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浪潮的持續推進,提升幼兒園游戲教學質量,讓幼兒快樂地學習、成長,已成為當前幼兒園教育的核心任務。文章從革新教育理念和優化課程游戲兩個維度出發,闡述游戲化課程的重要性及教學策略,以期為幼兒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指導。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革新理念
作者簡介:趙越(1987—),女,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德勝第五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它不僅能為幼兒帶來歡樂,還是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如何巧妙地將游戲融入課程,使其既能滿足幼兒的娛樂需求,又能實現教學目標,是幼兒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為了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全面發展需求,落實游戲化課程,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還需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游戲化教學策略。
一、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重要性
(一)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培育團隊協作精神與社交能力
游戲化課程作為幼兒園集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培育幼兒的團隊協作精神具有深遠意義。根據著名教育學家維果茨基的社會互動理論,兒童在游戲中的合作與交流對其社會認知、情感發展及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影響[1]。在游戲化課程中,幼兒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與同伴緊密配合,共同完成任務。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信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
游戲化課程中的合作任務,如共同搭建積木、完成團隊拼圖等,要求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幫助。這種合作經驗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的團隊意識,還能使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關系,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和問題。在游戲中,幼兒能夠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協調不同立場,這些技巧對于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溝通技能與語言思維的提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游戲化課程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尤其是角色扮演類游戲。這類游戲能夠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克服羞怯心理。在游戲化課程的互動中,幼兒需要不斷與同伴進行溝通協商,這能夠促進他們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游戲化課程中的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在游戲中,幼兒需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并做出恰當的回應。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鞏固和拓展語言知識,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語言思維和溝通能力。通過語言實踐,幼兒能夠學會如何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何理解他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游戲化課程寓教于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理念相契合。在游戲化課程中,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索新知識、新技能,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游戲化課程通過創設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幼兒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或觀察實驗現象等多種方式,了解科學原理和自然現象。同時,游戲化課程還能夠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個性差異進行靈活調整,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游戲中體會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和成就感。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幼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自我決定理論中指出,當個體感到自己的行為是自愿的、有趣的,并且與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一致時,他們更有可能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二、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樹立革新理念,突出幼兒主體地位
1.以幼兒為主體,實現學習與娛樂的和諧共生
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指出,教育應關注個體的多元化發展,而游戲化課程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形式。幼兒作為游戲化課程的主體,其興趣和需求應成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應深入探究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圍繞其興趣點和生活經驗來精心構建游戲化課程,確保課程既充滿趣味性,又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
教師應以趣激趣,通過創設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游戲,將學習內容融入游戲情境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借鑒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游戲材料,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富有層次性和挑戰性的游戲化課程。教師可以通過逐漸提高游戲的難度,引導幼兒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滿足每個幼兒的獨特發展需求,進一步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2.發揮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作用,構建積極的學習生態系統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2]。在游戲化課程中,教師需在游戲規則的講解、分組安排、進程把控及幼兒情感支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確保游戲順利進行,為幼兒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教師應注重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深入了解其學習需求和困難,并給予其指導和支持。例如,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提供適當的提示和幫助,引導幼兒思考并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增強其自信心和堅持的動力。當幼兒在游戲中取得進步或表現出色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讓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
(二)優化課程游戲,提升教學效果
1.發揮團隊力量,增強幼兒存在感與主體性體驗感
