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形勢下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籃球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通過對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進行分析,探討了現階段高?;@球思政存在的問題,并從三方面詳細闡述了相關課程思政的具體教學策略。研究發現,中華體育精神在高?;@球課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融入思政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團隊協作精神和規則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華體育精神;課程思政;籃球教學
一、引言
中華體育精神包括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籃球運動中具有重要的體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中華體育精神在高校籃球課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在新形勢下,如何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籃球課程思政教學,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分析
中華體育精神,是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神和價值觀念。它源自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在體育領域探索、實踐和積累的心靈財富。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價值。
(一)中華體育精神強調團結合作、和諧共生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體現了民眾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的價值觀念。在體育運動中,團結合作是獲得勝利的重要保障,集體榮譽高于個人利益;同時也注重培養運動員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激發每個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團結合作的體育精神,不僅促進了集體榮譽的共同奮斗,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越的團結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中華體育精神強調堅韌不拔、敢于拼搏
中國人歷來崇尚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堅毅的品質在體育領域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2]。精益求精、無私奉獻、頑強拼搏是中華傳統文化一貫秉承的價值觀念,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中華體育精神自始至終鼓舞著我國運動健兒們不怕困難、敢于拼搏,迎難而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績。
(三)中華體育精神強調誠信公正、尊重規則
誠信公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尊重規則是社會道德的基本準則。在體育運動中,誠信始終被認為是最寶貴的品質,運動員必須遵守比賽規則,尊重裁判員的裁判決定,修養自己的品德,以誠信和公正的態度對待比賽。而這種誠信公正的中華體育精神,也為體育運動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使體育運動更加公平、公正。
(四)中華體育精神強調自強不息、追求卓越
中國古代有許多充滿傳奇色彩的體育故事,這些故事都體現了中國人在自強不息、不斷追求卓越中所蘊含的精神。中華體育精神教導我們,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須不懈努力、自我提升,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和整個團隊的輝煌成就。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體育領域,于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向當代大學生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意義重大,有利于提升學生思想高度,促進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弘揚民族精神,增進國際友誼,塑造國家形象,激發每個人追求卓越、堅持不懈的信念[3]。
三、高校籃球課程思政現狀
(一)籃球課程思政元素碎片化、零散化
目前高校籃球課程存在著思政元素碎片化、零散化的問題,即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被分散在各個環節中,缺乏連貫性與深度,無法達到有效的思政效果。在傳統的籃球課程中,往往只是強調運動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思政元素被當作教學中的一個擴展內容或附加要素而存在,不被視為籃球教學的核心。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籃球過程中,難以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踐中,達不到思政教育的預期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籃球技術教學內容也未能有效融合,體育教育應該是一種整體育人的教育過程,而不應該將思政元素與技術教學割裂開來。目前在高?;@球課程中缺乏有效地整合,思政教育內容和籃球技術教學內容常常是各自獨立的,學生難以從籃球課程中獲得綜合育人效果[4]。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的融合度不高,導致了學生無法在籃球練習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力量。此外,這種碎片化和零散化也表現在對思政教育方法的局限性上。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常常是一味灌輸,而缺乏針對學生需求和特點的差異化教學方法。在籃球課程中,缺乏思政元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思政元素缺乏感知,難以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價值觀。
(二)思政教學存在“硬植入”和“兩張皮”問題
在高校籃球課程中,有些教師會將思政教學當作一項硬性任務,強制性地在課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而忽略了與籃球技術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這種“硬植入”導致思政教學與學術教學內容脫節,籃球課程被強行灌入思政元素,缺乏適應性和學生參與性。學生可能會對思政內容感到乏味、無趣,對思政教育產生抵觸情緒,無法真正領會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其次,高?;@球課程存在“兩張皮”問題。即課程和實際教學的思政要素不一致。有些籃球課堂上,思政元素只是形式上體現,比如:簡單地引用一些口號橫幅或者播放宣傳片,而缺乏對思政教育內涵的深度挖掘和理解。這種“兩張皮”現象導致了思政教學內容空洞化,形同虛設,缺乏實質性的思政教育效果,使得學生難以真正體會到思政教育的力量以及在籃球課程中的意義。
四、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籃球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
(一)培養大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
