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龍運動是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融入高職院校課程設計中,實現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目標。本文將高職院校舞龍課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價值,研究當前情況,從基礎課程設置、實踐課程設置、地方文化演出等維度,系統性整理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方案,旨在為更多高職院校提供思考方向,落實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工作,推動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龍課程;課程建設
課題項目:貴州健康職業學院2022年度重點課題,《新時代銅仁市龍文化傳承與推廣研究》,課題編號:2022zd02。
一、引言
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由此衍生的舞龍運動,則是各類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人們慶祝新年、祈求風調雨順的重要方式?,F代舞龍運動逐漸發展為體育競技活動,是面向社會公眾的重要體育運動。將舞龍運動引入高職院校課程設計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將傳統文化傳遞給學生群體,為我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煥發新生”探索前進方向。
二、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價值
(一)提升學生民族精神
對于舞龍運動,本質是通過展示傳統文化圖騰“龍”的動作,展示人們生活,寄托思想情感。在中國文明發展中,龍已經從原本的圖騰文化,升級為各個民族的精神信仰,進而發展成展示民族團結精神的運動形式。高職院校的基礎功能,就是培養社會各個領域的具有人文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生對于民族、國家的認同感,會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將舞龍運動與高職院校課程設計進行融合,可以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體會民族精神,認識各民族團結與和諧對中國未來發展重要性,以此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繼承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旗,參與到中國未來發展中,推動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步發展[1]。
(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在舞龍運動中,既需要習練者使用力量,讓道具龍呈現運動元素,也需要使用巧勁,表現出龍的真實感與運動感。想要達到一定表演水平,就需要參與舞龍運動的所有表演者通過不斷磨合,熟悉龍的各個動作,通過熟練的技巧,向他人展示精湛的表演技藝。在舞龍運動過程中,表演者全身肌肉會投入運動中,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F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擁有更多的室內娛樂活動選擇,參與戶外體育運動的頻率較低,身體素質相對每況愈下。以舞龍運動為模板,設計舞龍課程,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投入舞龍運動中,在運動中不斷提升身體素質,強化身體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均有良好收益。
三、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當前情況
將舞龍運動引入高職院校課程設計,以舞龍課程的方式,提升學生民族精神與身體素質,已經成為許多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與實踐的重要研究內容,舞龍課程受到眾多高職院校學生的肯定與支持。但是,在許多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案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基礎課程導向性不足
舞龍課程本質是體育運動課程,許多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與實踐,采用常規的體育運動課程模式,向學生提供基礎理論知識。雖然學生可以對舞龍課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想要在后續教學中,將舞龍課程順利轉變成舞龍運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實踐,常規體育運動課程模式難以有效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進而暴露舞龍的基礎課程局限性。
(二)實踐課程多元性不足
在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中,實踐課程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順利輸出,以控制龍具,配合肢體動作,向觀眾呈現富有生命力的舞龍運動。在一些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案例中,學生作為舞龍運動的表演者,教師作為舞龍運動的觀眾,由教師對學生的動作進行點評,指導學生優化動作、身形等內容。雖然這種由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實踐課程,可以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專業指導進行改正,但是這種局限于班級內部的實踐內容,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揮空間,學生無法在實踐課程中,獲得參與舞龍運動更多的成就感,會對學生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需要對實踐課程進行詳細分析[2]。
