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步伐的加快及科技的發展,幼兒體質健康問題越發凸顯,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肥胖率攀升、視力下降、體能減弱等問題不僅影響著幼兒的身心健康,還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信息科技的發展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教學及評估方式的創新。智慧教育借助其獨特的優勢,為增強幼兒體質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和解決途徑。文章基于對幼兒體質現狀的擔憂、相關政策文件的剖析、教育教學變革的洞察和幼兒發展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模式構建方案,并明確了實踐的路徑,為保持幼兒健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明確需求,認識增強幼兒體質的重要性
(一)當前幼兒體質發育的需求
體育鍛煉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把握這一關鍵時期,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游戲,并根據科學的信息化測評,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方案,以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信息時代教育變革的需求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有學者提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群體和個體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幫助,實現大規模精準化的教育教學。由此可見,創新與變革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
在教育部項目“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刻解讀“教智融合”新模式下的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觀念,重視信息技術與體育游戲的深度融合。教師應探索個性化、精準化、特色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在創新體育游戲內容、開展科學評估和增強幼兒體質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升級,促進幼兒的全面、個性化發展。
二、模式構建,搭建穩固高效的研究橋梁
(一)模式一:教智融合,數據賦能
“教智融合”是教育教學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標志著深化教育改革的新階段、新境界。它賦予技術教育生命,旨在創新構建新型的教與學模式。在這次項目研究中,“教智融合”特指利用智能化穿戴設備和運動實時監測平臺、體質測評平臺,以信息化網絡平臺為載體,根據幼兒的運動數據,分析幼兒的運動情況,優化幼兒的運動游戲方案。這一模式體現了數據化平臺與幼兒運動的融合,旨在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
在這次項目研究中,筆者依托一體化體測平臺,利用測評系統的游戲化、精準計測、量化比對、專業轉化四個優勢,通過個人報告、班級報告、園所報告三維一體的模式,全面、科學、專業地呈現數據結果,動態監測和評估幼兒運動能力的提高趨勢。筆者還針對幼兒測評數據的強項與弱項,制訂了個性化運動發展方案,進行了更具針對性的運動指導,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二)模式二:以評促教,以評促改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強調,要“充分發揮評估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注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引導辦好每一所幼兒園,促進幼兒園安全優質發展”。因此,幼兒園應確保評估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實效,為后續健康教育指引方向、精準施策、提質增效。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多措并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外培內培共聯動”等方式,引入特邀專家講座、特聘專業教練指導、特長教師外出培訓等途徑,大力支持師資隊伍的培養計劃。同時,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引入“在線雙師課堂”,讓專業外教與園所教師同步上課,實現師資的優勢互補,不斷提升師資的專業素養,確保課程質量。
智能設備和平臺能以圖像、圖表的方式呈現每名幼兒的體質情況和運動監測數據等。經過對大數據平臺的運用,教師可以綜合分析班級幼兒和特定幫扶對象的運動數據并形成數據分析報告。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對教師進行了數據分析、前后比對、綜合研判、科學運用等相關培訓,使其能根據監測數據和評估報告,調整班務計劃,做到“一班一案”;制訂了遞進式體育鍛煉計劃,做到“逐步提升”;優化了每周計劃,確保運動時長和強度雙達標。通過這些措施,筆者所在的幼兒園真正做到了讓計劃都能基于問題、切實可行、發揮實效,實現了以評促教、以評促改,提高了幼兒運動的質量。
(三)模式三:因材施教,多元指導
多元化個性指導主要體現在指導對象、指導方式的多類型、多層次、多策略。多類型是指指導對象面向全幼兒園的年級、班級、個體,實現全幼兒園的年級互通、班級共促、個體凸顯;多層次是指個性化指導方案具有針對性,根據指導對象運動能力的不同,以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基礎,分別制訂有層次的指導方案,逐步增強幼兒的體質;多策略是指以提高幼兒的運動質量為導向,從園所、教師、幼兒、家長等層面出發,探尋提高幼兒運動能力的策略,構建現代化、均衡化、特色化的指導策略機制。
三、路徑實踐,確保教智融合的效果
(一)基于數據分析,了解幼兒的體質現狀
