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操作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發展核心素養。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探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高效開展的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技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黃鶯(1977—),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高級中學。
高中化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日常授課中不僅要做好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通過實驗教學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核心素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未能正確理解實驗教學要點。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實驗教學策略,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研究興趣。
一、高中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化學學習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化學實驗則能給學生展示化學現象,讓學生探究其背后的原理。通過參與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能夠從直觀的實驗現象中發現抽象的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1]。在此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使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化學實驗的相關知識與學生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取適宜的措施,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在此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感悟化學魅力的同時,逐步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意識,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受到重視、主觀能動性是否得到發揮,對最終的教學質量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2]。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實驗內容,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達成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同時,教師還需注重自身引導作用的發揮,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予適時的指導,再通過問答、討論等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在實驗課中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深化對化學知識的感悟。
(二)探究性原則
化學實驗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從而實現教學拓展。因此,教師需遵循探究性原則,采取探究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主動發現、探索問題,并通過實驗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形成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學會應用化學知識。同時,教師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體會化學知識的奧妙。
(三)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實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因此,教師可結合時事熱點,選擇趣味性的實驗主題,設計有趣的實驗內容,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實驗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推進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3]。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仿真軟件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增強實驗的互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知識。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教學情境,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
高中化學學科涉及的概念等理論知識較為枯燥,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不利于后續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而借助直觀、具體的化學實驗現象,能夠解決上述問題[4]。為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教師需要提煉實驗教學、操作等環節中的趣味性元素,結合教學內容構建情境,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觀念,增進學生對化學現象及規律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物質的量”這一節時,對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實驗,教師可在實驗開始前構建教學情境,借助動畫、視頻等資源,向學生展示實驗涉及的各種儀器,介紹燒杯、天平及膠頭滴管等儀器的使用方法,隨后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步驟,親自操作這些儀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以配制100 mL、1 mol/L的NaCl溶液為例,首先,學生要計算所需NaCl固體的質量,再將稱量好的NaCl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直至固體完全溶解;接著,需將燒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和玻璃棒兩到三次,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可用膠頭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餾水,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最后,將容量瓶中的溶液搖勻并轉移至試劑瓶中,貼上標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對實驗的操作要點進行學習,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分析、對比及觀察等實驗流程,加深對“物質的量”這一概念的認識,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二)優化實驗設計,樹立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1.生活化實驗設計
高中化學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遵循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引入生活元素設計實驗,拉近化學知識與學生間的距離,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實效性。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的關系的認識[5]。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鐵及其化合物”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實驗,展示鐵及其化合物在實驗過程中的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進學生對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理解。以關于鐵單質的還原性的實驗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先在試管中添加2 mL的CuSO4溶液,再將一段鐵絲放入其中,靜置一段時間后取出鐵絲,觀察實驗現象。從現象中可以發現,鐵絲表面會附著一層紅色的物質,這說明鐵絲與CuSO4溶液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Fe+CuSO4 = FeSO4+Cu。實驗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以生活實踐的方式,進一步探索鐵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具體來說,教師可讓學生圍繞實踐主題,自主搜集資料、整理數據,了解鐵及其化合物在建筑材料、交通工具、食品添加劑等各個方面的應用情況。通過這一實踐,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對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等知識的應用能力。
2.探究性實驗設計
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的有效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前,給予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認識實驗所需的材料,并能對實驗流程進行合理設計,試著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設計探究性實驗,學生能主動投入實驗過程,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硫及其化合物”這一節時,教師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為主題,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如有的學生將SO2氣體與H2S氣體混合,然后觀察現象,進而發現混合氣體發生了反應,即SO2+2H2S =3S+2H2O,該反應體現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化學原理的探究過程中,并能自主完成實驗的設計,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平衡。
(三)豐富實驗形式,增強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1.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信息時代下,教學模式相比以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化學實驗形式也得到了豐富。因此,教師需應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的開展,使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教師可將實驗教學重點與流程進行整合,制作成微課視頻,以便學生提前了解實驗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項,從而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操作。另外,教師還可以展示反應條件復雜或危險系數較高的實驗內容,打破化學課堂教學的局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二冊“氮及其化合物”這一節的教學重點包括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氨與銨鹽的性質,并學習氨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法。在教學時,教師可將噴泉實驗操作的視頻資料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提前觀看視頻,并學習噴泉實驗的操作步驟,了解氨氣的制備、收集以及噴泉的形成過程,從而增進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某些軟件展示氨水在農業中的應用實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氮及其化合物的實際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自主實驗與合作實驗相結合
高中化學實驗內容較為豐富,而不同實驗的難度并不一致。這使得教師可根據實驗的具體內容,選擇對應的實驗形式,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與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第二冊“乙醇與乙酸”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探究乙醇與乙酸的主要性質,教師可根據兩者的異同分別設計實驗。對于乙醇性質的探究,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分析乙醇的分子結構,推測乙醇可能具有的性質,再自主進行內容相對簡單的實驗。該實驗需要學生操作酒精燈及燒杯等儀器,將干燥的燒杯罩在燃燒的酒精燈上,待燒杯內壁上有霧氣后立即倒置燒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蕩。此時,學生會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這證明了乙醇燃燒后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H3CH2OH+3O2 2CO2+3H2O)。而對于乙酸性質的探究,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相關實驗難度較高,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實驗任務。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實驗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并且在實驗中相互學習、借鑒,提高自己的實驗探究能力。
(四)以社會責任為導向,形成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應教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實驗數據,對數據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這有利于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及探究精神進行全面培養,為學生將來積極投身化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化學知識在工業生產、環境保護、醫療保健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社會問題相結合,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這一節立足“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從多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人類生活與化學之間的關系,旨在使學生養成尊重科學、保護自然的品質。在教學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工業污染、水資源短缺等相關的真實案例,或組織學生開展環保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結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對實驗教學的開展予以重視,結合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筆者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出發,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探討,提出了構建教學情境、優化實驗設計、豐富實驗形式、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等策略,以期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真正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葉巧燕.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36):131-133.
[2]胡春艷.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J].高考,2023(32): 123-125.
[3]劉尚峰.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滲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30):131-133.
[4]王歡.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24):62-64.
[5]蔡德洋.借助高中化學實驗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探析[J].高考,2023(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