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主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彪S著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五大新型數字技術的出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提供了實現可能和技術支撐,我們要進一步明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內涵要義、本質特征、問題挑戰和實踐路徑,推動“案例式、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教育”有機融合。
【關鍵詞】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
一、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本質特征
隨著官兵自主意識、求新意識、開放意識日益增強,人們不滿足于“聽到的”和“看到的”教育模式,更注重自身感受、互動效果和體驗教學,而場景化突出官兵的主體地位、雙向的互動交流和沉浸的教學模式更能滿足教育對象的需求。
(一)突出官兵主體地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碑斚?,青年官兵是部隊最活躍、最敏感和最熱情的群體,是強軍興軍的接班人,是部隊建設的主力軍,是思想狀況的晴雨表。智媒時代,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基于官兵的需要構建、基于官兵特征區分、基于官兵的數據分析,這些都符合我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我們突出教育者的主導地位,通過前期場景構建、可視化大屏和語音設備,全方位關注教育對象、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過程和教育考評。另一方面,我們突出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全過程對用戶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修正,使場景更適應于主體的需要。
(二)突出雙向互動交流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者為主要地位、灌輸為主要方式、課堂為主要陣地的模式,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使其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雙向互動交流貫穿全過程。一是場景感知。根據官兵的成分結構、知識基礎和心理狀態,教育者合理設置場景內容、互動方式和主題路線,場景化教學活動從知識接受型變為活動感知型,實現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對接。二是交互拓展。場景化教育打破了通過言語相授的壁壘,更多是語音對話、動作捕捉和視角轉換,受教育者可以更多的對場景的進行探索和問題的回答,教育者通過可視化大屏隨時關注教育對象狀態和提出的問題。三是任務引導。場景化教育通過任務引導教育對象完成相關的教育內容,并對其獎勵和排名,給予教育對象及時反饋,教育者對其進行評價和評分,雙方都參與其中。
(三)突出沉浸教學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的《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能通過不同的“場景集”“譜系課”和“儀式展”讓官兵達到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沉浸,滿足官兵對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張以哲根據“沉浸”生成源的不同,將“沉浸”劃分為“信息的沉浸”“器官的沉浸”(感官的沉浸)以及“大腦的沉浸”。“信息的沉浸”是官兵在不同場景中更容易接受其中蘊藏的信息,產生信息收集和轉化的行為,是一種平行的教育關系?!捌鞴俚某两笔菍⒐俦缘谌朔Q的身份進行交流互動,近距離感受、近距離接觸、近距離聆聽,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和理論的認同?!按竽X的沉浸”是通過VR、AR、MR等科技將官兵處于一個模擬仿真的場景集,達到聽、觀、感、觸全方位的想象沉浸。
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問題挑戰
與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不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面臨著軍人價值的稀釋、官兵能動的弱化和場景周期的迭代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一)軍人價值的稀釋
在“信息沉溺”“器官沉溺”和“大腦沉溺”的視角下,一方面,官兵全身心、全方位、全程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官兵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場景的探索和享受,進而忽視場景化教育中所蘊含的軍人核心價值觀。此外,掌握數字網絡平臺的科技巨頭競相通過操作系統授用、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和標準開發工具包等,精心構筑“帶圍墻的花園”(walled garden),攫取和壟斷了呈指數級增長的海量數據。移動端的社交、娛樂和生活平臺與官兵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不容忽視,軍人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稀釋弱化。
(二)官兵能動的弱化
凱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提出了“信息繭房”這一概念,場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潛在的“繭房”。一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影響著官兵的認知感,作為價值觀念的“灌輸者”和具體內容的“承載器”,使得官兵接觸的信息變得單一,知識面會變得固化,失去了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權力,自我學習的能動性會進一步弱化。二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影響著官兵的集體感,作為精準施教的一種方式方法,使得官兵更加注重個體和個性,集體觀念會進一步淡化,減弱了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三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影響著官兵的真實感,作為一種擬態環境,其中產生的意見、價值和觀念與現實有較大的差距,官兵會有落差感,對現實的真實感存在質疑,進而影響其現實行動。
(三)場景周期的迭代
不同的場景會有不同的生命時間、會有不同的發展周期,會有不同的迭代速度,這種模式要求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一是不同的生命時間。第三方支付是15年、眾籌是3年,門戶理財是15年,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有自己生命時間,這種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二是不同的發展周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景作為一種產品,會有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不同的發展周期,我們對于教育對象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前期更多是場景的訓練和摸索,后期更多是場景的教育和反饋,會存在大量無法使用的空白期。三是不同的迭代速度。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迭代的速度會更快,這會沖擊系統化、邏輯化和整體化的學習模式,知識從信息階段到認知階段的速度會降低。
三、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實踐路徑
習主席在聽取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技術工作匯報時強調:“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就要緊緊圍繞強軍目標來進行,使思想政治建設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強大推力和助力”。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要圍繞強軍目標確定教育內容,發揮雙向互動優勢對接教育對象,利用算法技術改進教育效果。
(一)圍繞強軍目標這個主題,設置“場景集”
軍隊思想政治場景化的關鍵在于內容,只有選取內容指向突出,價值導向才不偏航,要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突出強軍目標這個主題,確保主流意識形態在官兵頭腦中占據主導地位。一是設置“場景集”。突出戰史戰例場景教學,讓官兵感悟先輩勝戰之道,熟知勝戰機理,培養官兵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氣。二是上好“譜系課”。突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課場景化,錘煉官兵鮮明的政治品格,培養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仰。三是開展“儀式展”,突出虛擬榮譽場館參觀和“四史”場景化學習,增強官兵情感認同和理論認同,塑造新時代“四有”軍人好樣子。
(二)突出教育對象這個主體,加強“互動性”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核心在官兵,只有尊重官兵,才能贏得官兵。針對“五類”不同人員進行不同場景集的設置,軍官突出身先士卒場景的設置,軍士突出愛崗敬業場景的設置,義務兵突出獻身國防場景的設置,文職人員突出職業認同場景的設置,新入伍(職)人員突出身份認同場景的設置。一是在場景開始階段,收集分析數據,提高與熱點問題的切合度。二在場景實施階段,加強場景NPC的互動性,突出故事化和交談式的教育模式。三在場景結束階段,注重獎勵和評價體系的構建,并及時答疑解惑。
(三)利用算法技術這個手段,提升“精準性”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創新在算法,精準對接官兵需求,隨時更新,提高官兵對于場景更好的粘性度和匹配度。一是增強官兵的真實感,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五大新型將場景“線下”搬到“線上”,1:1的復制現實場景和還原已發生的事件。二是增強資源的互通性。通過建立場景池,實現區域合作,增強資源的互通性,提高場景的利用率。三是構建場景社群的學習。官兵在不同場景的社群,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點贊有效場景,開展討論式學習。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78.
[2]本書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30.
[3]張以哲.沉浸感:不可錯過的虛擬現實革命[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08):19.
[4]黃再勝.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危機、資本應對與數字勞動反抗[J].探索與爭鳴,2020(05):124-131,160.
[5]陳虎東.場景時代:構建移動互聯網新商業體系[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李晉瑜,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研究生一隊研究生;胡守佳,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