照推薦劑量使用,避免過量施藥造成藥害或環境污染。同時,加強田間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受害植株,減少害蟲擴散[6]。
9 結語
綜上所述,在安徽蕪湖地區,鮮食糯玉米的種植要符合相關程序步驟,保證鮮食糯玉米的高效生產。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先進技術支持鮮食糯玉米的高效生產,也有越來越多科學方法保證鮮食糯玉米的產量。相關工作人員在種植鮮食糯玉米的時候,要嚴格把控種植過程,做好翻土、擇種、隔離、播種、采摘工作,保證鮮食糯玉米的高效生產。
參考文獻
[1] 宋旭東,喻俊杰,張振良,周廣飛,章慧敏,冒宇翔,陳國清,石明亮,黃小蘭,薛林,郝德榮,陸虎華.江蘇省鮮食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22,39(06):55-59.
[2] 孫海潮,張瑩瑩,張曉輝,牛永鋒,張盼,史麗麗,董文恒,李永江,龐文喜,盧道文.高產優質鮮食糯玉米品種篩選研究[J].耕作與栽培,2022,42(03):62-65+69.
[3] 曲猛.鮮食玉米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05):8.
[4] 郝德榮,薛林,陸虎華,冒宇翔,石明亮,胡加如,黃小蘭,張振良,周廣飛,陳國清.鮮食糯玉米新品種蘇玉糯1502的選育及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7,33(01):68-71.
[5] 尉棟.鮮食玉米栽培技術及制種要點[J].種子科技,2024,42(02):16-18.
[6] 陳洪江,劉海山,姜宏浩,連潔,梁鈞,葉巍.早春大棚馬鈴薯—鮮食糯玉米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24,40(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