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乃立身之本,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五育并舉,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進行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認同勞動的價值,并通過實踐與知識的結合來實現這一目標。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指導思想,各學校要立足于本校學生的實際,多途徑全方位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認真貫徹并積極落實勞動教育。
1 學校整體規劃設計勞動教育方案
1.1 認真學習國家及本地區關于勞動教育的各項文件
根據當地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頒布的關于勞動教育若干意見,以政策為依據,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性質,樹立正確的理念,明確勞動教育基本內涵,認真領會國家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規定,準確把握具體要求,制定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
1.2 準確分析本校勞動教育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地設計適合本校的勞動教育規劃并制定方案
以筆者學校為例:
我校是一所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的學校,外來務工子女占比超過70%,所以學生的家庭情況多樣、家庭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大部分學生接受的教育不完整、不成體系。因此,勞動教育對于我們來說不是一項簡單的教學任務,我們需要根據本校校情及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制定一個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漸進式學習過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針對不同學情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學有所得。
因此,我們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校本化實施,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實踐,著眼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提升,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習慣,磨煉意志,從而實現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以勞創新”的發展目標。
完善勞動教育的四維度(校內、家庭、社會、學生),五模塊(家務、班務、種植、實踐、研學),二評價(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通過學科化、項目化實施,建立完備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養成基本的勞動習慣、認識到要尊重勞動成果并能夠享受勞動快樂。
1.3 學校應設立勞動教育領導小組,并明確負責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
1.4 方案的設計,要體現活動的背景,學情分析、勞動教育想要達成的最終目標、活動的課時安排、教師安排、組織與指導方式以及考核評價方法。
1.5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地區特點,編寫適合本校本地區學情的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不同年級的不同勞動教育要求。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勞動教育評價和安全保護等。
1.6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要求,制訂學校學年或學期的勞動教育計劃,對實踐活動進行具體安排,形成可持續開展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
以筆者學校為例,我校開發五模塊,豐富勞動教育內容。
(1)快樂家務我承擔
以家庭為單位組織進行,在家中完成,以生活化、常態化體驗為主要任務,通過“扮靚我的房間”“潔凈我的校服”“我來洗刷餐具”“我的拿手好菜”等項目式體驗,習得整理收納、洗衣幫廚等基本勞動技能,以家長、班級、級部、學校為單位組織評比,實施及評價過程均需要家長予以支持配合。勞動時間涵蓋整個學期,以勞動檔案中的“快樂家務我承擔”家務勞動親子記錄表的形式完成照片打卡(見表1)。
(2)幸福班級我創建
以級部和班級為單位組織進行,以教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教室內物品擺放、設施設備管理、勞動者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志愿服務等為內容,以級部、學校為單位組織評比,結合學校衛生管理細則,達到衛生區域整潔、桌椅整齊、物品擺放美觀、常態化保持的效果。主要形式為班級一日常規指導課、班務實踐、常規檢查評比、比賽競演等。在校園衛生方面,重新劃定衛生區域,實現室外衛生班級全覆蓋,每天早上進行檢查。勞動時間涵蓋整個學期,以勞動檔案中的“幸福班級我創建”班級勞動記錄表的形式完成班務勞動打卡(見表2)。
(3)趣味種植我嘗試
趣味種植以學校的幸福田園、教學樓前的花箱、家庭養護綠植等為依托,主要內容為學習常見花卉的栽種、日常養護等,主要形式為種植指導課、種植實踐、總結提升課、成果分享課。學校與社區聯合成立“幸福田園種植顧問團”,邀請生物組教師、熱心家長與社區居民、農業種植專家等給予學生講解和指導。勞動時間涵蓋整個學期,以勞動檔案中的“趣味種植我嘗試”幸福田園勞動記錄表的形式完成田園勞動打卡(見表3)。
(4)精致社區我服務
以我校“潤威志愿服務隊”為先鋒,將黨員教師和熱心學生相結合,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將集體服務與個人服務相結合,倡導學生利用節假日參與公益勞動,力所能及地進行社區健身器材場地維護、花圃維護等志愿服務活動帶來的快樂。勞動時間以節假日為主,以勞動檔案中的“精致社區我服務”勞動實踐記錄表的形式完成社區實踐打卡(見表4)。
(5)花樣職業我體驗
勞動教育要與研學旅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結合,主要形式為學校組織的職業體驗(如威海市交警大隊研學、威海市氣象局研學等)與利用節假日自主進行的職業體驗(如圖書館義工、居委會義工、父母職業體驗等)相結合,在職業體驗中,了解不同職業的崗位職責,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勞動時間以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為主,以節假日為輔,以勞動檔案中的“花樣職業我體驗”勞動研學記錄表的形式完成研學旅行職業體驗打卡(見表5)。
2 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
