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的設計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教師需要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確保作業的有效性與趣味性,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遵循實踐性、創新性、生活性、合作性原則,設計預習作業、分層作業、實踐作業、合作作業、跨學科作業,有助于實現“減負不減效”的目標,激發學生對信息科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雙減”;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韓劍秋(1982—),男,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郊初級中學。
“雙減”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的設計要力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升教學質量。當前,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存在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從而為信息科技教育實現“雙減”目標助力。
一、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信息科技學習的核心。作業設計應緊密結合課程內容,注重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設計編程項目、制作多媒體作品、搭建硬件電路等實踐作業,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信息科技學習的靈魂。作業設計應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75b30b4ac70c92145140fcdf0c59a3f新。教師可以提供多種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提出新觀點、新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網絡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鼓勵他們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三)生活性原則
信息科技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作業設計應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信息科技的實用價值。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家庭中的實際問題或者制作個人網站以記錄生活點滴等,從而讓學生增強學習動力。
(四)合作性原則
合作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作業設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如共同開發一個軟件項目、制作一個班級網站等,讓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通過合作,學生不僅可以提升信息技術能力,還可以掌握與他人協作、分工等社會技能。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聚焦自主學習,設計預習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的設計需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預習作業作為學習新知的預熱環節,旨在通過簡短而高效的練習幫助學生激活前置知識,初探新概念,并構建新舊知識間的橋梁。
以蘇科版信息技術八年級第四章“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精心準備一份自主學習指南(如表1所示),設計一系列判斷題,以檢驗學生對基礎概念的掌握程度及邏輯推理能力。
此預習作業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關系表達式的理解,還引導學生思考邏輯運算在后續分支結構(如if語句)中的應用,為學習新課埋下伏筆。學生完成預習作業后,教師還需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有效反饋,指導學生彌補不足,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
(二)緊扣課程標準,設計分層作業
信息科技作業設計應遵循學科課程標準,摒棄“一刀切”,注重差異化與可選擇性,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兼具深度與梯度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以蘇科版信息技術七年級第六章“加工與制作圖片”的教學為例。該章旨在讓學生掌握圖像裁剪、圖像拼接及摳圖等基本技能。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具體而言,基礎層作業的目標是鞏固圖像裁剪和顏色調整的基本操作,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掌握基礎技能;內容為完成一枚以“書香飄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書簽設計,書簽尺寸長為12厘米、寬為6厘米,背景采用教師發布的校園風景圖,需進行簡單裁剪和顏色調整。提高層作業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圖像處理能力和審美能力,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探索更多創意做法;內容為在基礎層作業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更細致的處理,如使用濾鏡調整圖片的飽和度、色相,添加勵志文字或花邊裝飾,并通過圖層調整素材位置,增強書簽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創新層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內容為自主設計一枚具有個人特色的書簽,可以是校園主題,也可以是其他感興趣的主題,需體現個人創意,并
附上設計說明,解釋設計理念和所運用的信息科技知識點。
緊扣課程標準設計分層作業能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三)立足生活情境,設計實踐作業
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信息科技教學要基于真實情境,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數字化設備獲取資源,結合課程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2]。教師將生活問題融入實踐作業,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用結合,從而實現信息科技教學生活化,提升學生信息素養[3]。
比如,教師結合蘇科版信息技術七年級第三章“統計與分析數據”和九年級第五章“智能家居”兩章的知識設計實踐作業:利用現有的硬件設備和所學數據分析知識,設計一個綠色節能家庭用電監控系統。學生需了解家庭用電的基本知識,收集家庭用電數據,了解用電高峰時段或耗電最多的家電等;再根據實際情況挑選合適的硬件設備(如電流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等)進行數據采集。然后運用編程語言編寫程序,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從而實現對家庭用電情況的實時反饋。最后,在實際家庭環境中進行系統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調整硬件布局和軟件算法,確保系統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在作業展示環節,學生在班級或家庭聚會上展示自己的綠色節能家庭用電監控系統,分享數據分析成果,探討家庭節能降耗的方法。
這一實踐作業針對當前節能環保的社會需求,讓學生深入了解家庭用電情況,探索家庭節能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還使學生加深了對環保與節能知識的理解,增強了為家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此外,這樣的生活實踐作業還能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信息科技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更多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實踐作業形式,讓信息科技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四)植入傳統文化,設計合作作業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可以在信息科技作業設計中植入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合作作業。通過完成作業,學生不僅能提升信息素養,還能提升文化素養[4]。
比如,結合蘇科版信息技術八年級第一章“設計與制作動畫”和第四章“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師精心策劃了一項融合傳統文化與信息科技的合作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的經典故事作為素材,如《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或《紅樓夢》中的“寶黛初會”等,通過現代編程技術將其以游戲或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小組首先要深入研究故事情節、角色形象及文化意義等,為創作奠定基礎。接著,策劃游戲或動畫的劇情、角色、場景及用戶交互等,形成結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的方案。然后,利用圖形設計工具或素材庫,繪制角色形象、場景背景,呈現豐富的視覺效果,運用Scratch、Python的Pygame庫等編程工具編寫游戲或動畫代碼,實現角色動畫、場景切換及用戶交互。作品完成后,學生要多次調試,確保其流暢運行,提升用戶體驗。最后,在班級內展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成果,分享創意、設計思路及問題解決方案等,相互學習。
通過完成合作作業,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掌握編程技能,還能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素養。同時,團隊合作的方式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了他們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五)基于學科融合,設計跨學科作業
初中信息科技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其作業設計應注重跨學科融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通過融合其他學科知識設計信息科技作業,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信息科技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融會貫通,更加靈活地遷移應用知識。
比如,教師結合初中數學幾何知識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信息科技作業,讓學生為數學教師設計一個動態幾何模型,要求該模型與初中數學幾何知識點緊密相關。學生首先需要利用信息科技軟件(如幾何畫板、3D建模工具等)設計并制作出與幾何知識點緊密相關的動態幾何模型。模型不僅要能夠展示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還要能夠演示幾何圖形的變化過程。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還需要給模型添加交互功能,使數學教師能夠通過拖動鼠標等簡單的操作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等,從而直觀地觀察幾何圖形的變化規律[5]。例如,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中的動態控件為三角形設置可拖動的頂點,使得數學教師可以拖拽三個頂點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實時觀察三角形邊長和角的變化關系。完成模型制作后,學生需撰寫一份報告,詳細介紹模型的設計思路、技術實現過程以及他們在制作過程中的體會和收獲。最后,教師讓學生在班級內展示他們的模型,并請數學老師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模型的設計。
這種基于學科融合的信息科技作業設計不僅能避免重復低效的練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通過運用信息科技,學生還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的視覺體驗,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了解各學科知識之間互促互進的關系,意識到要學好各門學科的知識。如此,這種作業形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升教學質量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基于此,初中信息科技作業的創新設計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更是對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追求。教師應不斷優化作業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加多元、有趣、有創意的信息科技作業,讓他們在探索與實踐中積累信息科技知識,并將其遷移運用至生活實際中,真正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鄒斌.初中信息科技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探索:以“走進程序世界”單元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2(20):88-90.
[2]王利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單元作業設計探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6):89-90.
[3]駱倩文.“雙減”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J].求知導刊,2023(2):98-100.
[4]秦紅斌.素養立意的在線作業設計指標研制與應用:以初中信息科技在線作業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3(11):35-40.
[5]童穎,李爍.深度學習視角下初中信息科技作業設計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3(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