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養與人為指引,在初中生物教學工作開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價值,還要抓住學生性格養成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在生物課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為了讓學生直觀理解,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要借助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讓學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積極實現生命價值。現從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開展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淺談當前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分析情境教學實施的基本切入點與有效方法。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黃金期,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的落實,既要關注學生知識理解,更要把握學生自我意識萌芽的關鍵階段,通過生物教學工作的落實,讓學生學會珍視生命價值,妥善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類不愉快事件,并讓學生對自身安全、他人安全建立保護意識。針對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對生命理解不夠透徹,受青春期心理波動影響精神較為敏感脆弱等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益引導。讓學生學會愛護生命,尊重生命,還能以情境教學向生活實踐有效延伸,完善學生整體認知,實現生命教育的科學滲透。
1 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開展的重要性分析
生命教育,從本質而言是一種人格教育。生物課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與學生當前學習成長緊密相關,還將服務學生今后的生存與生活。抓住青少年學習成長的黃金期,開展生命教育,要充分發揮生物課堂自身育人優勢,讓學生理解生命現象,尊重生物多樣性,學會運用生物學所學知識來探索生物活動規律,感受生命神奇,從而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要想達成生命教育的目標,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這一直觀性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循序學習。
1.1 可豐富生物課堂教學模式
在初中生物課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實現系統性育人的重要一環,關注學生知識獲得過程,應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情境體驗,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在生命教育滲透過程中,綜合運用趣味情境、游戲情境、感知情境,讓學生學習參與,可以豐富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對生物與環境多元關系進行深入思考,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探究力,讓學生學習獲得更為豐富。
1.2 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課堂涉及的生命教育知識體系豐富多元,單純由教師來進行理論分析和指導講解,會嚴重削弱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情境教學的引入,可充分釋放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道具制作,情境演繹,問題解決過程中。結合教師所設置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綜合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理解的同時,讓學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識運用的有效方法,可讓學生更好地樂學探究,主動思考。在趣味情境中,讓學生感受生物知識魅力,基于對基礎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進行情境探究,增強學生科學思維意識,提高課堂教學綜合效果。
1.3 可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生命教育視域下生物教學工作的開展,要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生物課堂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可結合課內所學知識,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有效思考,讓學生進行綜合探究。還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生活情境等多種模式,提高學生社交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學練結合、智慧分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彰顯生物學科核心特點,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穩步提升。所以,生命教育視域下情境教學的引入,可充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熱情,帶動學生在觀念認知、實驗探究、生態系統模擬等多個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學習體驗,鍛煉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穩步提升。
2 初中生物情境教學開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情境教學作為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在模擬真實生活場景,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各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穩步發展,但當前在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的推進中還暴露出來諸多問題。
2.1 學生對生物科學認知存在偏差
在生命教育視域下通過情境教學,推進學習過程,需充分喚醒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融情入境學習體驗,但當前很多學生對教師所創建的直觀情境缺乏融入感。還有一些學生對生物知識本身的理解不夠透徹,在情境教學推進過程中,學生只能夠說出一些淺層的認知,無法從生物學的角度進行問題情境的分析,更有部分學生對生物所涉及的一些實驗內容、探究性主題不能深刻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存在被動心理,對教師呈現的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情境缺乏認同感,影響了情境教學的順利落實,也不利于生命教育的順利開展。
2.2 生物情境創設的單一性
進入初中階段,課程學習節奏明顯加快,生命教育視域下推進情境教學,需要兼顧學生學情特點,創設多元認知情境。但生物課程本身課時有限,學習的內容又比較多,所以在課堂推進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多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認知情境。這樣的情境創設帶有極大的單一性,很多情境學生自身缺乏生活經驗,也不能深入理解,尤其是牽扯了細胞結構、遺傳學等方面的知識,情境的創設缺乏趣味性,也無法與實踐緊密相關,難以喚起學生的共鳴。還有一些生物實驗也受限于教室、經費、設備、器材等的限制,通過電子實驗一帶而過,這些都使得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的推進不夠深入,學生對生命教育主題理解也會大大欠缺。
2.3 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不高
