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中,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單元知識,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針對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展開探究,提出如創設生活情境、優化作業設計等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數學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分式”
作者簡介:戴正勇(1980—),男,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新壩中學。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實施階段將核心素養充分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保證教學質量和成效。
一、核心素養指向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是不斷建構新知識的過程,需要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興趣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動力的關鍵。教師通過創設高質量、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單元整體教學通過將情境與單元主題相結合,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1]。
(二)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系統思維
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系統思維?;趩卧w教學目標,關注課程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延續性等特點,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有利于教師做好單元整體教學規劃,整合單元中的各類知識點,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二、核心素養指向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原則
(一)差異性原則
在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差異性原則,在考慮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做好差異化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從而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差異性原則要求教師結合學情,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并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并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有效保證單元整體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差異性原則還要求教師分層設計單元作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題目。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進步,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
(二)生活化原則
生活化原則強調教師應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組織社會實踐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原理和公式的同時,也能夠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教師可以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材料和資源,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解讀知識,并通過布置基于生活實踐的數學練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2]。
三、核心素養指向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單元主題
在開展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前,教師第一步要做的是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單元主題,以單元主題指導后續教學工作。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評估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也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分式”一章主要包含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質、加減乘除運算方法以及分式方程的相關知識,屬于“數與代數”板塊,也是關于有理式的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分數、整式的運算、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等相關內容,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在本章教學中結合這些內容,引導學生由舊知識推導出新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教師可以按照“概念—性質—運算—應用”的路徑構建知識結構,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分式的知識,并實施類比教學[3]。
基于此,教師可以確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認識并理解分式的概念與基本性質,能夠通過類比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掌握分式加減乘除運算的方法,通過類比整式方程,根據應用題列出分式方程。2.思維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邏輯推理的過程,能夠用學過的知識及已知條件推導出新知識。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情境教學法和實際案例,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4.核心素養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分式和進行運算練習,提高運算的準確性和效率,增強運算能力;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提煉出數學模型,提高抽象能力。
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本章的主題確定為“分式的概念、運算和應用”,并基于這一主題,設計如下核心問題:1.什么是分式?分式的意義是什么?2.如何進行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3.解分式方程的步驟是什么?4.如何基于實際問題列出分式方程?
(二)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抽象思維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知識與學生熟悉的事物相結合,通過創設購物、交通出行等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數學建模。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由形象思維階段過渡到抽象思維階段,學會如何從現實問題中尋找數學元素。
例如,在“分式”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短視頻作為情境導入的素材,提出問題:“劉老師所帶的八年級學生在短視頻軟件上給劉老師點贊。已知第一個短視頻的總點贊數為4800,第二個短視頻的總點贊數為5000,為第二個短視頻點贊的人數比為第一個短視頻點贊的人數多20,兩個短視頻的人均點贊數正好相等。請問為這兩個短視頻點贊的人各有多少?”在創設情境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設為第一個短視頻點贊的人數是 x,為第二個短視頻點贊的人數是 (x +20),列出方程。針對這個方程,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剛才列出的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區別?”接著,教師可以總結分式及分式方程的概念。
可見,利用學生熟悉的短視頻、點贊功能等創設教學情境,引出新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對比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與分式方程,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分式方程的理解。
(三)設置分層任務,引導自主探究
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將自主探究任務劃分為三個層次,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相應的任務。其中:第一個層次的任務旨在鞏固學生的概念、公式等基本知識;第二個層次的任務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對復雜的問題;第三個層次的任務旨在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且難度較高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4]。
以“分式”一章中的“分式的加減”一課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教授學生分式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方法及其應用,主要教學內容為同分母分式的加減與異分母分式的加減?;诖?,教師可以為基礎層、中等層和挑戰層的學生設置自主探究任務。其中:基礎層的學生需要總結同分母分式的運算步驟,并理解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中等層的學生需要用字母總結如何將異分母分式轉化為同分母分式,再對同分母分式進行加減運算,即;挑戰層的學生需要從教師展示的分式應用題中,總結出分式應用題與整式應用題解法的異同點,以及如何應用分式解決應用題。
可見,為學生提供適應其能力、水平的自主探究任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分式加減法的相關內容,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
(四)及時歸納總結,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梳理知識脈絡,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歸納總結需要組織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形成系統化的認知,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和錯誤,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從而補足學生存在的短板,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分式”一章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并在思維導圖上明確地標注出知識點,寫出自己對本章所學內容的思考。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的中心可以為“分式”,分支可以分別為“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運算方法”以及“分式方程”。在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后,教師需要檢驗學生的繪制情況,從而有效掌握學生學情。接著,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及其每一個分支,帶領學生共同回顧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如學生在提取“”這一分式的負號時,容易將“”寫成“- ”。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對分式運算法則的理解不夠準確。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帶領學生復習分式運算法則,并為學生提供題目正確的答案“ = = - ”。
可見,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與分析出錯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能夠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的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五)優化作業設計,加強課后輔導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和補充的內容。教師需要重視作業的優化設計,保證作業內容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并且保證作業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對于某一章,教師可以設計面向全體學生且能夠體現新課標要求的基礎性作業,以及設計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且需要學生展開實踐和探究的發展性作業。除此之外,對于部分課時,教師還可以設計有關特定項目的拓展性作業,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需要細致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加強作業輔導及反饋,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輔導。
以“分式”一章中的“分式的基本性質”一課為例,教師所設計的基礎性作業可以以需要整合運用知識的常規練習為主,如“已知當 x = -4時,分式無意義;當 x = 2時,此分式的值為0。求 的值”等。發展性作業可以是“針對某一個分式,A、B、C三位同學分別說出了它的一些特點。A同學說此分式的值不可能為0;B同學說要使此分式有意義,x 的取值范圍是 x ≠ ±1;C同學說當 x = -2時,此分式的值為1。請你寫出一個符合上述全部特點的分式”。拓展性作業可以指向跨學科研究,如“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請你以‘華羅庚與數學’為主題,制作一份手抄報,介紹一下這位數學家”。
可見,基礎性作業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分式基本性質的相關知識;發展性作業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性作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加有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承擔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任務,堅持差異性原則和生活化原則,采取明確教學目標、設置分層任務、及時歸納總結等策略。在之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還應當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生開展深入學習以及適應未來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永剛.“雙減”視域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3):98-100.
[2]任勃勃.“教學評”一致性視角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6):53-55.
[3]陳舒瑤.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啟迪與智慧(下半月.兒童版),2023(8):108-110.
[4]姜昊.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23(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