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和統編語文教材都強調了整本書閱讀,旨在培養學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由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一書基于單元教學視域對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展開研究和探索,不僅是對新課標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實踐。該書緊密貼合新課標要求,針對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名著導讀”部分展開詳盡的教學探索。該書立足單元教學設計,強調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學習內容的結構性、學習任務的邏輯性,以及評價體系的完整性,由此為一線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策略和思維支架。書中通過15個精心設計的教學案例,不僅展現了不同名著的閱讀教學框架,還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使得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設計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該書強調目標導向性,這意味著每個單元的教學設計都圍繞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展開。這些目標不僅涵蓋知識與技能層面,如詞匯積累、文體分析、主題理解等,更深入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育上,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簡·愛》的教學設計中,除了教授學生了解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社會的背景知識,還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尊嚴、平等與自由的意義,培養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助力學生全方位成長。
其次,該書通過內容的結構性安排,構建了由淺入深的學習梯度。書中設計的單元教學,從名著的基礎知識入手,逐漸過渡到深層次的主題探討和批判性思考,形成了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這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梯度,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因難度突變而可能產生的挫敗感。比如,在《駱駝祥子》的教學設計中,首先介紹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和祥子的人生經歷,隨后引導學生分析祥子的命運軌跡,最后探討社會環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層層遞進,促使學生逐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再次,該書倡導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通過設計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化對名著的理解。這些任務既包括個體閱讀與筆記記錄,也涵蓋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創意寫作等多種形式,旨在全方位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西游記》教學單元中,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分析孫悟空的性格特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寫并表演一段基于原著的情景劇,以此增強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感知和對故事情節的記憶。
最后,該書主張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為確保評價的全面性與公正性,書中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評價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同伴互評、自我反思等。這些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最終的閱讀成果,也重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指標。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反饋與指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該書以單元教學設計為理念和思路,為初中語文整本書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書中不僅提供了閱讀同類作品的基本路徑,也在不同作品閱讀教學的具體操作方式上展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方法,也啟發一線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再設計、再創作。
(重慶市渝北區實驗中學校陳建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