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合作為形式,以核心問題為驅動,推動學生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并形成最終項目作品的教學方式。初中歷史校本課程依托客家文化與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合作與探究能力,厚植家國情懷,探索學科課程校本化的育人新路徑。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 校本課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
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其中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拓展補充,也是實現差異化教學的重要途徑。[1]本文以厚植家國情懷,提升多元能力,培養初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資源,將項目式學習與初中歷史校本課程相結合為主要方式,探索新課程理論下的育人新路徑。
一、項目式學習校本課程的開設背景
東莞市清溪鎮是客家人聚居地,存續著大量的客家傳統文化資源。截止目前,清溪鎮已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為本課程的開展奠定了充足的資源基礎。
為了解我校七年級學生對清溪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情況,筆者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38份。其中我校七年級學生對清溪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解的占比僅有2.22%,比較了解的人占比15.32%,一般了解的人占比43.93%,不太了解的人占比32.85%,完全不了解的人占比5.68%。
由此可見,我校七年級學生對本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廣度和深度不足,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生數量也有待提升。因此,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校本課程有其現實意義和必要性。
二、項目式學習校本課程的課例設計
根據項目式學習所覆蓋的知識范圍大小和對學校課程的影響度進行分類,可以把項目式學習的課程樣態分為:微項目式學習、學科項目式學習、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和超學科項目式學習。[2]下面是以“清溪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山歌”為主題的課例設計:
《傳承清溪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山歌》
【項目目標】
1.通過圍繞如何提高“非遺”項目客家山歌傳唱度和接受度的真實驅動性問題,進行項目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過項目實踐,如走訪客家山歌文化基地、采訪“非遺”傳承人等,感悟客家山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
3.通過成果展示與評價,如開展繪制明信片、主題分享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項目重難點】
重點:客家山歌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客家山歌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和意義;客家山歌在新時代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難點:如何弘揚客家山歌,如何傳承“非遺”文化
【項目類型】跨學科項目
【項目課時】5課時
【項目過程】(見表1)
【項目成果】
成果1:學生繪制的畫作 《客家山歌》
成果2:學生撰寫的傳頌詞 《清溪客家山歌》
清溪客家山歌,是先民的勞作將息之余即興唱詠的風俗,融匯各地山歌特色,將無形無影的思想情感化為具體可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清溪客家山歌傳承了客家人愛國愛鄉、誠懇弘毅、團結包容、勤勞儉樸、開拓創新和剛柔相濟的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清溪非遺故事,傳承文化影響力,我們一起為“非遺”助力吧!
【項目評價】(見表2)
三、項目式學習校本課程的課程反思
(1)創設真實情境,讓項目式學習有溫度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講授直接取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3]真實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真實任務進行思考與探究,能夠讓學生有真實體驗和真實表現,如此以來,項目式學習也就更具有真實性和溫度感。
(2)師生協作促學,讓項目式學習有效度
項目式學習強調師生協作,也強調生生協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導學的作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探究問題,同時提供足夠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當學生活動偏離學習軌道時,要及時糾正。而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也意義深遠,組內討論分析、資源共享、分工合作能促進項目活動的高效達成。
(3)田野調查實踐,讓項目式學習有厚度
社會科學研究強調:“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項目式學習中開展田野調查實踐,能夠讓學習者到現場進行實地觀察和調研,能夠使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直面問題的體驗感,同時也便于獲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只有理論研究,沒有實踐研究就是空想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項目式學習更加有厚度。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項目式學習將會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中學課堂,以不同的課程樣態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推動素養時代育人方式的全面發展。在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道路上,我們不再踽踽獨行,它將體現其新時代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 6頁。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和本土實踐》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7頁。
[3]李愛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課件開發中的指導作用》,《教學與管理》2007年第11期,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