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核心素養的培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小學英語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活動設計更應緊密圍繞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以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How many?中的Story time為例,本文旨在通過“教—學—評”一體化活動設計的實踐探索,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情境為依托、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一、教材分析
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How many?中的Story time部分,旨在通過富有情境的故事,引導學生掌握并熟練運用數字thirteen~nineteen及關鍵詞匯如sticker,sure等。本部分教學內容設計巧妙,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對話場景,如詢問和表達物品的數量,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數字及詞匯的記憶,還提升了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在教材編排上,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既有生動的圖片輔助理解,又有豐富的對話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語言實踐機會,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言知識,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包括簡單的詞匯、句型和日常交際用語。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參與課堂活動,但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需要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聽懂、清晰流暢地朗讀并自信地說出數字thirteen~nineteen以及單詞sure,sticker,為擴展詞匯量、鞏固數字表達打下堅實基礎。
2.通過反復練習與實際應用,學生熟練掌握“Do you have any ...?”“What do you have?”及“How many ... do you have?”等關鍵句型,提升日常英語交流的能力。
3.在理解對話內容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積極參與課文表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實踐中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舞臺表現力。
4.學生能夠初步運用本課所學的數字和日常用語,在實際情境中詢問和表達數量,增強語言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四、教學重點
1.能夠初步運用所學數字和日常用語詢問和表達數量,如“How many ... do you have?”“I have ...”。
2.單詞thirteen,fifteen,eighteen,sticker的正確發音。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在上課鈴聲的歡快旋律中,教師手中提著一個大大的彩色袋子,里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汽車和五彩斑斕的貼紙。學生立刻被這些充滿童趣的物品所吸引,紛紛投來好奇與期待的目光。“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有什么?”教師故意放慢語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這份驚喜。“這些玩具汽車和貼紙是不是很有趣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數量!”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How many?”這個醒目的標題,正式引出本課的主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緊接著安排了一個熱身活動——“數字快車”。通過快速問答或數字接龍的形式,教師帶領學生迅速回顧了數字one~twelve的發音和書寫,為接下來學習新數字thirteen~nineteen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而有序,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新知呈現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thirteen~nineteen的數字圖片,這些圖片設計得既生動又有趣,每個數字都配了相應的物品或場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逐一播放這些圖片,并清晰地讀出每個數字的發音,特別是針對thirteen,fifteen,eighteen這三個容易發音錯誤的單詞,進行重點示范和糾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口型,模仿正確發音。
隨后,結合之前展示的玩具汽車和貼紙,自然地引入新詞匯和句型的學習。教師拿起一張貼紙說:“看,這是sticker,我們可以把它貼在書上或墻上,讓它變得更漂亮。那么,你們想知道我有多少張貼紙嗎?”接著,示范句型“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并引導學生用“I have ...”來回答。同時,教授其他相關的句型,如“Do you have any stickers?”和“What do you have?”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跟讀的方式,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掌握這些詞匯和句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檢驗他們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并及時給予反饋和糾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學會了新的數字、詞匯和句型,還能夠在情境中靈活運用,提高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三)故事理解與朗讀
1.初聽感知
為了讓學生初步感受故事的氛圍和情節,教師播放精心準備的“Story time”音頻。學生閉上眼睛,沉浸在聲音的海洋中。整個初聽過程中,學生不僅被故事情節所吸引,還對Mike和Helen之間關于貼紙的對話充滿了期待,從而對故事的整體框架和人物關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2.分段講解
教師將故事巧妙地分為四個部分,逐一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在講解第一部分時,教師特別強調“Mike有多少輛玩具汽車?”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數量詞thirteen的使用;在講解第二部分時,教師則引導學生注意Helen的回答“No,I don’t. But what do you have?”中的轉折,并討論她為什么沒有玩具汽車,以此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通過這樣的分段講解和互動問答,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還鍛煉了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跟讀模仿
在分段講解之后,教師邀請學生跟著一起朗讀故事,鼓勵他們大聲地、有感情地讀出每一個單詞和句子,特別是要注意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和情感表達。例如,在朗讀“They’re very beautiful.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時,引導學生用贊嘆的語氣來表達對貼紙的喜愛;而在朗讀“Sure,that sounds like a great deal!”時,則要注意表達出Mike的爽快和樂意。
4.角色扮演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自愿組合成小組,分別扮演Mike和Helen這兩個角色。他們興奮地準備臺詞,嘗試用不同的語氣和表情來表達角色的情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展現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和創造力,還通過親身體驗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這堂課的學習。
(四)鞏固練習
為了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本課所學的數字和句型,NLyKBqp5QUf9KLbeI+y5dA==教師設計了以下兩個有趣的活動環節。
1.游戲環節
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都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貼紙。游戲開始時,教師宣布規則:各組需利用本課所學的句型,如“How many stickers do you have?”和“I have ... stickers.”來相互詢問和表達貼紙的數量。同時,他們需要完成一系列小任務,如用貼紙拼出特定圖案、用貼紙交換特定數量的物品等。每完成一個任務,小組就能獲得額外的貼紙作為獎勵,最終擁有最多貼紙數量的小組將成為“貼紙大作戰”的冠軍,并獲得額外的獎勵和表揚。這個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他們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運用了本課所學的知識。
2.創意表達
為了深化學生對Story Time中英語句型的掌握,并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引導他們利用所學句型,創作自己的對話或短劇。學生分組合作,或是獨自創作,他們開始構思各種有趣的場景,如學校的分享日、家中的玩具角或是公園里的奇遇。在對話中,他們巧妙地融入了這些句型,展開了一系列充滿想象力和創意的交流。
創作完成后,學生輪流上臺表演,他們用流利的英語、生動的表情和動作,將對話和短劇演繹得淋漓盡致。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了句型,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
(五)總結與評價
在本節課的尾聲,教師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與評價,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同時促進他們的自我反思和同伴間的相互學習。
1.自我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了整節課的學習內容,從數字thirteen~nineteen的掌握,到新詞匯sure,sticker及句型等的學習,再到故事理解與角色扮演的實踐。隨后,分發自我評價表(見文末表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誠實地填寫對各個學習環節的掌握情況。
2.同伴評價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同伴評價。在角色扮演環節后,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輪流對其他同學的表演和發音進行評價。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的反饋,有的表揚了對方流利的口語表達,有的則指出了發音上的小瑕疵或情感表達上的不足,并給出了具體的改進建議。通過同伴評價,學生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點,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3.教師評價
教師首先肯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和取得的進步,特別是在數字發音、句型運用和角色扮演方面的突出表現。然后強調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即掌握thirteen~nineteen的數字表達、學會使用相關詞匯和句型進行日常交流,以及通過故事理解和角色扮演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最后,教師指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并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方向,鼓勵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通過這樣的評價環節,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學會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評價。同時,教師的總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填寫說明: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每個評價維度的“自我評價”欄中填寫相應的滿意度(優秀、良好、一般)。
編輯:張俐麗
作者簡介:楊滟滟(1978—),女,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1998年參加工作,南通開發區骨干教師,開發區“四有好教師”,開發區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