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彰顯著人與自然、人與自我和人與社會共生共存的基本形態。勞動能力是人類在生產實踐活動中經過長期的鍛煉與磨煉得以形成的,因此,勞動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2022年版新課標雖然將勞動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分離出來,以獨立的課程形式呈現,但不等于分割兩者之間的聯系,相反,新課標倡導教師采用項目化、跨學科等學習方式,推動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以打造課程新樣態,更加全面地培育學生的勞動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項目化實踐在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中的重要意義
(一)項目化實踐契合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相比于學科教學,勞動課程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實踐性。新課標強調教師應以勞動項目為載體,構建以實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勞心、勞力,并有所收獲。而項目化實踐作為一種研究性學習方式,以解決真實問題為目的探究與實踐活動,其本質是實踐,體現的是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由此可見,在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過程中,以項目化實踐為載體教學,是由兩門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所決定的。
(二)項目化實踐促進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教學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強調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要引導學生運用各門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科知識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得到提升。兩門課程在教學時都不是以教材為主要載體,也不是按照相對固定的內容體系進行教學。但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無論是勞動課程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仍然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部分教師認為只要理論知識講解到位了,課程任務就完成了。然而,這種教學模式與學生課外的實踐體驗嚴重脫節,難以真正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項目化實踐作為一種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可能涉及多門學科知識,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體。在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過程中,教師以項目化實踐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兩者融合的實效性。
(三)項目化實踐有助于學生勞動素養的提升
以項目化實踐推進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可以有效避免學校、家庭和社會勞動的碎片化問題,讓學生能夠經歷完整、復雜的勞動生命周期過程,在有效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勞動實踐過程中深入體驗、動手實踐,反思總結勞動的內涵、勞動的價值、勞動的技能,同時項目成果的創造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勞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促進學生對勞動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并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
二、以項目化實踐促進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教學路徑
(一)問題導向,確定項目任務
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的項目化實踐活動,是借鑒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BL)和STEM項目化學習模式,要突破學科知識的壁壘,讓學生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并在勞心、勞力的 過程中發展勞動素養。問題驅動是項目化學習的典型特征。選題要源于生活,提供逼真且富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
一個好的問題是項目化學習的起點,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達成預想的學習目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探索即學習。例如,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在學生眼里有講不完的話題。在學習端午節習俗的基礎上,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很多有關蛋的疑問,比如,為什么蛋是橢圓形的?小雞是怎么孵化出來的?哪種蛋的營養價值最高?關于雞蛋的研究,又有什么科學奧秘呢?基于此,師生共同確定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課程融合項目化教學主題:“蛋”趣橫生——小雞孵化記,并提出驅動問題:“如何由雞蛋孵化出小雞?”這不僅是對知識的探索,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挑戰。驅動性問題一經拋出,即刻點燃了學生的熱情,他們自發組隊,明確方向,細化分工,討論中閃爍著思維的火花,疑問中孕育著探索的渴望,每個人都對即將踏上的旅程充滿無限的憧憬與期待。以孵化、飼養等勞動技術為核心內容,通過“21天小雞孵化”的勞動實踐過程,將課內外學習相結合,激活生命體驗,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其中,涉及勞動課程知識,觀察、記錄、整理和描述雞蛋孵化成小雞的過程;以雞蛋為主料的美食烹飪;小雞的正確喂養方法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資源、實地訪談等多種途徑搜集項目學習相關資料,了解雞蛋的孵化原理及要求等。除此之外,還包括科學知識,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的區別、雞蛋的孵化過程;美術學科中通過繪畫、手工等藝術活動形式表達對蛋的喜愛。“蛋”趣橫生這一主題蘊含豐富的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是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實施的良好載體。
(二)成立小組,建立方案
