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滅火救援行動中隱藏大量安全風險,如高溫環境、煙霧和有毒氣體、建筑物倒塌、電力線路故障以及易燃易爆物品泄漏等。為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必須采取一系列防范對策,如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制定并演練應急預案、加強建筑物消防安全檢查、與電力部門緊密合作以及嚴格控制現場易燃易爆物品等。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風險,為消防救援提供安全保障。
關鍵詞:滅火救援;安全風險;防范對策
作者簡介:
劉鵬(1982— ),男,漢族,山東高唐人,本科,研究方向:戰訓滅火救援。
一、滅火救援行動中的安全風險
(一)高溫高熱
高溫環境下的滅火救援行動面臨顯著的安全風險,給消防救援人員生理與心理健康帶來雙重威脅。高溫環境可導致熱應激、脫水、中暑、熱衰竭及其他健康問題。熱應激影響消防救援人員判斷力及反應速度,增加操作失誤風險,進而造成嚴重后果。脫水是常見的問題,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會使體液損失嚴重,從而影響消防救援人員體能與耐力。中暑與熱衰竭對健康危害最大,其癥狀表現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暈厥等,甚至會造成死亡。除直接傷害人體外,高溫環境也會影響消防救援裝備與工具性能。高溫可使一些物質熔融或形變,削弱防護裝備效果,進而增加傷害風險。火場在高溫環境中可能發生結構變化,建筑物強度及穩定性也將受影響,提高坍塌概率,給救援行動帶來更多挑戰。為應對高溫環境造成的安全風險,消防救援人員須接受嚴格熱適應訓練,以增強機體高溫耐受能力。合適的隔熱服、便攜式冷卻裝置等防護裝備可有效減少高溫對人體的危害。
(二)煙霧和有毒氣體
滅火救援行動存在煙霧與有毒氣體等安全風險,嚴重影響消防救援人員的身體健康與救援行動效率。火災所形成的煙霧含有CO、HCN、SO2、NO2等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能很快進入呼吸系統并嚴重破壞肺及血液系統。CO被認為是最普遍的有害氣體,它能與血紅蛋白發生結合,妨礙氧氣傳輸,可能導致中毒。HCN能夠通過干預細胞的氧化過程,從而引發細胞的窒息現象。SO2、NO2等腐蝕性氣體可刺激并損害眼、皮膚及呼吸道黏膜,使呼吸困難及感染危險增加。煙霧會嚴重干擾視線,影響消防救援人員的判斷與動作。能見度下降將增加碰撞、跌落等事故的發生風險,還可能使救援時間延長、救援效率下降。為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在有毒有害環境中的呼吸安全,必須裝備個人防護設備(PPE),如自給式呼吸器(SCBA),以減少煙霧和有毒氣體帶來的潛在風險。經常進行訓練與演練,有助于消防救援人員熟悉設備使用情況,保證應急情況下快速高效執行救援任務。采用現代火災報警與通風系統,還可以在火災發生初期快速排煙,降低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
(三)建筑物倒塌
建筑物倒塌是消防救援人員所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嚴重威脅著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建筑物在發生火災時結構強度減弱,特別是建筑材料經高溫炙烤后,鋼筋混凝土承重能力可能明顯下降,而木質結構很快就會焚毀。建筑物倒塌不僅直接危及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還可能使本來已經被控制住的大火向新的區域擴散,從而進一步增加滅火難度。坍塌的廢墟堵塞了救援通道,使消防救援人員很難進入火場核心區域實施有效營救。倒塌還可能導致被困人員位置改變,增加搜救復雜性與不確定性。老舊建筑或者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倒塌風險特別大,而樓層倒塌有可能出現“層疊效應”,使整個建筑物在短期內完全垮塌,對救援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戰。針對建筑倒塌風險,消防救援人員在救援前需盡量了解建筑結構特點及火災發展規律,并制定周密的處置方案。建筑物圖紙與結構信息的使用,有助于指揮人員準確評估倒塌風險,從而避免不必要暴露風險。利用生命探測儀這一先進設備,能夠在坍塌發生后快速對幸存者進行定位,提高救援成功率。在火場作業中,消防救援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時刻關注環境變化,快速撤離可能出現坍塌的危險區。
(四)電力線路故障
