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好課,應當“真”字當頭,在解決真問題、創設真情境、經歷真學習、激發真情感上下功夫。
解決真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教學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因。一節好課應當從解決真問題開始。所謂“真問題”,就是真實存在的、值得探究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真問題往往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困惑、知識盲點和思維誤區等。這需要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和班級學情做出精準研判,精心設計真實問題,同時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真實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剖析、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解決真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升、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增長。
創設真情境。情境是知識產生的土壤,也是知識運用的場景。所謂“真情境”,就是真實存在的或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能夠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的學習場景。它不僅能讓學生全情投入學習,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促進知識的遷移運用,增強學習的實效性。創設真情境,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生活洞察力。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關注社會熱點和科技發展,挖掘生活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將抽象的知識融入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發展能力、提升素養。
經歷真學習。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所謂“真學習”,就是學生真正投入、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真正運用的學習。真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大膽質疑、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經歷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從“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從“知識傳授”轉向“素養培育”。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實現知識的建構、技能的形成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激發真情感。情感,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沒有情感投入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沒有情感支撐的學習,是難以持久的。所謂“真情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真實、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教師需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學習需求,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差異,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教師還需要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情感。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可見,教學中“真實”的重要性。
教學,需要去偽存真,慎守其真。好課,當“真”如此。
作者簡介:王桂林,現任教于浙江省杭州市澎匯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王桂林省特級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中國教師研修網國培計劃授課專家。曾獲全國多種風格教學大賽特等獎、全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展示觀摩活動一等獎、全國小語“十大青年名師”最具潛力獎。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青少年讀本》等書籍20余本,參編《小學語文教師用書》《語文滿分閱讀》等書籍10余本,在《班主任之友》《小學教學》等教育教學雜志發表文章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