在新課標背景下,自主學習、協同工作、知識分享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同伴之間的情誼,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集體智慧的相互碰撞,尋求最優化的問題解決途徑,其優勢毋庸置疑。合作學習是項目化實踐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最顯著的特征。因此,在項目化學習中,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合理地分組是第一步。在“‘蛋’趣橫生——小雞孵化記”的融合項目化實踐過程中,在遵循自由結合原則的前提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每10~12人自由組成項目小組,兼顧同組異質,并制訂項目活動計劃方案,包括小組組長的確定、活動目標的設定、材料的準備、人員的分工安排、活動實施的步驟及時間安排等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研究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活動更加高效。
(三)搜集資料,做好項目準備
項目化實踐學習是一種建構性的教與學的方式,是學生基于真實問題情境,利用相關知識和搜集的信息資料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明確各個小組的項目任務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圍繞核心任務,通過實地調研、信息收集、數據分析、文獻閱讀等多種途徑開展探究活動,為項目實施做好前期準備。
在“‘蛋’趣橫生——小雞孵化記”的融合項目化實踐活動開啟前,考慮到學生大多來自周邊社區,很少有機會接觸小雞孵化的過程,同時學生缺乏雞蛋孵化的專業知識,于是,我要求學生借助實地考察、查閱書籍和詢問長輩等方法,了解什么樣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初步掌握雞蛋的基本結構,了解生物結構特征及其功能的關系;通過咨詢科學老師、上網搜索等途徑搜集資料,探究問題:雞蛋的內部是什么樣的結構?小雞孵化需要多長時間?小雞孵化需要哪些條件(溫度、濕度、通風換氣)?影響小雞孵化的因素有哪些?孵化小雞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學生嘗試繪制雞蛋內部的解剖圖,了解雞蛋孵化的條件,并填寫前期調查表,繪制思維導圖,為孵化小雞做充分的準備。在這一環節中,各小組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化身為研究員,靈活運用所學技能,穿梭于網絡的浩瀚、書籍的深邃和實地的絢爛之間,搜集有關雞蛋孵化小雞的點點滴滴,然后再經過細心的篩選、分類和整理,形成表格、思維導圖,這樣不僅條理清晰,更蘊含著學生的勞動智慧。
(四)勞動實踐,掌握技能
以項目化實踐促進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是以勞動技術為核心內容,通過項目化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思維,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使其最終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品質。因此,在“‘蛋’趣橫生——小雞孵化記”的融合項目化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探究,通過小雞孵化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
尋找受精蛋,是孵化小雞的第一步,也是決定學生能否孵化成功的關鍵一步,首先,在勞動課上,由勞動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照蛋,觀察雞蛋的狀態,尋找受精蛋。選好受精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使用高錳酸鉀溶液為每個蛋寶寶進行殺菌和消毒。小組內的每個成員認領種蛋,并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通過DIY的形式對實驗雞蛋繪制精美的春裝。標好記號后,在科學實驗室,利用專業孵蛋器開啟雞蛋變小雞的孵化過程,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到雞蛋孵化的濕度、溫度等。因此,科學教師先帶領學生觀看視頻、閱讀說明書、操作孵化器,掌握孵化器的使用步驟和操作技能。
首先需要將孵蛋器的溫度設置為37.5°~38°,并提前預熱兩個小時,同時放置注水器,以保持孵化器內的濕度,然后每個小組將自己的種蛋放到孵化器內,三天后每天都要翻蛋,以保證雞蛋受熱均勻。接下來的每一天,每個小組都需要派一名成員,利用課余時間來照看受精蛋,到第7天時,用照蛋燈觀察種蛋,可以發現有的種蛋里面有明顯的血絲。同時,把照出的實蛋挑揀出來,其余的種蛋繼續放在孵化器里孵化;到第15天時,蛋殼中的大部分營養被小雞吸收,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蛋殼內已經空掉三分之二。為了迎接小雞的誕生,各個小組自己動手設計并安裝小雞的恒溫育雛箱。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考慮一個好的保溫箱有什么特點,要設計一個保溫箱,需要采用什么結構和材料等。學生通過科學實驗來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再通過工程設計與技術制作,完成保溫箱的原型制作,并通過測試與重新設計改進保溫箱。這樣通過親手孵小雞,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培養責任感和耐心,初步形成關愛生命、尊重自然,遵循動物生長規律和季節特點的觀念。
(五)成果展示,多元評價
學習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索、記錄并分享他們對項目學習的真實過程,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在項目結束后,學生對小雞孵化項目進行匯總、整理和研究等,并在班級項目化實踐成果展示會上充分展示。有的小組運用視頻紀錄片的方式展示,有的小組用制作手抄報、萌寵名片、書簽等方式展示,有的小組用“妙筆寫萌寵”的習作形式展示。學生對創造作品進行互相交流,對勞動項目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習和改進。此外,教師還精心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評價,通過自我評價、成員評價、家長評價,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學生在評價時以小組成績為基礎,兼顧個人表現,通過自評和互評獲得個人成績。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回顧整個小雞孵化的勞動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及付出勞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對于培養學生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以項目化活動打造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新樣態,實際上是一種更高階、更全面的教育模式。它不僅將學生的勞動學習任務項目化,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真實的學習情境中,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和探究,而且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團隊合作過程中體驗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學會承擔個人責任,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更利于促進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品質的形成。這不僅符合當代教育的目標,也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