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益智游戲是一種鍛煉學生腦、手、眼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途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引入益智類游戲,規劃設計益智游戲活動,創設益智游戲環境,開發益智游戲資源,進一步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動腦思考能力,強化幼兒思維敏捷性與靈活性,助力幼兒全面發展?;诖?,文章從游戲資源開發、游戲活動設計、游戲教學指導等幾個層面出發,針對益智類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策略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益智類游戲;幼兒教學;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馬淑琴(1983—),女,甘肅省莊浪縣第一幼兒園。
在新時期,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推進對于幼兒教學的要求更高,需要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五育協同化、一體化發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益智類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游戲活動,具有多樣性、交互性、邏輯性等特點,教師利用益智類游戲開展教學,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敏捷性、思維靈活性,助力幼兒手眼腦協同發展。因此,在組織實施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成長和發展需求,根據幼兒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設計多元化的益智類游戲,開發與整合益智類游戲資源,為幼兒提供學習、思考的機會和平臺,助力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開發益智類游戲材料,豐富材料內容
(一)結合幼兒感官體驗,開發游戲材料
益智游戲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獲取更多信息,訓練幼兒的感知覺器官。在益智類游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感官體驗需求,開發與挖掘感官類游戲材料,為幼兒游戲活動提供助力,豐富幼兒的感官體驗,提升幼兒觀察的敏銳性[1]。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各種顏色卡片、味覺筒、可以敲響的玩具、橡皮泥等,訓練幼兒的視覺、味覺、聽覺與觸覺等多個感官。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發游戲材料
幼兒游戲活動參與興趣與積極性是影響游戲活動實施質量的關鍵因素。在益智類游戲活動規劃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發游戲活動材料,借助游戲材料吸引幼兒注意力,逐步提升幼兒游戲活動參與興趣與主觀能動性,讓幼兒樹立“要玩、想玩”思想。例如,在組織“做毛毛球粘貼畫”這個益智類游戲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小毛球,鼓勵幼兒將小毛球粘貼在一起,制作一幅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圖畫。又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小珍珠、絲帶等物品,要求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組合,設計各種圖形,借此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與動手能力。
(三)根據幼兒能力水平,開發游戲材料
幼兒成長與發展具有規律性特點,在益智類游戲材料選擇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能力水平存在的差異,選擇難度適中的游戲材料,既要避免材料過于復雜,使得幼兒出現失敗感,也要避免材料過于簡單,使得幼兒出現枯燥感。教師保證益智類游戲材料的針對性,能夠提升幼兒參與主動性。例如,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準備樹葉、樹枝、石頭等各種自然材料,指導幼兒觀察材料,明確掌握材料的本質特點,并將材料制作成為書簽、卡片等;對于中班幼兒,教師可以提供小汽車、小玩偶等材料,指導幼兒從多個層面、多個視角觀察材料,明確掌握材料的特點;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則可指導幼兒觀察各種小動物,讓幼兒指出動物的特點等,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深刻認識與探究世界[2]。
二、根據幼兒教學需求,設計多元化益智類游戲活動
(一)設計手眼協調益智游戲,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是幼兒教學的核心任務與重要目的。在游戲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培養任務、幼兒教學需求,規劃設計手眼協調類益智游戲,指導幼兒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助力幼兒手眼協調發展[3]。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挑冰棍”的游戲活動,游戲活動規則為:隨機選擇一根冰棍,在不碰到、不移動其他冰棍位置的基礎上,挑動冰棍,將疊加在一起的冰棍分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需要保證自己的手眼協調,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仔細觀察冰棍的位置。首先,仔細觀察冰棍所處的位置、分布情況,從比較容易挑動的冰棍入手,挑走外圍的冰棍,再嘗試挑動中間疊加的冰棍;其次,在挑取冰棍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外部的干擾,手部始終保持穩定狀態,避免其他冰棍晃動;最后,在冰棍選取過程中,深入評估分析,確保每一次拿取的精準性。這樣的游戲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開發幼兒的大腦智力,還可以培養與訓練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偟膩碇v,“挑冰棍”游戲操作簡單,對于場地、材料沒有過多的要求,與幼兒認知能力與思維符合,可以促進幼兒手眼一體化、協同化發展。
(二)設計合作交互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能力是幼兒必須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培養幼兒的合作學習能力與交互能力,可以讓幼兒相互幫助、引領與進步,提升幼兒學習信心與榮譽感,對于幼兒未來學習與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合作交互益智游戲,為幼兒提供交流互動、創新創造的機會和平臺,讓幼兒合作完成游戲活動,助力幼兒協同發展和成長[4]。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翻繩”游戲活動,將幼兒分為兩人一組,要求他們嘗試設計全新的繩子樣式,與同伴一起翻出花樣不同的繩子,在翻繩過程中學會合作與交流互動,提升幼兒翻繩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發展幼兒合作能力。又如,教師可以設計“搭三角形”益智游戲。首先,教師將班級幼兒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5—6人,鼓勵與指導幼兒手牽手搭成一個三角形。其次,教師隨機發出指令,要求幼兒跟隨指令前進或者后退,比如教師發出“向后走三步”的指令之后,組成三角形的小組需要向后走三步。在這一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指令具有隨機性特點,為了保證行動一致、步伐統一,幼兒需要仔細傾聽教師發布的各種指令,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與同伴合作互動,互相幫助與支持。這個益智游戲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注意力,還可以強化幼兒互動能力、合作能力,豐富幼兒益智類游戲活動感悟與體驗,為幼兒后續知識學習提供助力。