在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的落實,既需要有教師起好引導作用,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探究情境,更需要激發學生自身學習主動性,圍繞生物課程所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問題,思索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綜合潛能釋放。但當前在初中生物情境教學推進落實中,很多學生存在探究意識不強、對教師設計的一些教學任務帶有排斥心理、只能按部就班對課程內容機械記憶、不能立足生活進行有效延伸等問題。學生自身生物學習探究的熱情不高,學生對生命教育內涵的理解比較淺薄,生物知識與生命教育之間的緊密關聯難以有效凸顯,學生很難從根本上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和熱愛生命。
3 生命教育視角下情境教學實施的切入點分析
生命教育視角下情境教學的開展要貼合學生身心規律,促進學生生命理解。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塑造,在生命教育工作開展中,教師要把握好有效切入點,選擇學生所熟悉的,與學生學習成長緊密相關的內容來創建有效情境,基于情境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生命奧秘。
3.1 用好身邊環境資源
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環境資源,如公園、森林等,這些都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現象的神奇,勾起學生對生命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充分感受生命的偉大,認識各類不同生物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變化。從身邊資源入手,創設探究情境,還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圍繞廚房、浴室、室內小景觀,創設探究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生物的多樣性,并讓學生立足生活全方位地進行觀察對比。以學生為主體,用好學生身邊的常見資源開展情境教學,可針對性糾正學生對上面的一些錯誤性認知,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最原始的敬畏之情。
3.2 結合問題來創設情境
初中生物課堂推進情境教學,還需結合需要學習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鼓勵學生解決問題,并為學生搭建相應的實踐探究情境,關注學生思維力與創新力的培養。例如,在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教學時,結合生物的特征,教師就要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想一想,不同生物有哪些個性特征與共性特征,生物生存的環境如何。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有效探究,引導學生發現生物科學的一般規律,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解決問題,同時理解生命本質,建立生命認知意識。
3.3 以信息技術創設情境
生物課堂上所學的很多內容與學生當前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同時又超出了學生能夠肉眼觀察的范圍,所以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分別從宏觀、微觀層面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讓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例如,在人體循環系統這部分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人體血液的了解,可能只集中于因為空氣干燥導致的流鼻血,不小心跌倒擦傷出現的表皮滲血,但是對血液的組成,血液在身體內部循環,學生知之甚少。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態、連續的畫面來了解血液循環,認識身體調節的復雜性多樣性。以文字解說與動態畫面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帶來良好視覺沖擊,促進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相關內容。
3.4 構建可引起學生共鳴的情境
在初中生物課堂推進生命教育,需要創設有效情境,還要能夠喚起學生自身對情境的共鳴意識。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感受和想法,給予他們有效的支持,通過情境教學的實施,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所以創設情境,需要在讓學生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構建真實情境,喚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能自覺參與到生命奧秘探究過程,并基于情境教學融入一些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對他們開展良好的生命教育。例如,學習癌癥的相關內容,可以引入短視頻上,一些正在與癌癥及其抗爭的病人,讓他們理解即使面對非常大的壓力,病人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通過情境教學,要傳遞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生命教育理念,讓學生真切感知生命的寶貴,改變學生放逐自我、不珍惜生命的不良心態。
4 生命教育視角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開展的積極對策
結合初中階段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推進情境教學,可使生命教育有效落實。同時,這一階段學生從網絡可以獲得各類信息。因此,課堂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時,就要體現良好的側重點,強調生物知識與情境教學的有機互融,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增強生命認知,實現核心素養育人目標。
4.1 用好直觀情境,增強學生生物知識理解接受意識
在初中生物教學工作開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要避免單純的理論說教,教師要通過直觀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學習思考意識,讓學生在分析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建立生命認知熱情,并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歸納、推理、建模,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拓寬學生學科認知面,讓學生可以真正對生物知識建立濃厚研究意識。
直觀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繪圖、演示、視頻等多種方式來有效推進。繪圖是生物課堂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教材上就蘊含了大量生動直觀的圖片,教師還可以從網絡進一步搜集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結合圖片也可以恰當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這樣就能跳出單純的知識育人,將生命意識與生命價值觀念有效傳遞給學生。以“被子植物的一生”為例,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圖片,教師還可以通過希沃白板,將種子的萌發、植株的成長、開花結果三個部分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認識到植物生命從開始到延續,以及最后開花結果的完整生命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認識到植物從萌發到生長,再到開花結果,最后凋零,其一生十分短暫,并讓學生在思考學習中,一年四季也非常短暫,引導學生珍惜校園時光,積極學習知識,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為一棵小樹苗,在生長的過程中,深深扎根吸收營養,最后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通過有效的情境教學要撥動學生敏感心理,讓他們對所學知識建立共情意識,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次思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成長的重要性。