學校首先要建立正確的思政導向。教師在設計籃球課程時,需要注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為根本目標。教師要增強自身思政素養和意識,將中華體育精神中的“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中,并以此引領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建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設計具有代表性和意義的籃球比賽和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其中中華體育精神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在這些體驗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團結力量、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從而培養出對祖國的熱愛和為國爭光的情懷[5]。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與學生開展深入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關于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意義??梢耘c學生分享體育英雄的事跡和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從籃球運動中體會到中華體育精神的偉大價值,例如:2006年男籃世錦賽,中國男籃運動員王仕鵬三分絕殺斯洛文尼亞,引發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情感的共鳴。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特色活動來加強思政教育成效。比如:舉辦“我愛祖國、我愛籃球”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到中華體育精神的力量;開展國旗護衛隊等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服務精神;舉辦籃球比賽和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奉獻等等。
(二)培養大學生實事求是、遵守規則的意識
融入中華體育精神,強調實事求是、遵守規則的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求實、遵紀守法”的價值觀,這種意識不僅僅在籃球運動中體現,更是影響著學生的整體行為和態度。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求實,倡導實事求是的精神,可以引導學生注重科學訓練方法和技術理論的學習,強調基礎功底的打好和技術動作的規范化訓練。同時,通過理論課堂講解和實際操作的結合,讓學生深入理解籃球運動的規律和特點,培養他們注重科學求實的態度。通過體育實驗等形式,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驗證理論,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6]。
第二,強調遵紀守法,樹立遵守規則的意識。規則是維持比賽秩序和公平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品德和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借助籃球比賽和訓練實踐,引導學生遵守比賽規則和隊伍紀律,尊重裁判員判罰;同時,通過案例分析和道德講座等形式,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尊重對手,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自律能力。教師也可以在籃球比賽中加入一些道德規范的要求,例如:公平競爭、尊重對手、互相幫助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技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著重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通過組織隊內交流、合作訓練和集體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與隊友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并強調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設立誠實競爭的道德框架,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公平競爭,讓誠信精神貫穿于整個籃球教學過程[7]。
最后就是做好評價和反饋工作。即定期對學生的實事求是、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等價值觀的養成情況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反饋和改進。通過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關心,才能使中華體育精神中的“科學求實、遵紀守法”等價值觀真正融入高?;@球課程思政教育中,為學生的品德和素養提供有力支撐。教師在課程中的具體教學策略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才能真正實現中華體育精神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培養出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守規遵紀的高校學生。
(三)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籃球是一項需要團隊配合、協作才能取得勝利的運動,因此,通過籃球課程,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將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貫穿始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在比賽和訓練中的團隊協作意識,可以設計各種團隊協作的訓練和活動,如:分組對抗、團隊配合訓練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團隊協作的力量,了解籃球運動中的每個位置都需要互相配合、協同作戰才能取得勝利。其次,就是強化訓練強度和難度,培養大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漸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培養他們的毅力和耐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入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訓練內容,安排一些較為困難的對手,更可以直接邀請學校的體育生,讓學生在實際的挑戰中培養頑強拼搏的精神[8]。
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團隊活動,如:籃球友誼賽、團隊拓展訓練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比賽中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活動中的溝通和協作來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獎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根據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和團隊協作能力來設立獎項(最直接的就是和各學院輔導員商議增加學生德育分)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中華體育精神在高校籃球課程的思政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正因如此,體育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才是當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務,通過高校籃球課程的思政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愛國情懷和遵紀守法的品質。在未來的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深入探討如何促進中華體育精神與高校籃球課程的融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華.高校籃球教學中課程思政育人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世界,2024,(02):93-95.
[2]喻強,黃鶴.課程思政融入高?;@球教學設計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4,26(01):163-166.
[3]肖平,劉若旻.“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同步提升與高校籃球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4,42(01):15-21.
[4]丁廣鵬,查毅,王力.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籃球課程的現狀、價值及路徑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7(01):28-31.
[5]劉博.新形勢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體育籃球課程的路徑研究[J].體育世界,2023,(06):21-23.
[6]王宇,孫明善.體教融合背景下高?;@球公共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5):119-121+245.
[7]王麗,李舒.新時代高?;@球課程思政建設維度與實踐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4):118-121.
[8]黃開來,朱慧.高?;@球課程“課程思政”路徑研究[J].運動精品,2023,42(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