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關注學生整體發展和全面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使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進而獲得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更為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適應新課程的實施,也是核心素養內涵的拓展。教師通過單元教學,提取單元主題,凝練出單元大概念,實施有效的教學設計,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同時,也發揮出學科的育人作用。本文以小學四年級上冊“信息萬花筒”單元為例,探討單元大概念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教學內容分析
單元大概念教學要把握單元整體,立足單元教材內容,對其進行仔細、全面、認真的分析,找到合適的單元大概念,以此為基礎開展單元大概念教學活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符合單元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進行單元大概念教學嘗試。在此,教師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找到單元主題;二是要了解單元具體內容,從中提取出單元大概念。
在“信息萬花筒”單元中,重點是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及信息素養,初步學會運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本單元共包含3課的內容且呈現出并列關系,從正確處理“看電視和其他生活的關系”,到提升“網絡媒介素養”,再到提升對“廣告信息”的辨別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初步學會有意識地辨別和篩選來自不同媒介的信息。第7課“健康看電視”,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看電視,看怎樣的電視。第8課“網絡新世界”,告訴我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不能過于依賴,更不能沉迷,要有健康的上網習慣。第9課“正確認識廣告”,生活中廣告隨處可見,也可以說無孔不入,但我們不能輕易相信,要懂得辨別真偽,理智判斷,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理性消費。“信息萬花筒”單元教學中需要體現的核心素養,如表1所示。
由此可見,“信息萬花筒”單元大概念是要引導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同時處在信息化時代,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網絡素養。
二、“信息萬花筒”單元大概念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學生怎樣在信息爆炸的情況下正確識別有用信息、正能量信息,對個人成長極為重要。而作為四年級學生,對于電視、互聯網信息、廣告等并不陌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消除學生學習陌生感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和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體會到現實世界和信息之間的緊密聯系。
1.多媒體播放幾個學生熟悉的電視節目,如一些動畫片片段或圖片、電影視頻、電視廣告等,建立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思考的熱情。
2.同學們,想不想把你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分享給大家?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調查卡(見表2),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給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
3.師:看來同學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有很多,那同學們從電視上除了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和內容外,還可以看到哪些方面的內容或信息呢?
生1:還可以看到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及之后的天氣預報,可以了解全國很多城市的天氣情況。
生2:還可以看電視劇,這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喜歡看。
生3:還可以通過電視學習,我就從《動物世界》節目中了解到很多沒有聽過的動物。
4.電視真是一個神奇的寶盒。那除了電視,我們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生1:智能手機。現代人都有智能手機,可以在手機上搜自己想看的內容,了解各種信息。
生2:計算機和平板。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搜索和瀏覽自己想看的信息。
生3:報刊。很多大人還會從報紙、期刊中獲得信息,如新聞、天氣情況等。
(二)合作探究,重點掌握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經歷過一些知識的探索過程,但如果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還不是很現實,還需要教師發揮指導和引導作用,發揮集體力量,集合大家的智慧,共同學習新知識。學生可以小組探究,也可以兩兩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為此,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信息萬花筒”單元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單元大概念教學模式的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小組合作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理解和記憶教材知識。需要說明的是,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如相互討論、相互合作時的狀態等,以便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
1.師:是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小學生都可以看?大家相互討論后,請小組代表給出答案。
小組1:我們最好不要看恐怖片。
小組2:一些過于言情的節目也不適合小學生看。
小組3:我們可以多看一些文化類、體育類、美食類的節目。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呢!一些負能量的電視節目,如過于暴力、恐怖、色情等方面的節目,不適合學生觀看。我們要看一些能夠讓我們身心健康成長、心情愉悅、正能量、健康的電視節目。
2.師:除了電視,網絡渠道已經成為我們獲得信息的主要媒介,同學們都通過網絡媒介做過哪些事情?有哪些網絡新事物?
小組1:訂外賣、網上購物。
小組2:爸爸媽媽從網上交水電費、暖氣費等。
小組3:一些考試需要通過網上來報名,從網上打印準考證。
小組4:智能運動手環、無人駕駛汽車、掃地機器人等都和網絡密切相關。
師:可見,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輕松,讓人們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網絡世界的存在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和精彩。
3.師:相信很多學生都玩過網絡游戲,但家長們經常阻止你們玩,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網絡游戲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應該怎樣避免沉迷其中?
