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高質量人才隊伍的本質需要,體育思政元素與課程的融合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動、具體和貼近學生生活,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體育選項課作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有著積極影響,還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研究發現,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程在實現教育目標、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育效果以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有積極促進作用,是當前高職院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內容,體現了思政教育與體育育人結合的改革思路,推動了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政元素;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價值;實踐路徑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nto 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ng Weny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ao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PE) is essential for nurturing high-quality talent and fulfilling the core mission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Integrating IPE elements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mak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re engaging,specific,and relatable to students’ lives,enhancing its appeal and effectiveness while achieving comprehensive,all-process,and all-encompassing education goals.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as a key compon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offer new opportunities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This study reveals that incorporating IPE elements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s helps achie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strengthens students’ sense of collectivism,stimulates learning interest,optimizes educational outcomes,and cultivates a positive campus culture.This approach reflects the reform strategy of combi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physical education,promoting holistic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ideological element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s;value;practical path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致力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度重視并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舉措。黨中央和國務院也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進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這些舉措和文件旨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需要。可以看出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的融合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體育選項課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運動技能發展,而且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深遠的教育作用。按照教育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體育課程中以及它的價值意涵有哪些將成為高職院校思政建設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意識不足
長期以來,不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體育課缺乏足夠的認知,認為體育課只是有利于強身健體的邊緣課程,導致教師對體育課沒有信念感,缺乏目標與進取心,對課程內容的鉆研不夠深入,這種安于現狀的思想導致體育課在改革方面沒有深入推進。鑒于此,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體育課的價值,從體育課的價值上建立對課程思政的自信心和使命感,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體育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教育理念的思政教育功能發揮不足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理念是其重要法則,在教育活動中起著指導作用,并體現在體育教學全過程中。就高職院校而言,在課程思政與體育課融合過程中,教師并未對其功能進行充分的發揮。在教學目標中,部分教師未將課程思政目標融入到教學計劃中;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未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進度中,或只是偶爾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內容中,多數教師只是偶爾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其感受到的體育課程思政授課程度并不高,限制了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進一步影響著高職院校體育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
(三)課程思政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還需提升
校園文化環境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現實中校園內的思政教育內容的元素展示卻比較少,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重視不夠,忽略了校園廣播、短視頻賬號、校園公眾號等傳播途徑的重要性。對教師而言,認為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力一般,且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參與度不高;對學生而言,存在著對體育的誤解,認為體育就是單純地增強運動技能,并未認識到課程思政在體育課中的重要作用。
(四)體育選項課課程思政考核評價制度不完善
自從課程思政的概念提出后,盡管從教育部到各高職院校努力推動課程思政的發展,強調與各學科相銜接的價值導向,但兩者的結合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忽視了價值導向的作用。體育課程僅以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考評內容,忽略了學生意識形態的評價,這種評價制度不具有全面性,且在體育教學目標、任務等方面還不完善,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同時也不利于課程思政在體育教學中的推廣。
二、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提升思想政治素養
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自我認知、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體育活動中的集體榮譽感和公平競爭意識,有助于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道德觀念,從而實現思想政治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促進個性全面發展
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培養自我認知、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激發潛能和創造力。通過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的鍛煉,以及思政元素帶來的積極情感態度和道德觀念的形成,使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不僅在專項運動技能上得到提升,更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最終成為既有個性又具備全面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三)增強社會責任感與集體主義精神
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互助互信的實踐中深刻理解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性,使高職院校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培養他們關心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最終塑造出既具備個體專業能力又富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精神的新時代青年。
(四)優化教育效果與教學質量
思政元素的融入使體育選項課不僅限于技能訓練,而是拓展為全面素質教育的平臺,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責任感的發展,從而形成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教育成果。通過這一創新模式,教師也能提高教學水平,進一步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對學校而言能夠實現育人目標的全面達成。
(五)促進學校文化建設
通過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內容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學生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還深化了對國家、社會和自身責任的認知,使體育課成為傳播正能量和培育優良校風的重要平臺,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營造出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校園氛圍,推動學校文化的全面發展。
三、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確保思政元素能夠融入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增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以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為媒介,將思政元素進行有機地融合,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體系,豐富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的教學內容。高職院校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結合體育選項課專項、學生身心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差異,靈活應用思政元素,發揮體育思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是創新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綜合運用案例法、講述法、展示法與示范法等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增進教師和學生的交往和溝通。將高職院校的體育選項課專項內容作為基礎教學內容,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推動下,采用視頻和圖片等多媒體教學方式,融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內容,使思政教育成為體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強調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達到體育精神價值傳播與思政教育雙重目的。二是創新教學模式。以現代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在云平臺上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用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實現線上線下體育課程思政互動教學,構建體育課程思政體系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打破時空束縛,學生課后不受空間影響能重復學習并鞏固相關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所在,在平臺教學課堂留言提問,體育教師及時解答同學們的疑惑,并對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學習內容進行督導與評估,在網上反饋學生學習成果,填補學習中的疏漏,深化對體育課程思政內容的學習印象,有助于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養
在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中,體育教師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要把體育的有關知識和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還要對學生加強思政教育。體育教師對體育思政課程實施的認識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對學生塑造三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為了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能夠順利實施,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勢在必行。一是提升體育教師的政治覺悟。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牢記自己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善于運用先進教育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增強課堂感染力,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二是充實體育教師的體育知識結構。體育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查閱與體育課程思政有關的文獻資料,主動學習體育專項技能、發展歷史及體育文化方面的知識,完善體育理論課程體系,彌補專業體育知識結構中的不足,提高其綜合素養水平,從而促進體育思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培養體育教師師德師風修養。體育教師通過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修養與業務技能水平,最大化體育課程思政課堂教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三)完善體育選項課考核評價體系
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價是衡量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質量的標準,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刻度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部門和任課教師要注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反饋和階段性評估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一是制定明確的考核標準。在體育選項課的考核標準中,明確加入思政元素的評價指標。二是采用多維度評價方式。通過課堂個人表現、團隊合作和個人反思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多維度的評價方式不僅評估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表現,還包括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思想政治素養的綜合評價。三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社團、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上學到的思政理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四是建立反饋機制。通過線上教學課堂中教師評語、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等方式,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進展和不足,促進持續改進和提升。
思政元素融入體育選項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和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還能夠促進文化建設和學生全面發展。所以,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思政素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把握好體育思政課程的教學規律和高職院校職業教學的特點,將思政元素融入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使體育選項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達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葉華光.高校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發掘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6(3):32-36.
[3]趙富學.談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J].體育教學,2024,44(6):7-9.
[4]王慧,王悅尚,陳廣艷,等.思政元素浸課堂 核心價值育新人[J].高教學刊,2024,10(16):167-171.
[5]賴水香.高校健美操課程思政元素融合與實踐研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4,45(3):136-140.
[6]曹月真,薛鶴娟,王素芹,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的探索與研究[J].模型世界,2024(13):195-197.
[7]李海燕,史德幸.體育理論課程思政元素及教學案例[J].北京教育,2024(14):67-69.
[8]陳宇.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價值意涵與實踐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2):149-152.
(責任編輯 趙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