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特別重視游戲的教育價值,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各類游戲。自主游戲具有自主性、趣味性、開放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對幼兒思維的發(fā)展具有顯著影響,開展自主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積極開展自主游戲,鼓勵并支持幼兒主動參與,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一、自主游戲的特點
一是自主性。自主游戲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自主性,這是一種要求幼兒自行作出選擇和決策的活動。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能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認知水平,選擇游戲的主題、內容、玩法和伙伴,并制定游戲規(guī)則。這一過程能充分激活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內在動機。
二是趣味性。自主游戲通常充滿趣味,能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同時,自主游戲中的情節(jié)、角色、道具等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快樂,獲得滿足感。
三是開放性。自主游戲通常沒有固定的規(guī)則和明確的目標,允許幼兒根據個人意愿和創(chuàng)意參與其中。這種開放性的游戲環(huán)境能促使幼兒嘗試新事物和方法,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和發(fā)現更多玩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究精神。
四是社會性。自主游戲是幼兒與同伴互動的活動,它能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需要學會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還需要與同伴交流、協商,合作解決問題,這一過程能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二、自主游戲對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他們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設計游戲,自主決定情節(jié),自主選擇道具、角色等。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有機會嘗試各種玩法,這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提高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zhàn)。他們必須通過思考和嘗試,與同伴積極合作,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能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嘗試解決方案并評估結果,從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三)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自主游戲中,規(guī)則和秩序的設定有助于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邏輯。幼兒在參與這類游戲時,必須遵守規(guī)則,并按照既定的順序操作。這一過程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秩序感,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
(四)培養(yǎng)幼兒的批判性思維
在自主游戲中,評價與反思環(huán)節(jié)能顯著促進幼兒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游戲結束后,教師通常會引導幼兒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找到個人的優(yōu)勢和劣勢,這能提高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批判性思維。
三、自主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開展自主游戲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幼兒準備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如玩具、圖書、手工材料等,以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游戲需求,使他們積極參與游戲。同時,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收集和整理游戲材料,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與合作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開展自主游戲的需求,分類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包括建構類、角色扮演類、美工類、益智類、科學探索類、運動類等。對于建構類材料,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積木,鼓勵幼兒搭建各種建筑物,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投放拼圖積木,鼓勵幼兒拼出多樣的圖案,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對于角色扮演類材料,教師可以提供各類道具,如玩具娃娃、廚具模型等,引導幼兒模擬家庭生活,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對于美工類材料,教師可以準備油畫棒、繪畫紙、膠水、塑料剪刀、彩紙、紐扣等,引導幼兒收集石頭、花朵、樹葉、樹枝、秸稈等,鼓勵幼兒參與各類繪畫、創(chuàng)意拼貼、手工制作等活動。對于益智類材料,教師可以投放七巧板、五子棋、象棋等,利用這些材料組織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和規(guī)則意識。對于科學探索類材料,教師可以投放放大鏡、望遠鏡、磁鐵、指南針等,引導幼兒開展探究類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對于運動類材料,教師可以投放足球、平衡木、跳繩等,增強自主游戲的趣味性,鍛煉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和耐力素質,提高幼兒的靈敏性和平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自主游戲前,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游戲材料,并遵循安全性、多樣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為幼兒提供支持。
(二)營造合適的游戲環(huán)境
