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文章以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實踐為例,深入探討“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闡述該模式中主目標任務、支線任務、二次生成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分析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維能力、增強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優勢,旨在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合作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系玉林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教研引領”專項課題“‘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下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以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實踐為例”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2YZ298)。
作者簡介:崔育媚(1980—),女,玉林市玉州區第三實驗小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任務牽引”能夠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動力,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實踐中,教師可采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重要性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等能力。其中,數學抽象是指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規律的能力;邏輯推理是指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和證明的能力;數學建模是指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直觀想象是指借助圖形等直觀手段進行思考和理解的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是指進行準確、快速的數學計算的能力;數據分析是指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的能力[1]。
(二)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能讓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提煉出數學概念和模型,比如從購物場景中理解數字和運算關系,為他們今后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打下基礎;邏輯推理素養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清晰地思考和表達,通過分析數學問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聯系,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升思維的嚴謹性;數學建模素養可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規劃時間、分配資源等,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直觀想象素養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圖形等直觀方式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激發學習興趣;良好的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素養可使學生準確、高效地處理各類數據和進行計算。
二、“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可通過設計任務,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建構知識,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理論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提高學習效果[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任務進行合作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利用任務來驅動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應設計主目標任務、呈現支線任務,并選擇二次生成任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三、“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步驟
(一)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應精心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主目標任務。其中,主目標任務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綜合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教師應根據主目標任務設計探究途徑,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方向。
(二)課堂教學
1.初步探究
教師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人數適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合作學習。然后,教師向學生展示主目標任務,組織學生開展學科初步探究。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
2.范例引路,實踐操作
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小組進行范例展示,讓學生了解如何圍繞主目標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在展示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和合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依據范例進行實踐操作,相互合作,從而完成主目標任務。
3.成果匯報
完成任務后,各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向同學分享思考過程和實踐經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數理總結,助力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
4.拓展延伸
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主目標任務,結合個人學習收獲,開展頭腦風暴。學生可以通過追問解答、問答出題等形式,拓展延伸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高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5.呈現支線任務
教師根據學生的質疑和討論,提煉關鍵問題和知識點,并將其作為支線任務呈現在黑板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支線任務進行深入探究和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6.二次生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支線任務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二次生成任務。如此,引領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探究,進一步強化他們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步驟
四、“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實踐中的應用案例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教學為例。在教授“圓的周長”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采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開展課堂教學。
(一)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主目標任務:如何測量圓的周長?其次,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圓形的紙片、繩子和尺子,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同時,教師為學生設計多種探究途徑,如采用滾動法、繞線法等測量圓的周長。
(二)課堂教學
1.初步探究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學生積極動手操作,有的用滾動法,將圓形紙片在桌子上滾動一周,然后測量滾動距離,從而得出圓的周長;有的用繞線法,用繩子繞圓形紙片一周,然后測量繩子的長度,從而得出圓的周長。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在為學生提供指引的同時,尋找能夠作為范例展示的小組。
2.范例引路,實踐操作
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小組進行范例展示,讓學生了解如何用滾動法和繞線法測量圓的周長。在展示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和合作方法,比如如何準確測量距離或長度,如何記錄數據,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等等。然后,學生依據范例進行實踐操作、相互合作,借助滾動法和繞線法測量出圓的周長。
3.成果匯報
完成實踐操作后,教師引導各小組進行匯報,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思考過程和實踐經驗。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數理總結,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4.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主目標任務,開展頭腦風暴。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其中,有的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如何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如此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5.呈現支線任務
教師根據學生的質疑和討論,提煉關鍵問題和知識點,并將其作為支線任務呈現在黑板上。例如,如何根據圓的周長求直徑和半徑?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支線任務進行深入探究和交流。如此,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與圓相關的知識,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6.二次生成任務
教師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將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二次生成任務。例如,已知圓的周長和半徑,如何求圓的面積?已知圓的面積和半徑,如何求圓的周長?如此,學生能夠在課后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進一步強化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五、應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反思
(一)存在問題
在“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第一,任務設計不合理:任務設計過于簡單或復雜,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任務缺乏趣味性和挑戰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小組合作效果不佳: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第三,教師指導不到位: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和客觀,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第四,時間管理不善:任務完成時間過長或過短,影響教學進度和效果;學生在拓展延伸和二次生成任務環節,花費時間過多,導致課堂教學無法按時完成。
(二)應對策略
1.優化任務設計
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綜合性的任務。其中,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任務應具有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2.加強小組建設
教師應加強小組建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具體而言,第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合理分組;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小組內各成員的職責和分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第三,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機制,如小組討論規則、匯報展示方式等,從而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3.提高教師指導能力
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學生把握正確探究方向,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指導能力。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巡視指導,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
4.合理安排時間
合理的時間管理則能培養學生的時間規劃意識和高效學習習慣,助力他們全面成長。教師應基于教學實際情況,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的難度,合理安排和調整教學時間。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提高任務完成的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任務牽引 合作學習”模式,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朱宣靜.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8):50-52.
[2]于晶晶.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深度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與實施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3(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