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旨在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語篇教學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此,文章對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路徑展開探討。
【關鍵詞】語篇教學;思維品質;小學英語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通州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依托語篇培養農村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TZGH/2021/128)相關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楊寅寅(1998—),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川港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1]。其中,思維品質的培養對學生具有深遠意義,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發展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英語語篇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提升思維的發散性、邏輯性、批判性、深刻性等。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借助語篇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
一、問題導入,激活發散思維
在開啟語篇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導入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帶著問題閱讀語篇。這可以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建立生活實際與語篇內容的聯系,從而對語篇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In the library”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語篇的標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猜測Story time板塊語篇的大概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如“Did you go to the library?”“What did you do in the libra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brary environment?”“Did you encounter any uncivilized behavior in the library?”“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and can't do in the library?”,等等。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先進行短暫的討論,再在課上進行分享。學生通常會答出“The library is for reading books.”“The library is quiet.”“There can be no noise in the library.”之類的答案。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討論的熱烈程度判斷學生的專注度,確保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再引導學生回歸課本:“Now let's see what today's characters do in the library.”,讓學生帶著任務“What the characters do?”仔細閱讀語篇。
語篇中,Liu Tao在圖書館大喊大叫、奔跑、吃零食、睡覺,最后都被Yang Ling及時制止。通過閱讀語篇,學生可以知道,在圖書館不能大喊大叫、奔跑、吃零食以及睡覺。為了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經歷,讓學生辨析故事中的行為是否適合出現在圖書館,或是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行為在圖書館是不文明的行為。
課前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細致地閱讀語篇,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設計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有利于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積極踴躍地思考和回答,實現思維品質的發展。
二、拆解結構,強化邏輯思維
梳理語篇的脈絡結構,挖掘文本細節,是學生理解語篇的必要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發展思維品質的有效方式[2]。通過對語篇結構的拆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明確語篇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Good habit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Story time板塊的語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Wang Bing的好習慣;第二部分介紹Liu Tao的好習慣和壞習慣;第三部分講述的是Wang Bing和Liu Tao上學路上發生的小故事。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語篇每一個部分的結構進行拆解。以第一部分介紹Wang Bing的好習慣為例。語篇先以“Wang Bing is a good boy.He has many good habits.”作為起始,告訴讀者Wang Bing有很多好習慣,再對Wang Bing的好習慣進行詳細介紹。這是典型的總分式結構,即將開頭作為總領句,先引出語篇的主要內容,再進行詳細介紹,結構明了,邏輯清晰。
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語篇,再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Why is Wang Bing a good boy?”學生可能會回答:“Because he has many good habits.”。教師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提問:“What are his good habits?”,以此讓學生明確語篇的結構,同時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語篇的第二、第三部分時,教師可以將兩者聯系起來,提問:“為什么Liu Tao會撞到柱子?”在學生答出答案“Liu Tao晚上睡得晚,導致第二天早上很困,精神不佳”后,教師可以再次提問:“為什么Liu Tao晚上很晚才睡?”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學生在第二部分中細致地尋找才能得出。這兩個問題很好地將第二、第三部分的內容聯系起來,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拆解語篇結構是一個重要的閱讀技巧,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語篇的結構布局,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根據問題定位答案所在的段落,提高閱讀效率,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三、任務驅動,培養分析思維
教師可在語篇教學過程中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能夠讓學生產生閱讀和探究的興趣[3],成功解決問題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At weekend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問:“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weekend schedule of several people?”,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語篇。這個任務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語篇主要介紹Mike、Su Hai、Helen三人在周末時的活動。