在幼兒教育中,團隊游戲不僅能夠促進幼兒之間的社交互動,還能夠增強幼兒的存在感和主體性體驗感。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個體在團隊中的定位和存在感對其行為和心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對于幼兒而言,團隊游戲是他們構建自我認知、形成社會關系的重要載體。
在團隊游戲中,幼兒通過與同伴互動,可以逐漸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找到在團隊中的定位。這種定位是幼兒獲得存在感的基礎,也是他們發揮主體性、積極參與活動的前提。為了增強幼兒的存在感和主體性體驗感,教師在設計游戲化課程時,應注重團隊游戲的設置,通過合理的分組和任務分配,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分組,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伙伴,共同完成任務。在團隊游戲中,教師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互相合作,讓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團隊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并在團隊中與其他角色進行互動,共同完成游戲任務。通過這樣的團隊游戲,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樂趣,還能夠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強存在感和主體性體驗感。同時,教師在團隊游戲中還應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例如,在團隊討論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傾聽其他幼兒的意見,共同協商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幼兒能夠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尊重他人的觀點,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
2.結合多種游戲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與動力
傳統的幼兒游戲形式往往比較單一,容易導致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逐漸減弱。為了進一步提升游戲化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多種游戲形式,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具體而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興趣特點,靈活選擇和設計游戲形式,將多種游戲形式有機地融入課程中。
教師可以借鑒一些成功的游戲化教學策略,如設置游戲化學習任務、游戲化獎勵機制等,并將這些策略與多種游戲形式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角色扮演、競賽、猜謎等多種游戲形式,設置游戲化學習任務,也可以設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游戲化獎勵機制,如獎勵貼紙、小禮物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表現自己的才能,讓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求,設計一些新的游戲形式,以豐富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將傳統的體育游戲與音樂游戲相結合,設計富有節奏感和動感的新型游戲;或者將故事講述與角色扮演相結合,讓幼兒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這種創新性的游戲形式能夠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游戲、表現自己。
此外,教師在結合多種游戲形式時,還應注重游戲的挑戰性和層次性。游戲過難或過易都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游戲的進展情況,適時調整游戲的難度和層次,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游戲中獲得挑戰和成就感。這種層次性的游戲設計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還能夠促進他們在游戲中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三、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教學實踐—以角色扮演游戲“小小超市”為例
(一)科學分組,確保團隊能力均衡
在“小小超市”角色扮演游戲的籌備階段,教師根據幼兒的性別、性格、社交能力等多維度因素進行了科學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幼兒性格互補、能力均衡,促進他們在游戲中的互動與合作。這樣的分組策略旨在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游戲環境,讓他們在游戲中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教師還精心挑選小組長的人選。教師觀察幼兒在日常活動中的表現,選擇展現出較強組織能力和領導潛質的幼兒擔任小組長。小組長負責游戲的籌備工作,如確定超市的貨架布局、商品種類和價格等。他們需要與小組成員充分溝通,確保每個成員都能理解并接受這些決定。
(二)賦予自主權,營造輕松的游戲氛圍
在“小小超市”游戲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自由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如收銀員、售貨員、顧客等。教師為每個角色準備了相應的服裝和道具,讓幼兒能夠更投入角色扮演。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不同角色的特點和工作內容,幫助幼兒更全面地理解角色。
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教師在游戲區域布置模擬超市的場景,設置貨架、收銀臺、購物車等,播放輕松的背景音樂,讓幼兒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超市中。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幼兒的參與熱情被極大激發,他們積極地投入游戲,享受角色扮演帶來的樂趣。
在游戲中,幼兒展現出極高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詮釋角色。例如,扮演收銀員的幼兒認真地核對商品價格并找零,還禮貌地對顧客說:“您好,一共是5元,請付款。”扮演售貨員的幼兒則熱情地推薦商品,并主動與顧客溝通:“這個玩具車很有趣,可以前進和后退,您想試試嗎?”扮演顧客的幼兒則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商品,并與售貨員進行友好的交流:“我想買這個娃娃,多少錢?”
(三)明確規則,保障游戲秩序
在游戲開始前,教師詳細講解“小小超市”的游戲規則和要求,如顧客需要排隊付款、售貨員需要禮貌待客等。教師還強調游戲中的安全注意事項,確保幼兒能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游戲。
在游戲中,教師適時引導幼兒。例如,當幼兒出現爭執時,教師引導他們通過溝通解決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這樣解決,你先聽聽他的想法,然后告訴他你的觀點。”同時,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進展,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確保游戲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進行。
通過明確規則,教師既保證了游戲的秩序性,又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在游戲中不僅學會了溝通、合作和解決問題等社會技能,還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也通過觀察和引導,更好地了解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據此調整了今后的游戲化教學策略。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是提升幼兒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致力于優化游戲化課程設計,教師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菊梅,莫馨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的現實問題與改進策略[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38(4):43-49.
[2]劉新.試論幼兒園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科技資訊2020,18(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