(三)社會實踐交互性不足
在許多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案例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進行舞龍運動實踐,所有的行為都是在高職院校提供的校園環境完成。如果是常規體育運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讓學生不斷打磨運動技巧,提升體育運動綜合能力。但是舞龍課程具有運動屬性,也有文化屬性,僅關注舞龍課程的舞龍運動,忽略舞龍文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本末倒置”。進一步分析案例,也可以發現學生參與舞龍課程時,缺少與社會交互的條件,獲得的反饋局限于教師與其他學生,難以成為學生堅持投入舞龍課程的有效動力。
四、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具體方案
想要開展高質量的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工作,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進行高水平的舞龍運動,就需要在分析現有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方式,設計一套具有可行性與可復制性的應用方案,確保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各項工作妥善落實,科學開展高職院校舞龍課程。
(一)科學設置舞龍基礎課程
在設置舞龍基礎課程時,可以從歷史文化、理論知識、VR技術等方面,展開相關教學活動。
1.歷史文化解讀
設置舞龍基礎課程,教師需要對舞龍運動的歷史文化進行解讀,分析龍的圖騰象征,以及道具龍的更新迭代,讓學生對于舞龍運動的歷史文化產生更深刻認識,從思想層面融入舞龍運動中,為開展后續的舞龍課程提供便利條件。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等方式,收集有關舞龍的歷史文化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讓學生展示收集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高學習主動性。
2.理論知識分析
在舞龍基礎課程理論知識分析中,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解構,提煉核心理論知識,向學生進行合理輸出。比如:舞龍運動道具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用于引導龍軀體運動的龍珠,作為龍軀體主導的龍頭,配合龍頭進行運動的龍身。如果需要在夜晚表演舞龍運動,即夜光舞龍,還需要確保龍珠、龍頭、龍體擁有一定的夜光功能。再借助多媒體技術,拆分三個部分的基本動作,讓學生深入理解舞龍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進行劃分,讓學生分別吸收龍珠、龍頭、龍體的理論知識,重復觀看相關教學素材,掌握基礎動作要領。在開展理論知識分析時,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配合自身動作,進行現場分析,讓學生看清楚每個部分的動作細節,理解表演流程。如果學生對某個動作提出疑問,教師需要及時回答問題,并將問題動作的關聯動作一并演示,讓學生對于連貫動作產生更深刻的印象,方便學生后續實踐。建議教師將理論知識分析內容整理為3~5分鐘的短視頻,通過微信群等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閑暇時反復觀看舞龍運動拆解,充分吸收消化理論知識,合理提升學生舞龍運動知識儲備量[3]。
3.VR技術演示
為強化學生對舞龍基礎課程的吸收消化效果,教師也可以引入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技術,通過演示舞龍動作,讓學生對于動作細節、動作銜接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在學生佩戴VR設備后,跟隨系統的指示,作出相應的動作,感受在舞龍運動中,理論知識的實踐方法。如果學生動作與系統提示不相符,系統可以立刻跳出提示窗口,提醒學生調整動作,改變身體姿態。在學生完成舞龍基礎動作后,由系統將學生的動作整合,以動畫形式分析學生的動作演示與標準動作的差距,向學生提供如何改進動作的方法。在學生集體參與舞龍運動中,也可以借助VR的信息整合功能,對各個學生的各種動作進行分析,指出動作銜接優化方法,合理調整學生動作配合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回顧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舞龍運動的理解水平。教師則要做好VR系統的定期更新,保證舞龍運動動作的精準性,協助學生掌握舞龍運動的基礎課程內容。
(二)科學設置舞龍實踐課程
在設置舞龍實踐課程時,可以將班級內部、學校內部作為實踐空間,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舞龍運動。
1.班級內演示
在開展舞龍運動實踐課程時,教師可以將班級成員劃分為A、B兩個小組。首先,由A小組持有道具龍,根據已經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舞龍運動。B小組作為觀眾,與教師一同觀察A小組在舞龍運動中,動作是否協調,是否跟隨節奏進行演示,同時將這些內容記錄在紙張上。當A小組結束舞龍運動后,教師需要先說出A小組演示的優勢,鼓勵A小組成員在未來的舞龍運動中,合理開發優勢內容。再引導B小組,復述紙張上的內容。教師需要在B小組成員指出A小組舞龍運動問題時,提供公正客觀的視角,指出B小組在評價方面的問題,并提供A小組相應的改進方法。B小組結束評價后,A、B兩個小組角色互換,B小組進行舞龍運動,A小組負責記錄問題,再由A小組進行評價。在A、B兩個小組均完成舞龍運動與問題評價后,教師需要對兩個小組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共性問題,借助基礎課程的演示工具,再次引導學生重復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吸收,合理調整學生舞龍運動的動作、姿勢,科學提高班級學生的舞龍運動實踐水平[4]。