在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可以布置第二個任務—read and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What does Mike do at weekends?What does Su Hai do at weekends?What does Helen do at weekends?”,讓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語篇,同時梳理語篇內容,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深入探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usually、often、sometimes、always這幾個語篇中出現的副詞回答問題,讓學生了解頻率副詞的使用規則,進一步掌握語篇中的語法。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學生可以知道:“Su Hai usually visits her grandparents and have dinner with them at weekends. Helen always has dancing lessons and sometimes goes to the cinema. Mike usually play football with Liu Tao and sometimes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family.”,從而對語篇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第三個任務:“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s?”,并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前兩個問題都是基于語篇內容提出的,學生通過閱讀語篇內容就可以找出答案,而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針對語篇內容講述自己的理解,需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才能作答。比如:根據Su Hai的周末活動,學生可以看出Su Hai一家人都非常孝順,他們經常會去祖父母家一起享受周末;Su Hai介紹完后,Mike給出的反饋是他的祖父母家在英國,他們常常會在周末的時候在網絡上聊天,可知Mike一家人也經常會與祖父母聯系;Helen經常去上舞蹈課,偶爾與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可知Helen的父母很重視培育Helen的藝術素養;Mike經常找Liu Tao踢球,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并且愛好踢球。上述三個任務在難易程度和復雜程度上都呈遞進關系,能夠讓學生一步一步對語篇內容有更細致的了解,促進學生分析思維的發展。
任務驅動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有意義地思考,逐步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布置引導性的任務,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對比分析,培養批判思維
不同的語篇之間可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的語篇,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識和語篇背后的深層含義,思考其異同之處,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例如,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At Christmas”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的語篇講述了Mike一家的圣誕節慶祝活動:一是家人朋友之間互相贈送禮物;二是買禮物裝飾圣誕樹;三是在除夕夜將襪子放在床頭,等待禮物;四是在圣誕節當天拆開禮物,吃一頓大餐。而六年級上冊恰好也有一個單元“Chinese New Year”,介紹了中國人過春節的一些習俗,如提前買新衣服、制作湯圓、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長輩給小輩紅包、看舞獅、看煙花等。這兩個節日恰好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典型代表,教師可以將這兩篇語篇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對比分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What is the origin of Christmas?What is the origin of Chinese New Year?What are the customs of Christmas?What are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How do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How do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從而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寬國際視野。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系。比如,西方人過圣誕節時,會互相贈送禮物,而中國人過春節時,長輩會給小輩紅包;西方人過圣誕節時,全家人會一起享用大餐,中國人過春節時,全家人也會相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教師建立語篇間的聯系,可以加強學生對語篇的記憶和理解,加深學生對這兩個節日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Why do we set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Why do we stick couple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Why do they put stockings on their bed at Christmas?”,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思維獲得寬度和廣度上的拓展,實現思維品質的發展。
對不同語篇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識,加深跨文化認知,同時學生還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拓寬思考方向。
五、改寫語篇,增強創新思維
為了深化學生對語篇內涵、價值與意義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改寫語篇的任務,一方面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可以借助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的“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單元來設計改寫任務。該單元Story time板塊的語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裁縫給國王制作了一件神奇的衣服,聲稱只有聰明的人能看見,國王于是“穿著”新衣服全城巡游,人們都夸贊衣服美麗,只有一個小孩說出了實話:國王沒有穿任何衣服。這篇故事告訴人們不要愛慕虛榮,要堅守正直誠實的品質。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改寫語篇的任務,讓學生通過重寫結局或對原有內容進行擴寫兩種方式來改寫語篇。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boy had not told the king the truth? Will the king wear this new clothes every day? Will the king finally learn the truth?”。這幾個問題能促使學生發揮想象和聯想,改變故事的走向。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What will the king do when he's caught?Will honest little boy be rewarded?What will happen to those two tailors?”。這幾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對語篇的留白部分進行擴寫,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有學生寫國王通過反思認識到了錯誤,從此勵精圖治,成了一個明君。具體如下。
When the king learned what his ministers told him,he was very surprised and angry.He realized that he had been tricked,and that it was someone he trusted who had fooled him.He commanded that the tailors be punished,and he also thought hard about what he had done wrong.And then,the king became more careful and wise.He became a good king.
完成對語篇內容進行改寫的任務需要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涵、價值與意義,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從而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此外,改寫語篇的任務可以深化學生對語篇內容、風格、結構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結語
總的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語篇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分析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提升,實現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玉婷.聚焦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J].小學生(上旬刊),2024(6):139-141.
[2]張佳麗.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2023(9):60-62.
[3]范艷榮.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23(4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