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做好檢察新聞宣傳工作,對于擴大檢察機關影響,提升檢察機關外在形象和公信力,進而推進檢察事業健康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一體化推進檢察新聞宣傳工作的必要性出發,針對檢察新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期促進檢察新聞宣傳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是從新聞傳播規律上看,美國傳播學者卡茨提出了“使用與滿足”理論,該理論將大眾的媒介接觸行為概括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這一理論提醒我們在檢察新聞宣傳工作中不能“孤芳自賞”,要更加關注和尊重受眾需求,才能達到檢察新聞傳播的效果。當下,大眾對媒介越來越依賴,媒介對大眾的控制力越來越強,既說明了媒介滿足了受眾的使用需求和期待,也提醒了我們要高度關注受眾的需求,增強與受眾的“黏性”,把滿足受眾的需求作為衡量傳播效果的基本標準。
二是從外部媒體環境上看,當今信息傳播格局、社會輿論生態和公眾參與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各種宣傳資源、手段和力量都在加速融合,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社會層面觀念紛繁龐雜,引發討論的碰撞點很多,加之政法領域的新聞歷來就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重點,一旦觸碰公眾敏感點,極易引發社會層面的討論。檢察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團隊協作、上下溝通、左右協作的作用,形成新聞宣傳工作“一盤棋”,才能打好未來的媒體之戰。
三是從檢察工作、檢察文化與檢察宣傳的關系上看,檢察業務與檢察文化、檢察宣傳工作有高度的內在聯系,也本應當融合為一體。筆者看來,檢察業務發展需要檢察文化的滋養,也需要新聞宣傳工作這個“傳聲筒”,及時展現檢察工作情況,塑造整個檢察隊伍的形象,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相對,檢察新聞宣傳工作提升,也可以更好地引領傳播檢察文化,進而推動檢察工作行穩致遠。
四是從檢察機關內部改革和現狀來看,近年來,檢察系統內部經歷了系統性、整體性和重塑性的內設機構改革,檢察監督總體布局實現了四大檢察與十大業務并行,檢察權配置進一步優化。在此背景下,檢察新聞宣傳工作作為檢察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需要主動動腦思考,及時調整自身定位,積極適應檢察工作的新發展和新變化,主動融入檢察一體化的大格局,以滿足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一是對新聞宣傳工作認識不深刻。長久以來,基層檢察院中普遍存在重業務輕宣傳的認知,檢察新聞宣傳部門相比于檢察業務部門,屬于非核心的“邊緣部門”,尤其員額制改革實行后,受待遇、專業、理想抱負等影響因素,不少熟悉檢察業務的宣傳人才流失,而業務部門人員對于進入新聞宣傳部門的意愿普遍不高。一些單位對新的媒體形式接受度還有待慢慢提高,加之近些年涉法輿情頻發,輿情風險壓力無處不在,有時對媒體也有抗拒的心理,寧可不發稿也不愿“惹禍上身”。
二是未形成宣傳整體工作合力。目前基層院的新聞宣傳部門普遍合并到辦公室統一辦公,對應多個工作條線,工作職能存在交叉、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干警往往身兼數職,在遇到重大主題宣傳或者多個活動疊加報道時,尤其顯得力不從心。同時,新聞宣傳部門對內與各業務部門之間也存在“各自為戰”的狀況,檢察業務部門往往認為檢察新聞宣傳是宣傳部門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新聞宣傳部門也有不想給業務部門增添負擔、宣傳工作自己搞的思想,更多時候是在“獨舞”。對外與媒體溝通交流的長效機制還未建立,也影響了宣傳工作成效。
三是宣傳形式和內容較單一。近些年,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格局在不斷地創新發展,謀求突破,相比前者,基層檢察新聞宣傳產品多少有些滯后之感。從形式上看,基層新聞宣傳報道多半以文字宣傳為主,圖片為輔,視頻、音頻及動漫等形式運用不多,形式比較單一。從內容上看,多以報道領導活動、會議新聞為主,與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工作結合度不高,寫法也較傳統生硬,有模式化痕跡,整體而言還不夠鮮活生動。
四是新聞宣傳人員專業性不足。實踐中,檢察宣傳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往往出現專業化“鴻溝”。從事宣傳工作干警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或者沒有檢察業務工作實踐,不僅文字功底需要加強,而且對檢察新聞宣傳的把握也需要加強。業務部門干警有的缺乏對新聞的敏感性,不善于及時捕捉、總結相關的靈感經驗,有的在辦案之余,也往往不愿再提筆寫稿件,導致稿件數量和質量上不去,有時候還會出現新聞宣傳部門“等米下鍋”的情形。
一是更新新聞宣傳工作理念。當今時代,人民群眾在公平、民主、法治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這也要求我們檢察機關無論是業務部門還是綜合部門,都要牢牢把握好統籌的理念,都要一體化地考慮好本職工作所帶來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是否有機統一,努力向社會提供更加豐富的檢察產品。具體到檢察新聞宣傳工作而言,要實現“三個效果”的統一,必須注意研究和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即要善于強化受眾思維的培養,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從群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入手,把檢察工作所倡導的和群眾所需要的緊密結合起來。在做一個檢察新聞作品時,不能只“眼睛向下”,更要“眼睛向外”,多問問自己與受眾的關注點是否契合、是否回應了受眾的需求,是否符合受眾的閱讀習慣,是否根據不同的受眾特點,進行了差異化的稿件撰寫、分眾化的作品投放,滿足不同受眾的需要。
二是深挖檢察主責主業“富礦”。“站在哪個山頭就要唱好哪個山頭的歌”,在檢察機關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就要圍繞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部門這一職能定位,圍繞四大檢察、十大業務這“四梁十柱”開展工作。只有檢察工作做得實,新聞宣傳工作才能做得好。因此,我們要牢牢樹立“本體意識”,以檢察主體工作為根本,發揮檢察新聞宣傳服務、影響、引領作用。從內容上看,我們要對于各條線的亮點工作深入挖掘,注重總結提煉;對于重大決策、部署及時跟進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善于運用“案例+解讀+視頻”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最大限度傳播案例的普法價值和法治理念,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在形式上,要綜合運用報紙、雜志、融媒體等手段進行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傳播,形成規模化的宣傳效應。
三是打造一體化大宣傳格局。“承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對于檢察新聞宣傳工作而言,也要善于利用眾人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打造一體化的大宣傳格局。從檢察系統內部來看,新聞宣傳部門要主動對接業務部門,業務部門要主動“報料”,從而形成新聞宣傳合力。既要調動好各條線檢察人員的宣傳熱情,又要引導大家按新聞規律、宣傳規律和工作程序嚴格規范組稿、發稿,從源頭防范發生輿情事件;要充分發揮各級檢察宣傳資源,加強上下級對口部門的交流溝通,推動上下一體聯動宣傳,共同講好新時代檢察故事。從檢察系統外部來看,要善待善用檢察系統外媒體,借助地方主流媒體及重點新聞網站平臺,深化與主流媒體的合作機制,凝聚起大宣傳的合力,共同營造大宣傳的聲勢。
四是建立專業化新聞宣傳隊伍。檢察機關不僅是司法機關,也是政治機關。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人員首要的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善于“從政治上看”,時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學會透過業務看政治,持之以恒鍛煉政治能力,尤其善于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論述中找選題、找啟發、找答案。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檢察新聞宣傳寫作水平,在增進“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辦案思維,讓新聞宣傳更扎實、更有深度。同時要多改進文風,增強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能讓人看得進、記得住,使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而而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宣傳效果,實現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民群眾的目標。
(作者:常洪波,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