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閱讀教學,即在一定主題或話題下,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整合多篇文本,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但面對形式多樣的文本,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基于此,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直觀、高效的信息組織工具,為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本文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景陽岡》教學為例,探討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設計策略。
一、主題聚焦與情節梳理:從單篇到群文,構建英雄之旅
【明確主題】課前教師可以先講述歷史或文學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用生動的細節和感人的情節,激發學生對“英雄”這一概念的好奇。隨后,教師明確本次群文閱讀的主題——“英雄主義”,并簡要概述《景陽岡》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將其作為學生探索英雄之旅的起點。
教師:當武松首次遭遇老虎時,他內心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從武松的這一系列反應中能夠看出他具備了哪些品質?
學生:武松最初被猛虎的突然出現嚇了一跳,但很快,他就表現出驚人的鎮定,決定勇敢地面對并戰勝這只猛獸,體現了武松勇敢、冷靜以及在面對強敵時的無畏精神。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在黑板中央寫下“武松打虎”作為核心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構建思維導圖。學生分別從“英雄形象”“挑戰”“決策行動”“成長”,逐步豐富了思維導圖的各個分支,使其內容逐漸豐滿(如圖1)。
教師:同學們,正是這些品質構成了武松英雄形象的核心,接下來的課程中,大家將繼續探索更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深入理解英雄主義的內涵。
【群文拓展】教師:武松的故事只是英雄之旅的一個縮影,下面,大家將通過群文閱讀探索更多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請大家選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和《三國演義》中的趙云,深入閱讀并提煉他們的英雄事跡。圖2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思維導圖。
【總結提升】教師:通過今天的群文閱讀,大家不僅看到了不同英雄的風采,還深刻理解了英雄的共通之處。請大家再次審視我們的思維導圖,思考這些英雄故事給大家帶來的啟示。
學生: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擁有超凡的能力或地位,而是因為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毅力。這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的英雄,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斷努力,就能夠在自我超越的過程中成長。
二、人物性格分析:多維度對比,塑造立體角色
【精讀文本】在學生對《景陽岡》的故事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文章,隨后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找出并分享能夠體現武松性格的句子或情節。
學生:課文中寫“武松見了,叫聲‘呵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梢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武松面對猛虎時表現勇敢,盡管心里害怕得酒都變成了冷汗,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文中多次使用“閃”這一動作寫他巧妙利用地形和老虎的攻擊習慣,一次次避開老虎的致命攻擊,充分展示了他的機智敏捷。
【多維度對比】教師:大家對武松在《景陽岡》中的英勇無畏、機智過人的性格特點有了深刻認識,現在,讓我們通過對比其他人物,更全面地理解武松這一角色的獨特之處。剛才有學生提到魯智深和李逵,這兩位同樣是《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他們與武松在性格上確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
學生:老師,我覺得魯智深和武松都很仗義,他們都會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如魯智深為了救林沖,不惜在野豬林大顯身手。
教師:確實,武松與魯智深都展現了深厚的兄弟情誼和正義感。不過大家也要注意到,雖然他們都仗義,但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魯智深性格更加直爽、豪放,行事往往直截了當、不加掩飾,而武松則顯得更加內斂、沉穩,他在面對危險時往往能冷靜分析,做出恰當的選擇。
學生:李逵和武松在勇猛這一點上也有共通之處,但李逵的勇猛似乎更加不受控制,有時顯得沖動且不計后果,而武松,盡管同樣勇猛,卻總能在勇猛中保持理智。
教師:李逵的勇猛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直率和沖動也給他帶來了不少故事,相比之下,武松的勇猛中蘊含著智慧,他的每一次行動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也是他能夠擺脫各種危機的重要原因。
教師:基于剛才的討論,大家能繪制一幅人物對比的思維導圖嗎?
學生:可以在人物對比的中心主題下設“共性”和“差異”兩個一級分支,然后結合他們相關的事跡,寫出共同的特點,如仗義、勇猛等作為二級分支,依此方法列出“差異”分支,并分析其性格、行動方式等內容。
三、語言特色與表現手法:品鑒經典,提升語言素養
在《景陽岡》這一經典文本中,豐富的語言特色與巧妙的表現手法交織,展現了古白話文獨有的韻味與魅力。為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鑒賞,教師鼓勵學生采用多色筆標記法,將那些語言亮點一一標注,并思考這些文學手法如何為故事增添表現力與感染力。
【分析示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拿起不同顏色的筆全身心地投入對文本的深度閱讀與分析中,學生細心閱讀每一行文字,用心標記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語句。以下是學生找到的精彩例句以及深入分析,這些分析展現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對語言藝術的敏銳感知。
例句1: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卻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
分析:這里的“大蟲”即老虎的別稱,既形象,又富有生活氣息,體現了古白話文的口語化特點,而“一按按將下來”的表述,通過“按”字的重復使用,并配以“將”字的助動詞,強化了動作的迅猛與力量的巨大,仿佛讓讀者目睹了武松與虎搏斗的緊張場景。
例句2: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里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分析:這段話用詞精準,句式簡短有力,沒有多余的修飾,卻將武松打虎的激烈場面刻畫得淋漓盡致,每個動作都緊密相連,形成了一種緊湊的節奏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緊張刺激的氛圍。
例句3:武松再來青石坐了半歇,尋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蟲來時,我卻怎地斗得他過?且掙扎下岡子去,明早卻來理會。”
分析:雖然這段文字直接描寫的是武松的內心活動,但并未直接使用“害怕”“擔憂”等詞匯,而是通過“尋思道”和具體的心理活動內容,含蓄地表達了武松的謹慎與智慧,這種間接的心理描寫方式,既符合古白話文的風格,又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拓寬語言視野】在深入賞析了《景陽岡》的語言特色后,教師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學體驗,準備了多段跨越不同文體與朝代的文學瑰寶。教師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這些作品的風格進行歸納整理,形成一幅“語言特色矩陣”(如圖3)。
四、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能促進學生對文本深入理解和分析,但也暴露了需改進之處,如部分學生在獨立構建思維導圖時缺乏信心,需要更多指導和鼓勵。此外,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并從中受益,也是需要教師解決的挑戰。未來,教師應更加注重個性化教學,幫助每位學生都能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增強課堂互動,確保教學活動的包容性和有效性。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