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決定了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不同于成人。然而,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受限于時空和資源,難以充分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審美和創造需求。信息技術的輔助可以讓教師打破時空局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全方位刺激幼兒的五感,助力幼兒更好地表現美、創造美。本文以“小小化妝師”美術活動為例,探索信息化教學的策略,旨在搭建信息技術與美術活動的融合路徑。
聚焦活動切入,激發幼兒興趣
圖片“美”起幼兒興趣。幼兒思維呈現具體化、形象化的特征,無法快速理解“美術”“化妝”等抽象概念,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引。在“小小化妝師”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的直觀性、動態性和互動性特點,搜集與動物妝容相關的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以高清大屏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希沃軟件中的放大、縮小、旋轉等圖片功能,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片細節,并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為后續的自主創作奠定基礎。
視頻“動”起幼兒參與熱情。視頻作為另一種重要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具有直觀展示活動全過程的優勢。在“小小化妝師”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視頻中不同動物妝容的特點,包括色彩運用、造型設計和細節處理等,以此激發他們參與化妝游戲的沖動和熱情。同時,視頻還彌補了幼兒經驗不足的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化妝的基本技巧,比如先用黑色筆描出輪廓,再用彩色顏料進行涂鴉,最后在細節之處進行點綴。
立足活動實施,推動創意表達
在美術活動中,大多數幼兒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表現自己的想法,為此,教師要以小朋友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的全程,了解幼兒的思維特點,捕捉幼兒的繪畫細節,不斷推動幼兒進行創意表達。
信息科技“動”起幼兒創造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打破以講授為主的傳統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創設立體化、形象化的美術活動。例如,在“小小化妝師”活動中,教師使用iPad等數字化工具,實現了美術思維的可視化和具體化。幼兒通過自主觀察和探索,利用數字工具進行自拍,并在照片上設計形態各異的動物妝容。這種創作方式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還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多元表征“燃”起美術分享表達欲。幼兒喜歡用語言、符號、繪畫、文字等形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應善于使用一對一傾聽和集體討論的活動組織策略。由于幼兒繪畫作品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的特征,教師有時較難以從作品中理解幼兒的創意,需要幼兒自主進行分享表達。因此,在“動物妝容”的創作環節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多元表征的機會,允許幼兒根據同伴的建議對作品進行調整。例如,明明在給小白兔設計妝容時,認為“小白兔是白色的,不需要再涂顏色了”,樂樂則認為“動物妝容是要畫在臉上的,沒有顏色太丑了”,于是,明明調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要涂成綠色,我畫的是綠色的外星人小兔子”。在多元表征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在互動中激發靈感和創造力。
深入評價數據,提高評價質量
數據“定”幼兒活動精彩瞬間。在線評價系統具有記錄數據和快速反饋的功能。在“小小化妝師”活動中,教師利用手機或平板記錄幼兒活動的全過程,然后將幼兒的創作視頻和作品上傳到在線平臺,并鼓勵家長在評價模塊中留言互動。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教師開展過程性評價,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并給出中肯的評價,為家校社合作奠定基礎,實現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評價“促”幼兒持續探究互動。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對幼兒產生激勵作用。在“小小化妝師”活動中,教師堅持幼兒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設備展示幼兒的作品,并鼓勵同伴給出最中肯的評價。比如:面對紅紅的作品《色彩斑斕的小狗》,樂樂說“色彩太多了,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我認為可以減少一些顏色”,明明則說“小狗是靠鼻子辨別氣味的,但是紅紅沒有畫出鼻子”……小伙伴的評價不僅讓紅紅獲得了另外的視角,也讓幼兒對妝容畫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幼兒之間互相評價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幼兒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還促進了他們之間的持續探究和互動。在評價過程中,幼兒也學會了欣賞他人的作品和想法,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合作能力。
有了信息化技術的賦能,“小小化妝師”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現代互聯網技術豐富了活動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幼兒的創造力在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激發,綜合素養也得到提升。幼兒不僅學會了如何設計和繪制動物妝容,還提升了審美意識、創造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經驗,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因此,教師要樹立信息化的理念,大膽創新課程活動組織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美術活動“活”起來,才能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師和教育賦能,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藝樹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