電力線路故障是滅火救援作業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安全風險之一,火災會使電力線路發生短路、電力設備發生火災,進而造成觸電和爆炸的嚴重后果。尤其在濕滑環境中,裸露的電力線路更易發生電擊事故,直接威脅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觸電不僅可能導致致命的傷害,還可能觸發其他突發事件,消防救援人員因觸電而失去平衡,從而導致跌落或被其他危險物體擊中。電力線路故障也會誘發二次火災,使火焰經電纜快速擴散到其他地區,加大了火災撲救難度。斷裂的電力線路墜落到地面或者建筑物中,可能導致大面積停電,增加救援的復雜程度。針對電力線路故障造成的危險,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火場前一定要先切斷有關地區的供電,以保證現場電力設備的安全性。通過絕緣手套、靴子及工具等電氣防護裝備,能有效減少觸電危險,熱成像儀、電力故障檢測儀等現代技術手段有助于對電力線路故障點進行辨識與定位,從而為救援行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同時,電力公司與消防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非常關鍵。對電力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和保養,能夠有效降低電力線路在火災中出現故障的概率。
(五)易燃易爆物品泄漏
易燃易爆物品泄漏屬于極為危險的安全問題,直接關系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及救援行動。火災發生地經常會有汽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易燃易爆物質。一旦這些物質泄漏,很容易觸發爆炸或二次火災,可能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易燃氣體或者液體所產生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電流或者高溫等瞬間就會發生猛烈爆炸,將消防救援人員置于極其危險的環境中。易燃液體蔓延,可能使火災范圍更加廣泛,增加滅火及疏散難度。處置易燃易爆物品泄漏問題,消防救援人員首先要確定和隔離泄漏來源,通過防爆裝備及專業工具安全作業,還要借助泡沫滅火劑等特殊滅火材料有效管控泄漏區。快速疏散人員,封鎖火場區域,同時加強通風,減少爆炸風險,是確保救援行動順利進行的重點舉措。綜上所述,易燃易爆物品泄漏給滅火救援行動帶來巨大安全風險,需要審慎、專業化應對措施,以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二、滅火救援行動中的防范對策
(一)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裝備
合理配置個人防護裝備(PPE)是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安全的關鍵預防措施之一。個人防護裝備給消防救援人員帶來基礎物理防護,也能有效地應對火災現場溫度高、有毒氣體多、電力故障多等諸多風險。一整套防護裝備通常包括防護服、自給式呼吸器(SCBA)、防護手套、防護靴、頭盔和面罩等。每一套裝備都是根據特定的風險因素進行精心設計的,保證在復雜多變的火場環境下提供最佳保護。例如,防火服可以抵抗高溫,避免消防救援人員被燒傷或者熱輻射傷害;自給式呼吸器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在充滿有害氣體的環境中能夠安全呼吸,從而避免了中毒事件的發生。合理的裝備配備并不只是提供器材,還涉及器材的好壞與適合與否。消防部門需針對不同火災場景及任務要求,向消防救援人員提供功能完善、運行可靠的防護設備,要保證對這些設備進行定期檢查與維修,使之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消防救援人員還要經過專業訓練,才能掌握各種防護裝備的正確操作方法,保證應急時快速佩戴作業。
(二)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
詳細的應急預案和定期演練是有效處置火災現場突發狀況的重點預防措施。應急預案作為編制的周密行動計劃,涉及火災報警、人員疏散、滅火策略、救援路線、裝備使用等。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能夠幫助消防救援人員快速響應,提升滅火救援效率。應急預案在編制過程中既要考慮各種潛在突發情況,又要隨火災形勢變化、新技術引進而不斷更新,保證預案的時效性、有效性。除制定預案外,經常進行演練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消防演練,消防救援人員能夠熟悉應急預案的具體步驟,增強真實火災場景下的應變能力及協作效率。演練也有助于發現應急預案可能存在的漏洞并適時調整優化。不同種類的火災需要采取的對策也不一樣,如化學品火災、高層建筑火災和森林火災等。演練并不局限于消防救援人員,還應包括其他應急救援力量,如社區居民等,一旦發生火災,各參與主體能迅速聯動、協同作戰。
