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推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多年來,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以下簡稱“方洲小學”)將數字化平臺及其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打造數智教育新樣態,以數字化轉型助力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方洲小學以區域“易加學院”智慧教育平臺為基礎,組織并開展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有效落實“數智賦能,無界慧學”的學科實踐,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以方洲小學為例,探討了基于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意義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相關概念
“數智賦能教學”是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改進和優化教學過程,對教育環境、學習平臺、學習資源、學習方式、人才培養等進行全面創新與全流程的智能應用。“無界學習”是指幫助學生打破一些隱形邊界的限制,如課程邊界、載體邊界、時間邊界、空間邊界等,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讓學習無處不在,隨時發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慧學”是指在智能技術與智慧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實現自主學、個性學、泛在學、精準學。在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手段更加智慧,學習方式更加交互,能夠真正實現跨學科、全方位學習。
二、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的意義
(一)對數字化時代改革教學方式的迫切需求的回應
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chatGPT、Sora等新技術層出不窮,這不僅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還對小學各學科的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是對數字化時代改革教學方式的迫切需求的積極回應。
(二)落實相關文件和新課標要求的必然舉措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2022年版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強調,除了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拿出10%的時間開發跨學科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因此,開展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是落實相關文件和新課標要求的必然舉措。
三、“數智賦能,無界慧學”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問題引領,自主體驗,理解創生”,課堂實施策略的再明晰與再出發
方洲小學始終將課程建設的實施策略作為教研的核心內容,確立了“問題引領,自主體驗,理解創生”的課堂教學理念。其中,“問題引領”主要解決“怎樣教”的問題,“自主體驗”主要解決“如何學”的問題,“理解創生”則解決“學”的深度與廣度的問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方洲小學進一步豐富了課程建設的內涵,具體舉措包括“立足學科課程標準,研究規范的教學行為”“立足真實學情,整合適切的學習內容”“依托學業質量評價改革,優化師生發展的適宜路徑”等,旨在開展指向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學生潛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五育融合、向美而行”,跨學科主題活動的強化與突出
在以核心素養為引領的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教學的一切要素如資源、環節、流程等,都要圍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來組織和開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跨學科主題教學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多年來,方洲小學十分注重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基于現實情境,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認知,才具有真正的核心素養“含金量”,這也是方洲小學構建“數智賦能、無界慧學”育人模式的學理依據。
在組織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時,方洲小學主要從三個方面推進:一是注重積極參與和親身經歷;二是倡導基于真實問題的情境,設計主題式或項目式的任務跟進學習;三是彰顯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方洲小學采取課題聚力、“群落”教研、任務驅動的組織方式,將“五育融合、向美而行”定為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方向。
方洲小學強調以“大美育”為統領,重新構建學校的課程圖譜(圖1),探索課程育人的新方式與新途徑,通過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方洲小學依托數智化的平臺、資源和工具,開發與實施了跨學科美育主題實踐活動,真正實現了“無界學習”,形成了具有“方洲”特色的實踐活動模式。例如,學校整合了一至六年級“童心美育”系列主題實踐活動(表1),每學期按板塊有序開展。在活動過程中,學校實施綠色生態評價,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美善心靈”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從而達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目標,實現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教育愿景。
四、“數智賦能,無界慧學”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成效
(一)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科實踐通常以情境、問題、任務、項目為載體或抓手,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的設計以解決“大問題”為重點,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學科知識的價值及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方洲小學在實踐中聚焦“童心美育”,在小學中高年級組織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例如,學校組織各年級以“蛟龍入海”為主題,開展了一次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既有主題式活動,又有項目式活動。活動融合了語文、道德與法治、數學等學科的“蛟龍號”探索記,包括三言兩語話蛟龍、巧言妙語寫蛟龍、繪聲繪色說蛟龍等環節;融合了道德與法治、英語等學科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國夢·夢深藍”,以“尋夢、追夢、圓夢”為主題,通過詩朗誦《暢游海底》、情景劇《消失的指紋》等,讓學生走進“蛟龍人”日夜兼程的研究歷程,感受“蛟龍精神”,體會追夢路上的不易;融合了數學、科學、藝術、勞動技術教育等學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數學與科學的眼光,一起再探“蛟龍入海”,完成制作一個“蛟龍號”科普展示作品的任務。這一系列跨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制作精美作品,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教師組織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能力。
此外,方洲小學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開展跨學科系列研究活動(表2)。活動中,各年級的學生通過區域“易加學院”平臺進行探究并收集、展示和評價成果,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文化力量,增強了民族認同感,培養了勞動意識和審美情趣,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提升了核心素養。
(二)智慧教育評價促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跨學科實踐是對相關知識的系統化與集成化的綜合運用,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方洲小學注重跨學科學習的評價,充分利用區域智慧教育平臺“易加學院”中的“易加綜素”與“五星評價”功能,結合各年級學業質量監測報告,探索新功能、新方法,關注跨學科學習,展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推動學校課程改革,從而增強育人實效。學校構建了場域情境測試、“我的‘美’一天”、“易加綜素”平臺評價等機制,其中,“我的‘美’一天”之“最美方洲娃”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這些機制形成了系統的學校教學評價方案,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營造了和諧的育人環境,增強了學生的幸福感,推動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對比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學校“五星評價”綜合數據和教育部SEED平臺的學生綜合發展評價報告,筆者發現方洲小學學生的綜合素養逐年提升,在自主發展、文化修養、社會參與等方面進步明顯。同時,學校的各項工作呈現出了朝氣蓬勃的發展態勢。2023年以來,學校連續十年獲評“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學(幼兒園)五星評價A”等榮譽稱號,還榮獲了“‘5G+智慧教育’應用項目先進集體”“‘易加綜素’平臺應用先進集體”“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實驗項目先進集體”等稱號。通過數智賦能教學與學校管理,促進學生“無界慧學”,學校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家長滿意的好學校。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