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還能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以青島版五年級上冊中的“簡易方程”為例,這一章節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涉及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法,是后續學習復雜方程和代數式的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在初次接觸方程時,往往難以理解其概念,導致在解題過程中遇到困難。因此,本教學案例旨在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深入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從而培養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能準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3.能通過比較深入理解方程的概念。
4.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6.促進學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養成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明確區分等式和方程,理解方程的基本特性。
2.掌握解簡易方程的基本方法,如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非零數,引導學生理解“適當的數”的選擇原則,確保在解方程過程中不改變等式的平衡性。
3.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尋找解方程的規律和技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
1.方程概念的準確把握。
2.解方程過程中“適當的數”的選擇。
3.合情推理能力的有效培養。
【教學實施】
一、引入階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步入教室,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張春意盎然的春游圖片,并配以輕快的背景音樂。(課件展示:春游圖片與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時節。老師有個想法,我們班級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怎么樣?
學生(興奮地):好啊!太棒了!
教師:但是呢,春游需要一些錢來支付交通、餐飲等開銷。現在,老師先給大家一個信息,我們班總共有30名同學參加,預計總費用為1200元。那么,大家能不能幫老師算算,每位同學大概需要準備多少錢呢?
學生(積極思考):嗯……用總費用除以人數就可以了!
教師(點頭贊許):非常聰明!確實,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這個問題。那么,誰能用數學語言具體描述一下這個計算過程呢?
學生(舉手回答):就是1200元除以30人,等于每人要交的錢數。
教師(板書并引導):很好!如果我們設每人需要交的費用為x元,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個計算過程寫成一個數學表達式,即“1200÷30=x”。大家看,這個表達式里有一個特殊的符號“x”,它代表了我們還不知道的數值,也就是我們要找的答案。這樣的表達式,在數學上稱為“方程”。
(課件展示:數學表達式“1200÷30=x”逐漸轉化為“方程”的定義,同時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
教師: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什么是方程?
學生(嘗試回答):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師(總結并對比):非常準確!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普通的等式不同,方程中的未知數是我們需要求解的。那么,大家能不能從之前學過的等式中找出一些與方程不同的地方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等式兩邊都是已知的數,而方程里有一邊是未知數。
教師(肯定并補充):對,這就是等式和方程的一個重要區別。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探索方程的奧秘,學會如何解方程來找出未知數的值。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春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利用師生對話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二、探索階段:觀察實例,發現規律
教師:同學們,我們剛剛一起走進了方程的世界,現在,我們要像小小偵探一樣,去探索方程背后的秘密。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方程朋友,它們可都是我們今天探索的主角哦!(課件展示:幾個簡單的方程實例,如x+3=8和2x=10,每個方程旁邊都配有生動的卡通形象,增加趣味性。)
學生(好奇地觀察):哇,這些方程看起來好有趣!
教師:沒錯,它們不僅有趣,還藏著很多數學的奧秘呢。現在,請大家先試著解這些方程,看看你能不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或者不同點。
學生開始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幾分鐘后)
教師:好的,時間到。有沒有同學愿意分享你的解題過程和發現呢?
學生A:我解了x+3=8,發現只要從8里面減去3,就可以得到x的值了。
教師:非常棒!你發現了等式兩邊平衡的原理,這正是我們解方程的關鍵。那么,你有沒有注意到未知數x在等式中的位置呢?
學生A(思考后回答):x在等式的一邊,和常數相加或相乘。
教師:很好!現在,我們來看這個方程2x=10,如果我們想知道x的值,應該怎么做呢?(課件展示:動畫演示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2的過程,直觀展示“除以系數”的解法。)
學生B:我知道了,我們要把等式兩邊的2都去掉,這樣x就單獨在一邊了!
教師:完全正確!這個過程我們稱為“除以系數”。現在,請大家分組討論,看看這些方程還有沒有其他共同的特點或者解題規律。
學生分組討論,氣氛熱烈。
教師(在各組間巡視,參與討論):同學們,你們注意到沒有,無論是加法方程還是乘法方程,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讓未知數x單獨位于等式的一邊,這就是解方程的核心思想。還有,當我們遇到多個未知項時,比如3x+2y=12,我們可以怎么辦呢?(課件展示:復雜方程的示例,并標注出“合并同類項”的提示。)
學生C(小組代表):我們可以先把x項和y項分別放在一起,然后再分別求解。
教師:非常聰明!這就是“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簡化方程,更容易找到答案。現在,請大家嘗試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在探索方程時發現了哪些重要的規律和方法。
學生積極總結,教師板書關鍵詞:移項、合并同類項、除以系數。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精心挑選的簡易方程實例,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自主探索和發現方程的基本特性和解題規律。)
三、實踐階段:解決問題,鞏固應用
教師:同學們,數學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我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工具。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有趣的購物問題來體驗一下數學的魅力吧!
(課件展示:超市購物場景圖,配以文字描述問題。)
學生:哇,是超市購物!
教師:對,小明在超市購物時遇到了一個難題。他買了x個蘋果和2個橙子,蘋果每個2元,橙子每個3元,總共花了13元。現在,我們要幫助小明找出他到底買了多少個蘋果。首先,誰能告訴我,這個問題中哪些信息是已知的,哪些是我們需要找出的?
學生A:已知的是蘋果和橙子的單價、橙子的個數,還有總價,不知道的是蘋果的數量。
教師:非常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方程來表示這個問題呢?大家試試看吧!
(學生開始嘗試建立方程,教師巡視并適時指導。)
幾分鐘后……
教師:我看到有些同學已經建立好方程了,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方程呢?
學生B:我建立的方程是2x+6=13,其中x代表蘋果的數量。
教師:很好,你已經理解了如何用方程來表示這個問題。現在,請大家看看自己的方程,和B同學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學生相互檢查方程,討論熱烈。)
教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這個方程吧。解方程時,大家要注意移項和合并同類項哦。
(課件展示:解方程步驟的動畫演示,強調移項和合并同類項的操作。)
學生跟隨課件演示,嘗試解方程。
教師觀察學生解題情況,適時給予提示:同學們,移項時要記住等式兩邊要同時加減同一個數,這樣等式才能保持平衡。
(學生根據提示調整解題步驟,成功解出方程。)
教師:同學們,解出方程后別忘了檢驗答案是否合理。在這個問題中,蘋果的數量必須是整數,因為不能買“半個”或“幾分之一個”蘋果。
(學生檢驗答案,確認無誤。)
教師:很好!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幫助小明找出了他買的蘋果數量。但是,學習永無止境,我還想問問大家,如果小明買的蘋果數量增加了1個,那么方程會怎樣變化呢?或者除了用方程的方法,我們還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課件展示拓展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學生積極討論,提出各種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鞏固學生對簡易方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購物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教學反思】
在“簡易方程”的教學實踐之后,我深刻反思了如何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首先,我認識到了問題設計的重要性。通過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如購物、行程等,我成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這些問題不僅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還促使他們主動運用方程知識和合情推理來解決問題。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建立方程,并鼓勵他們自主解方程和檢驗解的合理性。我發現,當學生在解方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適當的提示和引導能夠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此外,我設計的拓展性問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些問題不僅讓學生思考“條件變化”對方程的影響,還鼓勵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解題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創新思維。
最后,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深刻體會到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教學,我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還讓他們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未來,我將繼續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數學素養。
編輯:蔚慧敏
作者簡介:張佩菊(1988—),女,漢族,山東濱州人,本科,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