利用智能化穿戴設備全天監測與數字化測評系統定期體測,教師能在一體化平臺上實時呈現幼兒的運動與體質數據。這些數據能幫助教師動態監測幼兒運動能力的提高趨勢,科學、客觀地評估幼兒的體質現狀。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日常觀察,筆者分析問題、明確方向、優化計劃,挖掘有助于增強幼兒體質的教育資源,并制訂個性化指導方案,最終以評估為導向推動課程改革,增強了幼兒的體質。
(二)基于數據分析,開發多元游戲課程
在教智融合的背景下,筆者遵循相關文件的精神及要求,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及對體育游戲的興趣,探究游戲活動的適宜性,并積極開發、改編和創編幼兒體育游戲項目和內容,確保游戲的趣味性、游戲性和挑戰性,開發多元游戲課程。
(三)基于數據分析,共研個性指導策略
在探索增強幼兒體質的路徑時,筆者采用了多元化的個性指導策略,主要體現在指導對象和指導方式的多類型、多層次。具體而言,筆者根據體質測評報告優化了個性化指導方案,并聯合專業營養師,共同研討運動、飲食、心理健康、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改善意見。筆者還制訂了智能化、可持續、遞進性、跟蹤式的指導方案,在增強班級幼兒體質的同時實現因材施教。
(四)基于數據分析,探索家園共育模式
筆者根據幼兒的體質水平現狀和個性化指導方案,通過家園聯動、親子游戲、親子比賽等方式,探索家園協同共育的支持性策略,以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態勢,增強幼兒的體質。筆者邀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了趣味運動項目,如親子接力賽、家庭拔河比賽等。通過活動,家長不僅了解了幼兒的體質狀況和鍛煉需求,還與幼兒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筆者為家長提供了個性化的家庭運動指導方案,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一起進行體育鍛煉。
四、策略支持,助推項目研究的持續性
一是硬件保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筆者確保經費充足,升級了信息化設施、設備,深入了解了運動測評平臺的規則,采購了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設備,為運動數據平臺在幼兒園的應用提供了保障。同時,筆者分類整理了健康教育中可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如建立運動器材配備和材料資料庫,組建專家指導組和家長助教團,統籌利用社會專家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形成了內容科學、應用適宜、指導有效、管理有序的幼兒園體育游戲園本化實踐綜合資源庫。
二是資源開發,實現整合鏈接。筆者所在的幼兒園與高校團隊、科技公司持續合作,改良幼兒智能化穿戴設備,優化運動實時監測平臺和體質測評平臺,提高數據采集精度,便于實時呈現,并通過整合運動、飲食、睡眠等數據,多維度、全方面監測幼兒體質變化,同時推動幼兒園日常教學的信息化和數字化。
三是規劃引領,組建教師梯隊。筆者根據教師的發展階段、需求和特點,針對三個不同年齡分層的教師梯隊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規劃引領,推動教師整體水平層層遞進、逐步提高。
四是試點起步,逐步推廣。由園長室領銜,教科研組跟進,信息部提供專業支持,組建骨干實驗小組,開設運動手環穿戴設備的試點班。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互助共享,以年級組為單位定期開展學習研討,梳理問題,層層落實,總結提煉,實現抱團式成長。筆者通過項目研究,實現了骨干青年雙培養、教育信息雙提升、學習實踐雙重視,以班推園、以園推遠,進一步推動了體育游戲園本化項目建設的研究進程。
五是專題培訓,按需推進。筆者有計劃地開展了專題培訓,通過園本培訓、外出學習、專家引領等途徑和方式開展主題系列單元式培訓,幫助教師深入了解了體質測評平臺、軟件應用等,支持幼兒在游戲中運動,在運動中提升。筆者還通過數據收集、系統分析、優化策略、觀摩交流、競賽評優的過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以滿足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
五、初見成果,構建教智融合新模式
(一)運動環境優化升級,挑戰性顯著增強
筆者根據數據分析及園所實際情況,精準實施改進,劃分了足球草坪、籃球場、體操專用室等運動區域,并對“一場兩廊”“一室兩墻”“立體空間”等運動環境進行了改造。同時,筆者充分利用走廊墻面、轉角、臺階等,呈現了多樣化的運動課程文化。此外,在原有信息設備的基礎上,筆者構建了5G專網智能教學場域,并設置了傳輸基站和可視化看板。
(二)智能設備持續優化,增強教學實效性
試點班幼兒每日入園后佩戴運動手環,實時監測體溫、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午睡質量。項目組整合各大平臺優勢,與科技公司合作,優化了一體化體測平臺,實現了多維報告、個性化指導追蹤、幼兒成長檔案等多元呈現方式,方便教師提取幼兒運動數據,綜合分析幼兒各維度的運動能力,并通過個人、班級、園所三維一體的數據報告,科學監測幼兒的體質變化,確保幼兒運動的有效性。
(三)個性化追蹤指導,針對性顯著
智能設備和平臺以圖像、圖表的形式展示每名幼兒的運動情況,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匯總數據并綜合分析全班幼兒的運動數據,形成數據分析報告。這些報告引導教師深入思考游戲項目與運動技能、強度密度與運動量、方案科學性與運動效果、持續指導與體質增強之間的關系,進而開發不同類別的體育游戲項目,調整體育游戲的組織方式,優化個性化運動指導方案,并設計持續式推進家園合作的親子游戲,逐步形成系列運動游戲資源包。
(四)協同共育,發揮共同促進作用
園所與蘇大研究團隊、科技公司緊密合作,組建了具有科研實力和專業性的智囊團。同時,園所聯合社區和家長,形成家園社合作體,協同共育,共同促進幼兒體質的增強。在此過程中,家長體驗了親子游戲的愉悅氛圍,了解了運動相關技巧,增強了安全意識,更新了教育理念。這進一步加強了家園社的合作關系,擴大了園所健康運動文化的影響力,真正做到了“人人知曉園所特色,人人參與健康運動”,提高了幼兒運動的質量,增強了幼兒的體質。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