(三)設計思維探究類游戲,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為進一步提升與強化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激活幼兒的思維,教師需要以幼兒的腦力智力開發為切入點,規劃設計思維探究類游戲活動,借助游戲指導幼兒進行反復推理分析、總結和歸納游戲活動規律,鍛煉幼兒的智力與腦力,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已有的認知思維與能力水平,設計“紙牌接龍”游戲活動。這一游戲具有思維性、邏輯性、推理性等特點,要求幼兒根據紙牌的顏色、數字與花色等,選擇多元化、多樣化的接龍模式,既可以提升幼兒的智力、腦力,又可以提升幼兒對紙牌游戲的認識和了解。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區分紙牌的顏色,選擇不同顏色的紙牌進行接龍。中大班幼兒已經接觸了數字,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識別和判斷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按照紙牌的花色進行接龍,比如用黑色梅花接龍;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中大班幼兒按照“紙牌數字+花色”的組合形式進行紙牌接龍,比如根據黑桃4、方塊4、梅花4與紅桃4的順序接龍。通過設計趣味化的“紙牌接龍”游戲,教師可以鍛煉與培養幼兒數字、顏色識別能力與反應能力。
(四)設計競技類游戲,激活幼兒競爭意識
競技游戲是提升幼兒活動能力、思考能力,培養幼兒成就感、榮譽感與獲得感的重要舉措,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具有益智性、交互性等特點的競技游戲 ,為幼兒提供比拼的平臺,開發幼兒的智力、腦力,為幼兒學習和成長提供助力。
例如,教師可以規劃設計“認識交通工具”益智游戲。教師將幼兒劃分成為紅色與黃色兩個隊伍,要求兩個隊伍的幼兒通過查閱資料、閱覽繪本、咨詢家長與教師等各種方式,找出水陸空相關的交通工具,并說一說自己認識的交通工具,指出不同交通工具的特點。在這一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競爭機制,為答案精準、答案數量比較多,并且有效介紹交通工具的小組提供一定的獎勵,賜予其“最佳小組”的稱號。又如,教師還可以設計“爭當駕駛員”的益智游戲。首先,教師為幼兒準備頭飾與其他裝飾品,讓幼兒扮演汽車駕駛員。其次,教師在幼兒園或者教室內設置各種停車、開車標識等,并且發出不同的指令,要求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停車,若是停車不合理、不精準,扣1分,若是停車精準,則加1分。游戲活動結束之后,分數較多的幼兒可以獲得“最佳駕駛員”的稱號與一定的物質獎勵。教師通過創設競賽類益智游戲,為幼兒提供競賽機會,能夠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競爭風氣,逐步提升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做好教師教學指導,提升益智類游戲活動實施質量
(一)仔細觀察游戲,及時有效指導幼兒
教師是益智類游戲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促進者與引導者。為保證益智類游戲活動能夠高質量落實,進一步發揮活動價值,在益智類游戲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及活動狀態,根據幼兒益智游戲參與表現、能力水平等,及時有效地指導幼兒,適時干預,提升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競爭能力,助力幼兒進一步發展。
首先,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益智類游戲活動參與情況。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認知有一定的區別,教師需要樹立發展眼光、發展視野,記錄幼兒游戲活動參與情況、游戲活動參與積極性,并積極主動反思與回顧,為后續益智類游戲活動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其次,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實時有效的指導。部分幼兒能力水平弱、認知能力欠缺,在游戲活動參與過程中,極易遇到各種問題與困境,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幼兒的心態、思想和情緒,還會降低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質量。對此,教師需要根據幼兒游戲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幫助,比如在幼兒不了解、不認識游戲規則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角色動畫視頻,展示游戲規則。最后,教師要合理介入,保持幼兒專注力。在幼兒陷入困境之后,教師要基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培養,鼓勵與指導幼兒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問題,在幼兒多次嘗試仍舊沒有進展的情況下適時介入,為幼兒提供支持與幫助,讓幼兒獲取良好的游戲活動
體驗。
(二)合理開展教學評價,豐富幼兒游戲體驗
教學評價可以進一步激活幼兒游戲活動參與興趣,激發幼兒游戲參與動力,提升幼兒專注水平。因此,在益智類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融入評價手段,根據幼兒游戲活動表現、游戲活動成果等,采取多元化評價手段,及時有效評價幼兒。一是引入作品取樣法教學評價手段,選擇幼兒益智游戲活動中沒有完成的作品或者已經完成的作品,利用手機與相機等拍攝與保存作品,鼓勵與肯定幼兒的游戲成果,贊揚幼兒的優秀表現。二是合理開展鼓勵式評價手段,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或者分享作品時,實時、有效地鼓勵幼兒,表揚與贊美幼兒在游戲中的專注行為,培養幼兒的能動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益智類游戲活動過程錄制下來,上傳到智慧學習平臺供家長觀看、欣賞,讓家長及時有效評價幼兒,肯定幼兒優秀表現,贊揚幼兒的創意,進一步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將幼兒教學與益智類游戲活動有機結合,組織設計多元化的益智游戲,可以提升幼兒動手實踐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合作互動能力,激發幼兒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助力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開發益智類游戲資源,規劃設計益智類游戲活動,創設益智類游戲平臺,做好游戲教學指導,提升幼兒游戲活動參與成效,豐富幼兒游戲活動參與體驗。
【參考文獻】
[1]高紅. 淺談中國傳統益智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J].好家長,2023(21): 9-11.
[2]李藝杰. 跳一跳,玩轉童年益智游戲: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探索幼兒益智區深度游戲的指導策略 [J].天津教育,2022(16): 63-64.
[3]周曉林.基于民間益智游戲滲透下幼兒一日活動的開展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0(8): 21.
[4]仇文燕.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民間益智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發展 [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