(三)加強建筑物安全檢查和維護
加強建筑物消防安全檢查與消防救援裝備維修是滅火救援作業中防止火災發生、減少火災損失最主要的預防對策。建筑物安全檢查主要是針對建筑結構、消防設施以及電氣設備進行綜合評價與測試,及時發現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高層建筑、老舊建筑以及工業設施中,結構老化、設備受損、電線老化等問題常被人們忽視。一旦發生火災,往往造成嚴重后果。定期進行安全檢查,能保證建筑物結構穩定,避免發生火災時的倒塌風險。消防設施的完好性檢查在安全檢查中同樣十分關鍵,主要包括滅火器、消防栓、火警報警系統和應急照明等,為初期滅火及人員疏散提供了有效保障。對建筑物電氣系統、燃氣設備以及其他易燃易爆源進行檢查與維修也特別關鍵。這類設備在出現故障時,很容易造成火災。
(四)與電力部門密切配合
同電力部門緊密配合是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開展的一項重要預防對策。電力線路故障與設備損壞通常是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涉及高壓電力設備與大型工業設施時,電力問題可能給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為有效應對威脅,消防部門和電力部門之間需要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以保證一旦起火能快速切斷有關地區的電源,避免由于電力的持續供應造成火勢擴大或者二次火災。火災撲救時,電力部門可給予專業技術支持及設備操作指導,協助消防救援人員確定和規避電力設施高風險區域,降低誤操作導致觸電事故概率。經常開展聯合演練,進行技術交流,也是消防部門和電力部門緊密協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雙方通過聯合演練,能夠熟悉火災現場協同作戰過程,明確責任及操作規范,有利于提高突發電力事故處置效率。電力部門要定期為消防部門及時提供電力設備維護與檢修情況,并對可能出現的電力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方便消防部門對滅火計劃進行針對性調整。
(五)嚴格控制現場易燃易爆物品
在滅火救援行動中,對場地內易燃易爆物品進行嚴格管控,是防止火災蔓延以及爆炸事故發生的一項重要預防對策。火災現場一般都會有汽油、化學品、液化氣罐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一旦這些物品沒有得到控制,會大大增加滅火工作難度,嚴重威脅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救援行動首先要快速辨識并定位這些危險物品,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隔離與控制措施。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火場后,應根據火場狀況立即設置警戒區,無關人員不得靠近易燃易爆物品區,同時迅速采取切斷火源和此類物品接觸的措施,以避免由于溫度過高、火焰過大等而發生爆炸。對液態或者氣態易燃物質,要盡快用吸收劑、密封材料或者防爆設備密封,防止泄漏蔓延。消防救援人員要用特殊滅火劑及裝備處置這類物體,切忌用一般滅火材料滅火,否則會產生反應或者發生爆炸。當發生緊急情況,現場不能及時排除危險時,要優先撤離周圍群眾,加強監護,做好處置突發爆炸風險的準備。
結語
滅火救援行動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制定和演練應急預案、加強建筑物安全檢查、與電力部門合作以及嚴格控制現場易燃易爆物品,可以顯著減少救援風險。這些措施不僅保護了救援人員的安全,也提高了整體救援行動的效率和成功率。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應不斷優化這些防范對策,以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救援環境。
參考文獻
胡洋.滅火救援行動中保障消防員安全的策略.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92-93.
馬祥.淺談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中安全風險分析與對策.2023年度滅火與應急救援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3.
李建中.探討實戰化訓練對消防滅火救援能力的提升.工程地質學,2021-(05).119-113.
牛哲.滅火救援行動中的安全問題及處理措施.消防界(電子版),2021,7(20):75+77.
范鵬.實戰化訓練對消防滅火救援能力的提升作用.建筑技術科學,2023-(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