游戲環(huán)境對幼兒開展自主游戲至關重要。教師應營造安全、舒適且充滿創(chuàng)意的游戲環(huán)境,涵蓋多種類型的游戲區(qū)域,以激發(fā)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游戲需求,不斷調整和更新游戲環(huán)境,以保持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的熱情,進一步增強游戲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與他們保持溝通和互動,并與幼兒共同營造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
在營造自主游戲環(huán)境時,教師應先進行空間規(guī)劃,這包括明確區(qū)域劃分、確保適當的空間尺寸、預留通道等。教師可以將游戲空間劃分為建構區(qū)、美工區(qū)、角色扮演區(qū)、益智區(qū)、科學探索區(qū)等,并使用低矮的柜子、屏風、地墊等物品來劃分區(qū)域,這樣既不會阻擋幼兒的視線,又能有效界定空間,幫助幼兒清晰地識別不同區(qū)域的用途。教師還應合理規(guī)劃游戲空間的大小,既要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避免浪費,又要確保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避免擁擠。在不同的游戲區(qū)域之間,教師應預留足夠的通道,以便幼兒自由進出和搬運游戲材料,同時避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發(fā)生碰撞。
在色彩搭配方面,教師應提前了解幼兒的偏好,選擇明亮且柔和的色彩裝飾游戲環(huán)境。在不同的游戲區(qū)域,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主題,利用幼兒的作品、游戲照片等布置墻面,設置以季節(jié)、動物、水果等為主題的裝飾墻。必要時,教師可以播放鳥鳴、流水等自然音效,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
(三)留下充足的游戲時間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確保充足的游戲時間至關重要。教師應充分考慮自主游戲的特性,為幼兒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探索和嘗試,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表現和反饋,適時提供指導,讓幼兒能夠更高效地利用游戲時間,以提高自主游戲的質量。
具體而言,教師應統籌制訂活動計劃,合理規(guī)劃一日活動,確保自主游戲時間在整體教學計劃中占有適當比例。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合理分配時間。例如,小班幼兒的自主性和自制力較弱,自主游戲時間可以設定為30~45分鐘;中班幼兒的自主性稍強,自主游戲時間可以設定為45~60分鐘;大班幼兒的自主性和計劃能力較強,自主游戲時間可以延長至60~90分鐘。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各種情況,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時間。例如,在建構區(qū),幼兒可能自主操作或與同伴合作,不斷嘗試新的搭建方法。如果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延長該區(qū)域的游戲時間,以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時間,教師應注重優(yōu)化過渡流程,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師還應盡量避免在游戲過程中頻繁指導、糾正或打斷幼兒,并減少集體活動的時間,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主游戲時間。
(四)尊重幼兒的游戲選擇
幼兒是自主游戲的主體,教師應尊重他們的游戲選擇,避免過度干預,只在幼兒需要幫助時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應關注幼兒的興趣和表現,提供必要的游戲材料、環(huán)境和時間支持,并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日常行為、傾聽他們的談話、進行調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幼兒的興趣,并運用提問法、示范法、討論法等,引導他們參與相應的自主游戲。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你能否用建構區(qū)的材料在角色扮演區(qū)搭建一個城堡”這類問題,促使幼兒參與跨區(qū)域的自主游戲。
在幼兒開展自主游戲時,教師不應過度干預,應尊重幼兒的游戲決策,并通過啟發(fā)性提問提供指導。例如,當幼兒在建構區(qū)搭建的高塔頻繁倒塌時,教師可以提出“你覺得高塔為什么會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更穩(wěn)”等問題,促使幼兒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具有個性的幼兒,教師應支持其個性化發(fā)展,鼓勵其開發(fā)各種玩法。例如,當一名幼兒在建構區(qū)搭建出一個獨特的造型后,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并鼓勵其他幼兒探索更多新奇的玩法。
(五)引導幼兒評價與反思
評價與反思是自主游戲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參與度和成果,采取科學且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自我反思,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并指明改進的方向,以提高其綜合能力。在評價幼兒時,教師應靈活運用口頭、書面、獎勵等評價手段,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全方位評價幼兒的表現,以充分發(fā)揮評價在診斷、指導和激勵方面的作用。
以建構區(qū)搭建高塔的游戲為例。教師可以仔細觀察并記錄幼兒參與游戲的整個過程,了解哪些幼兒建造的高塔高聳且穩(wěn)固、哪些幼兒創(chuàng)新了游戲玩法等。接著,教師可以基于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態(tài)度及最終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并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識別自己的不足,并指導幼兒調整或改進。
結語
自主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類型,為幼兒提供了諸多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機會。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批判性思維,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運用提問、示范、討論、評價等指導策略,高效地引導幼兒參與各種自主游戲,以增強自主游戲的效果,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廣饒縣丁莊街道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