2.學校內展示
學生通過班級內部演示,擁有一定的舞龍運動實踐經驗后,教師就需要設置合適的舞臺,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內部,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用不同于班級學生的視角,給予學生更為客觀的評價。比如:高職院校會在夏季舉辦一些,例如:籃球、足球等體育運動比賽,教師就可以將舞龍運動作為開場表演,在體育運動比賽開始之前,向高職院校的其他學生進行展示。以高職院校為舞臺的舞龍運動,可以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舞龍運動條件,讓學生感受不同人交流、討論的嘈雜環境,提高學生對舞龍運動的緊張情緒。教師需要在此時介入,向學生傳遞舞龍運動的核心內容,即“專注表演,忽略其他”,引導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理論知識的回憶與應用中,做好與他人的動作配合,僅以展示高質量舞龍運動為目的,而不是以獲得他人的點評為目標。在教師的教導下,學生可以拿出百分百的注意力,投入舞龍運動中,注重動作協調,關注內容銜接,提升對舞龍運動理論知識的吸收與消化效果。在舞龍運動結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聆聽來自其他學生對舞龍運動的掌聲,感受其他學生的認可,合理打消學生對舞龍運動表演不夠完美的顧慮,享受此時的榮耀。在高職院校內部展示中,學生通過舞龍運動獲得足夠的鼓勵,會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投入舞龍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中,合理轉變學生對舞龍課程的學習態度,為后續開展高質量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打下扎實基礎[5]。
(三)積極參加地方文化演出
在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中,需要關注學生投入舞龍運動,提升身體素質,也需要注意學生通過舞龍運動,向社會群體傳播舞龍文化元素,才能真正將作為舞龍運動表演者的學生,轉化為傳統文化傳承者,向社會公眾傳播舞龍文化元素與背后的傳統文化[6]。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以舞龍運動的方式,積極參加地方文化演出。教師可以根據地方傳統文化,在重要的文化演出活動中,借助高職院校與活動主辦方取得聯系,在活動中開設舞龍運動。在獲得活動主辦方允許后,教師需要提前告知學生本次文化演出活動的時間、地點,以及舞龍運動的節目表與大概時間,讓學生調整時間安排。然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練習舞龍運動的各種動作,以精益求精作為練習標準,保持良好的休息與營養供給。在文化演出活動當天,讓學生穿著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服裝,通過控制道具龍的方式,展示富有生機的舞龍運動。在文化演出活動中,學生會通過舞龍運動與社會公眾進行交互,從社會公眾中獲得更為強烈的正反饋情緒,從而加強學生對舞龍運動的理解深度,引導學生認識舞龍運動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未來的舞龍課程學習中,開展高質量的舞龍運動實踐活動,打造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的閉環邏輯。
五、結語
在開展高職院校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工作時,需要通過基礎課程,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效果,利用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水平,配合地方文化演出,讓學生與社會進行有效交互,給予學生足夠的正反饋,合理引導學生投入未來舞龍學習當中。希望更多高職院校可以對舞龍課程建設與實踐等進行深入研究,為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健康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程飛.課程思政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舞龍舞獅課程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31):115-119.
[2]楊軍.舞龍舞獅校本課程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生成路徑[J].教育界,2023,(29):122-124.
[3]鄧金迪.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融入舞龍舞獅運動的可行性與發展對策[J].拳擊與格斗,2023,(09):76-78.
[4]李程秀,段妮.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改革實踐——以大學體育舞龍課為例[J].體育視野,2022,(20):39-43.
[5]曾楊.對成都體育學院舞龍舞獅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4(03):59-61.
[6]劉葉鑫.高職院校開展舞龍舞獅運動的價值探究[J].尚舞,2021,(1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