學校應該全面擔負起勞動教育的責任,并安排好課程和實踐時間。同時,要注重研究和改進勞動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第一,勞動教育課程應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每周安排不少于1課時。第二,結合學段特點和所在地區實際,學校可以自主安排集體勞動周,包括校園勞動和社會參與等活動。小學低年級和中年級主要進行校園勞動,而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以選擇性參與部分社會勞動。高等學校開展職業體驗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社會,體驗校外勞動,同時開展實習活動和專業服務,促進規范化教育。學生除了學習文化知識外,還要親身體驗勞動,接受體力和意志的磨煉。
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要深入挖掘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不同年級勞動元素的關聯,將勞動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全學科教學及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發揮教育的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2.1 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
學校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從需求出發,讓勞動教育基礎課程“實”起來。強調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實踐的過程,從而達到“實踐鍛煉、培養技能、養成情感、磨礪意志”的目的。從空間上延伸,讓勞動教育融合型課程“優”起來。
學校可以通過融合型課程項目建設,關注勞動教育的系統性、穩定性和連續性,著重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認識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從能力上提高,讓勞動教育探究課程“強”起來。堅持“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辦學思想,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成為創新型人才的理想,通過創新型勞動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2.2 在課外校內活動中安排勞動教育實踐
(1)校園生活勞動
學生在校園中進行勞動是培養他們勞動習慣的重要方式。班級和公共區域的清潔和整理工作是學生勞動的主要內容,每個人都有責任愛護班級環境,美化校園你我有責,分配公共區域等勞動體驗任務,通過參與這些勞動實踐項目,學生可以體會到勞動的價值,讓校園變得更加整潔美麗,感悟到勞動創造美的真諦。
(2)校內崗位體驗勞動
崗位體驗性勞動是為學生提供實際工作崗位或模擬情境中的見習和實習機會,讓他們體驗職業角色的過程,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志向。學生mYVxbMNpeSZ1woEJtzZdWFq9GZ4ma16EHUzb56OnWw0=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和與能力相適合的崗位,并在體驗結束后記錄下自己的體會和收獲,進行交流分享。
各中小學,每學年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為期一周的校內不同崗位體驗,可以設置圖書管理員、保潔人員、學校維修人員、校園綠化管理員等。輪到班級崗位體驗日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實踐崗位,并在校內進行崗位體驗。選擇崗位前要提前了解崗位工作的職責和要求,然后提前進入角色。完成崗位體驗活動記錄表,并記錄下體驗感受和收獲,教師應及時評價并進行交流分享。
2.3 在校外社區活動中進行勞動體驗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表示,在參加勞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因此,勞動教育強調的是體力、腦力要動起來并得到充分的鍛煉,即新時代需要有“新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可以根據勞動教育的特點和素養內涵,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和審美水平。例如,市直學校可以開設“勞動工具制作課程”,教導學生用竹子編制生活工具,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開設“勞動工具使用課程”,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各種工具和基本技能。利用學校空地進行種植和水產養殖等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
鄉鎮學校則可充分利用所在區域資源,進行家禽養殖、收獲,蔬菜種植、收獲及儲存,農作物種植、收獲和儲存等勞動教育。
2.4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勞動教育實施意見》中指出,我們要大力拓展學校實踐場所,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生產、生活勞動是人們生存生活的保障性勞動,建立校內勞動基地是開展生產勞動、體驗實踐的最佳方式。學校可以開辟多個不同的勞動實踐基地、各種功能室,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場所。
威海市各學校開辟了不同的勞動實踐基地,勞動實踐基地既是學生的勞動基地,也是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如威海十中開辟了走廊盆景花卉種養基地、紅色研學——花卉植物種植基地,羊亭學校開辟了開心農場基地、威海市綜合實踐基地,開辟了烹飪室、電器室、常用工具室,基地根據不同年級分班級進行種植、管理及成果展示。
例如,我校在校園內建立“紅色研學”基地——“百草園”種植基地。組織學生及志愿者家長和社區居民,在校園內種植適合本地區生長的不同中草藥,讓學生隨著年級的不同,分別參與選種、育苗、栽種、管理、收獲、成果展示等勞動實踐,例如,初一時,要求學生學會給花卉澆水、除草,清理田園內的垃圾和雜物。而初二年級則要在初一的基礎上,學會種植常見的花卉,養護常見的花苗,研究生長環境,了解習性。學生可以查閱了解不同中草藥的藥性與用途,了解并傳承中草藥文化理念,弘揚中醫藥的國粹精神。學校則根據學生的中草藥種植情況,持續開展中醫院中醫專家進校園、中草藥義賣及中草藥回收利用等活動。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對于學生乃至社會都有重要影響。學生通過勞動教育,能夠理解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真正意識到美好生活用勞動來創造,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從而真正地熱愛勞動,熱愛并尊重各行各業普通的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作者單位:威海市竹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