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五育融合”的教育體系,是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但要實現“五育融合”,教師不能只是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簡單地拼湊起來,而是要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內容有機融合、相互滲透。文章分析了開展“五育融合”的生活化陶藝課程的多方面策略,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討論教師應如何引導幼兒科學參與教學活動,逐步推動幼兒綜合能力發展。
【關鍵詞】“五育融合”;幼兒園教育;陶藝課程;生活化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五育融合’視域下幼兒園生活化陶藝課程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Q23-09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麗蓉(1992—),女,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實驗幼兒園。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生活化陶藝課程具有多方面作用,能夠促進幼兒均衡發展。在完成陶藝作品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這有利于他們的情感發展。與此同時,陶藝課程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與實踐能力,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幼兒園陶藝課程具有趣味性強等特點,幼兒可以在這樣的課程中開心地玩耍,順其自然地掌握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開設“五育融合”的生活化陶藝課程,進一步完善幼兒園的園本課程體系建設,從多個方面推動幼兒健康成長。
一、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的多方面意義
首先,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為了順利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多方面知識。在組織多種類型的陶藝活動后,教師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科研意識和能力也會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幼兒園會適時開設相應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了解陶藝知識以及開設陶藝課程的要點,這也有利于形成一支業務精、能力強、作風硬、會創新的教師隊伍[1]。
其次,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有助于幼兒綜合素質提升。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幼兒不僅可以感受到陶藝之美,還會對生活之美產生更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幼兒會積累豐富的體驗,鍛煉多方面能力,逐步形成樂學善思、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品質。
最后,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親子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在家或者在幼兒園共同制作陶藝作品。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也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資源。
二、在幼兒園“五育融合”教育中打造生活化陶藝課程
(一)制訂科學目標,學習優秀教學案例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師在堅持“五育并舉”時,要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教師在打造“五育融合”視域下的生活化陶藝課程時,應認真學習《意見》內容,關注幼兒的實際需要,注重課程與生活的連接,確保幼兒在實踐中收獲真實的體驗,學到有用的知識,得到一定的鍛煉[2]。
在《意見》的指導下,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幼兒園”)教師確定了“聰慧心智、純美心靈、動手實踐”的生活化陶藝課程教學目標,并將產生健康情感、采取積極行動、形成良好品德作為教學導向,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陶藝之美、獲得趣味體驗,然后將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在制訂生活化陶藝課程的教學目標后,教師還主動學習優質教學案例,對現有的生活化陶藝課程教學資源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科學的開發生活化陶藝課程資源的技巧。
為了打造滿足幼兒需求的生活化陶藝課程,幼兒園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課程建設,形成教師人人參與研討、個個想方設法、處處講陶玩陶的文化氛圍。教研組教師遵循從易到難、逐步提升的原則,制訂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陶藝活動計劃,帶領各位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陶藝活動,指導幼兒學習陶藝知識、制作陶藝作品。
(二)注重環境建設,營造良TgIlibY7+SxvoSbcAlEcp7xAPQyzBqp+xKF0DBapz4Y=好氛圍
良好的環境是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3]。在打造生活化陶藝課程時,教師也十分注重環境建設,期望讓幼兒沉浸在良好環境中,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且順其自然地從活動中吸收知識、積累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創造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師利用本地豐富的陶藝文化資源,在園內開辟了陶瓷展覽館,展示精美的陶藝作品和仿作。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教師帶領幼兒走進陶瓷展覽館細心觀察這些陶藝作品和仿作,讓幼兒感受陶藝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陶藝之美的感性認識,產生對美的向往與遐想。在幼兒園的大廳、走廊等處,教師還布置了“青花亭”“玩泥站”等觀賞游玩區域,粘貼精美陶藝作品的圖片,配上生動、簡潔的文字和符號,幫助幼兒理解陶藝文化,欣賞千姿百態的陶藝作品。在教室的墻壁上,教師張貼本地具有代表性的陶藝作品的圖片,并介紹手工制作陶藝作品的流程;在教室一角,教師則擺放各式各樣的陶瓷茶具、陶瓷杯、陶瓷花瓶、泥娃娃、陶瓷儲蓄罐,打造“陶瓷工藝角”,同時在一旁放置顏色、質地、軟硬不一的陶泥和泥工板、刻刀、刮板、繩子、轉盤等制作陶藝作品的工具,方便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陶藝作品。
打造良好環境后,教師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組織了形式眾多、內容豐富的活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展開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陶藝創作,使幼兒收獲自信心、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開展趣味活動,優化課程設計