網絡游戲弊大于利:
小組1:網絡游戲弊大于利。長期沉迷,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小組2:網絡游戲還費眼費心,有的時候還可能會掉入騙子的陷阱,讓我們充值大量金錢。
小組3:嚴重的可能會引發違法犯罪行為,毀掉我們的一生。
小組4:適度玩網絡游戲,可以起到休息、放松的作用,但如果完全沉迷于網絡游戲、虛擬世界中,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避免沉迷網絡游戲的小妙招:
小組1: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或限定上網時間。
小組2:尋求替代性興趣愛好,如下棋、看書等。
小組3:多參與戶外運動,既增強體質,又能提高運動技能。
小組4:網絡除了可以玩游戲,還可以學習,獲得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4.師:不管是電視中,還是網絡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廣告,有食品廣告、服裝廣告、家電廣告、玩具廣告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會用到的一些產品,那同學們對廣告有哪些了解?廣告可信嗎?
認為廣告可信的小組:
小組1:沒有廣告,我們怎樣知道產品,如何進行比較。
小組2:廣告,就是廣而告之,吸引消費者購買,如果廣告不可信,誰還會買?
認為廣告不可信的小組:
小組3:賣家為了提高產品銷量,言辭經常華而不實,實際的使用效果會被商家夸大。
小組4:現在很多廣告都是明星代言,有的明星根本不了解產品,甚至沒有使用過產品就大肆宣傳。
師:同學們真是獨具慧眼,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廣告并非都可信,我們要有一雙會分辨的眼睛,不能輕易相信廣告所說。
5.師:看電視、看廣告、上網,都會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們的眼睛。我們的眼睛也會提出“抗議”,假如你是一雙明亮的眼睛,在發現小主人不當用眼后,會怎樣來勸他保護好自己呢?
小組1:我可能會說,小主人,白天我已經工作一天了,晚上能不能讓我休息休息,要不第二天很容易“睜不開”,無法工作喲!
小組2:我可能會說,整天讓我一個勁兒地看電視、玩游戲、盯著電腦屏幕,我很煩喲!
小組3:我大概會說,你和電視、電腦每次都那么親密,都快要貼在一起了,我可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喲!
(三)知識拓展,實踐應用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已經逐漸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雖然有道德和法治的意識,也認識到課程學習對成長與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生活中并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也無法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為此,教師還需要進行引導和指導,立足所學知識,進行知識拓展,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展。
1.師:電視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增長了知識,獲得了很多信息,但過度看電視會傷害我們的眼睛,還可能會讓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逐漸脫離現實世界,在適應社會方面產生障礙。為此,請大家嘗試設計一個看電視親子公約(見圖1),相互監督,一同成長。
2.師:網絡雖好,但切莫沉迷,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對于很多學生都喜歡的網絡游戲,如果你是一名網絡游戲設計師,你會設計哪些技術手段來避免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請大膽想象并展示小組設計成果(見圖2)。
3.師:在電視和網絡上,除了一些商品廣告外,還有很多公益廣告,如節約用電、消防安全的公益廣告等,請同學們設計一個正確使用網絡的廣告,可以是廣告宣傳語,也可以是海報、手抄報等。
(四)課堂總結,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對于“信息”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也經常聽見“信息技術”“信息社會”“信息爆炸”這樣的字眼。在現代社會,人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各種各樣,也越來越多,我們從中能夠尋找到我們需要的優質信息的同時,也夾雜著一些不良信息,對此我們要擦亮雙眼、仔細分辨,無論是電視上還是虛擬的網絡中,再華麗的語言和精彩的廣告也掩蓋不了虛假信息、虛假廣告的本質,更哄騙不了群眾雪亮的眼睛。信息時代,廣告無處不在,我們不要受眼花繚亂的廣告的影響,而要正確認識、理智消費。
三、教學反思
當前社會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一門宣傳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科目,更在學生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積極研究和采用單元大概念教學理念,在思考和探究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實踐能力,將所學內化到知識體系中,完成立德樹人教學任務,也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真正通過單元大概念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提高。未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繼續研究小學生認知特點,吃透教材,繼續加強師生互動,共同構建單元大概念教學模式,用更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真正體現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
第一,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單元大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人本思想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創設相應情境、合作探究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興趣和學生的內心需求為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探索、創新、發現與處理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利用小學生思維靈活、活潑好動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活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在收獲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思維也更加活躍。
第二,緊密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單元主題,和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切實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個人經歷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到的知識更牢固。
第三,重視評價反饋。大概念教學指引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教學評價,讓教學評價覆蓋教學全過程,這是對單元教學活動中各個環節,以及教與學進行動態化的評價。教學評價中,評價的主體與方式要更加多元化,體現出教學、學習、評價的一致性,通過動態與多元的單元教學評價,檢測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領悟程度,最終深化大概念。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