4.2 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感受生命多彩
在初中生物課堂開展情境教學,還要貼合學生興趣特點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真正融入其中,理解生物概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方法意識,通過趣味情境的創建,讓學生樂學探究,實踐操作,達到良好教育目標。在趣味情境下,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競爭,讓課堂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有趣,學生獲得更為完整的學習體驗,進而實現寓教于樂的科學育人目標。教師可以將生物學科知識的認知與趣味游戲情境有機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部分內容學習時,就可以結合“反射弧”這一主題,讓學生來挑戰擊鼓傳球游戲。在游戲正式開展之前,讓學生設定自己的角色,首位同學是感受器,中間的同學是傳入神經,下一名同學是神經中樞,還有傳出神經,最后一位同學則作為效應器,實現完整傳遞閉環。音樂響起后,球需要從感受器到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最后抵達效應器,音樂停止后球在誰的手中,該名同學需要迅速說出自己所對應的角色。教師可以通過控制擊鼓的節奏,讓學生來輪流參與,在游戲過程中讓學生對反射弧這一主題進行有效認知,并讓學生對反射弧的特性進行思考。在游戲中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在人體生命調節中,反射弧的五個環節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正常工作,其中任一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導致神經信號傳遞失敗。這樣的趣味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生命教育,讓學生順利突破重點知識,加深學習印象。
4.3 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生命保護意識
初中階段學生屬于熱情奔放、肆意飛揚的年紀,這階段學生的想法也比較單一,很多學生還帶有一定的玩樂心理,這也導致生物教學的綜合效果并不理想。在初中生物課堂,開展情境教學,教師要能貼合學生興趣特點創設生活情境。引入具體的生活案例,讓學生理解生物知識學習的價值。還需要通過具體可視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讓學生認識生命現象的復雜性,建立良好的生命保護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比如,在“免疫與計劃免疫”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除了從生物層面,向學生解釋免疫的含義外,可以通過媒體技術的引入,讓學生了解免疫背后的一些科學故事,進而讓學生知道很多疫苗的研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疫苗研制成功對于人類對抗疾病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價值。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接種了哪些疫苗,通過動畫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這些疫苗接種后,對身體起到了哪些保護作用。通過免疫相關的內容學習,讓學生了解醫學家、生物學家們嚴謹治學的態度,并讓學生理解,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中免疫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的積極態度。
4.4 創設探究情境,引導學生主體實踐
在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的落實,要推進教學做合一育人,讓學生在靜態學習的同時,觀察一些生動立體的模型,讓學生明白生命的不易。并基于主體實踐過程,推進教學做合一育人,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知識鞏固,基于探究所得升華學生對生命的認知。這樣可以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能在實踐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對待生物學習。
以“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部分內容為例,就可以讓學生行動起來,采集植物樣本,制作成標本,帶入課堂觀察它們的形態。讓學生到自然界中去發現、觸碰、研究更多綠色植物,了解他們的性狀。有的綠色植物葉片非常的肥厚,還有一些綠色植物葉片邊緣有很多鋸齒,還有的植物葉面光滑,帶有一定的防水特性。讓學生親自到大自然去觀察,就可以了解沒有兩片葉子完全相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生命的獨特性建立鮮活認知。而且植物身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那些看似干枯、褶皺的樹皮對樹干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深埋于地下的根系既可以吸收養料,運輸水分,還能抓牢地面,讓植物無懼風雨。基于實踐活動的落實,讓學生學習生物,認識各色植物,能讓學生認識到生命體的每一個部分都不可或缺,指導學生正視在學習和生活遇到困境時,也能夠向植物學習,向陽而生昂揚向上。
4.5 創設實驗情境,推進全面育人
實驗是生物學習中必不可缺的一環,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立足課內,由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觀看一些演示實驗,也可以在實驗室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探究,還可以立足生活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開放性探究,讓學生在觀察生活、實踐操作中積極探索生物奧秘。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電子實驗,讓學生學習生物知識,例如。關于每日飲水量超過排泄量這一問題,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電子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認知尿液形成的原理,再結合人體運動中的排汗等過程,讓學生理解每日飲水量將會遠遠超過尿液排泄量。同時,結合這一知識,可以讓學生明確要想保證身體健康,每日飲水量不得低于1000毫升,在炎熱的夏季,飲水量要增加,還要讓學生明白飲水要多喝純凈水、礦泉水,避免喝一些碳酸飲料、果汁等。
生物實驗探究過程還要面向課外,鼓勵學生進行就地取材,貼近生活來自主探究。以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為例,就可以讓學生直接用塑料袋或保鮮膜來包裹植物,阻止水汽蒸發,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學習了生物的生存環境后,可以讓學生對鼠類的生存環境進行調研,還可以讓學生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從環境治理的角度,讓學生分析當地的水資源分布、植物分布,以跨學科融合育人,讓學生將地理、生物、化學所學知識有機融合,進行綜合探究,促進學生良好的人地協調觀,也能讓生命教育的深度、廣度、寬度有效拓展,讓學生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總之,生命教育視角下初中生物開展情境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價值,關注學生核心素養育人。用活教材內容,恰當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游戲互動,實踐探究,實驗參與。以多種有效情境的創建,讓學生接受生命熏陶,建立樹立正確生命觀。基于生物教學活動的推進,為學生今后長遠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立項課題“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Q2023JK04-L39。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