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教師還通過趣味活動引導幼兒感受陶土的質感、學習基本的陶藝技能,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幼兒園教師打造的生活化陶藝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為陶藝的基本知識和制作陶藝作品的基本技巧,如處理陶土、給陶藝作品做造型和上釉等。在幼兒掌握知識和技能后,教師會組織一些簡單的陶藝作品制作活動,如制作陶瓷小動物擺件、陶瓷花瓶等。在組織課程活動時,教師注重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并且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指導幼兒深入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認真專注、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
例如,在組織以“陪伴”為主題的陶藝作品制作活動時,教師在簡單示范后,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制作富有個性的陶藝作品。在活動中,教師先簡單講解揉、搓、捏、貼、刻、壓、粘等制作陶藝作品的手工技法,再鼓勵幼兒動手嘗試,創作屬于自己的陶藝作品。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運用講故事、展示道具等手段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進行表達和創造。除此之外,教師在組織生活化陶藝課程時,也十分注意營造能夠激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境。教師主動在桌子上擺放精美、可愛且容易制作的陶藝作品,并在黑板上粘貼陶藝作品的圖片,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確保幼兒在制作陶藝作品時有豐富的思路。
在生活化陶藝課程中,教師還會主動引導幼兒觀察和表達。在教授陶藝知識的課程中,教師拿出許多優美的陶藝作品,引導幼兒觀察這些陶藝作品的形態、色彩和紋理,鼓勵幼兒通過繪畫或口頭表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此后,教師再組織實踐活動,讓幼兒從自己獲得的感悟出發,動手制作陶藝作品。陶瓷藝術成就于材料、技法、燒造的相得益彰,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能夠初步理解陶瓷藝術的意境,并且能夠充分鍛煉動手能力和創造力[4]。教師還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然后向同學和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讓幼兒從他人的認可和鼓勵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在這樣的生活化陶藝課程中,幼兒創作出多種多樣獨具特色、富有童趣的作品:有幼兒捏出形象生動的陶瓷小動物擺件;也有幼兒制作了精致小巧的陶瓷玩具;還有幼兒創作了極具創意的陶瓷拼貼畫。
(四)整合課程資源,建設課程資源庫
在打造生活化陶藝課程時,教師也十分注重建設完善的課程資源庫,以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5]。幼兒園教師打造的生活化陶藝課程資源庫包括教學資源和幼兒作品兩部分,其中教學資源主要是教師上課時使用的教學課件、圖片、陶藝作品等,幼兒作品庫則由幼兒平時在實踐活動中完成的優秀作品組成。在收集幼兒制作的優秀作品后,教師將這些作品小心地存放在倉庫,并拍攝照片,記下幼兒的創作感悟。
考慮到幼兒園所在區域德化縣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幼兒園教師在收集教學資源時,著重收集有關德化陶藝文化的故事,以及彰顯德化陶藝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實際開展教學時,教師根據這些教學資源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使幼兒通過陶藝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五)反思課程活動,提升活動效果
在進行實踐嘗試后,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比如教師發現幼兒已經掌握制作陶藝作品的基本技法后,主動增加了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陶藝作品制作項目,以滿足幼兒繼續探索的需求。
除此之外,教師還鼓勵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陶藝知識,幫助他們掌握相對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介紹陶泥和瓷土知識的課堂上,教師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陶泥和瓷土有什么特點嗎?放進水里后,瓷土會產生什么變化呢?陶泥呢?”接下來,教師鼓勵幼兒在小組內一同觀察、觸摸陶泥和瓷土,然后將陶泥和瓷土放在水里,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并在小組內歸納、總結陶泥和瓷土的特點。由于這個任務難度較大,教師會適時幫助幼兒梳理他們觀察得到的結果,并及時稱贊幼兒。參與這個小組探究活動后,幼兒不僅會學到科學知識,還會初步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六)組織家園協作活動,增進親子關系
為了進一步發揮生活化陶藝課程的作用,幼兒園教師還積極組織家園協作活動。家長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支持者,他們的支持和配合能夠顯著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效。因此,在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后,教師積極地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并鼓勵家長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和教師一起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更多幫助。
例如,幼兒園組織了“親子研學陶藝之旅”,教師和家長溝通后,邀請家長來園,和幼兒一同欣賞陶藝作品,并根據與幼兒商量的結果,繪制草稿、制作陶藝作品。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可以和家長充分溝通,從而對陶藝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根據“五育融合”理念開設生活化陶藝課程,在教會幼兒知識、培養幼兒審美品質的同時,讓幼兒得到充分鍛煉。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實際學習情況優化生活化陶藝課程的辦法,并著力提升生活化陶藝課程的趣味性,加強生活化陶藝課程與幼兒實際生活的聯系,讓生活化陶藝課程充分發揮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偉.淺談幼兒園陶藝課程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28-129.
[2]唐桂珍.幼兒園陶藝課程與教學的實踐初探[J].考試周刊,2021(47):167-168.
[3]李麗珺.幼兒園陶藝課程常見問題與對策[J].家長,2022(24):135-137.
[4]魏利環.陶藝在幼兒園美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4):70-72.
[5]寇玲玲.談幼兒園陶藝園本課程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3(2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