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游戲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幼兒具有身心發展不成熟、認知能力不足等特點。相比于其他游戲模式,自主游戲模式更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行為特點。文章基于幼兒園游戲教學,分析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對幼兒實施行為觀察的重要性,在闡述幼兒自主游戲模式行為觀察類型的基礎上,總結了幾點策略,以期為其他幼兒教師提供參考,切實提升幼兒園自主游戲教學成效。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自主游戲模式;行為觀察;游戲教學
作者簡介:楊旭艷(1981—),女,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安口幼兒園。
在幼兒園階段,自主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學習方式。然而,若想保障游戲效果,幼兒需要在游戲中有良好的表現。為此,教師要對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表現加以觀察,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全面解讀幼兒的行為,確保幼兒能理解游戲內容,全身心投入游戲,積累豐富的自主游戲經驗和生活常識,實現成長和發展。
一、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對幼兒實施行為觀察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自由選擇游戲種類,并在游戲過程中自發地進行互動和交流。在自主游戲模式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行為觀察,了解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表現,關注幼兒的內在需求和個體差異,為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游戲教學指導建議,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對幼兒實施行為觀察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
(一)行為觀察是全面了解幼兒的必要手段
在幼兒園教學中,自主游戲并非純粹的游戲活動,其目標在于對幼兒的個性特征進行觀察研究,促進幼兒發展。通過觀察幼兒在各種自主游戲中的表現,教師可以了解幼兒身體和心理上的需求,了解不同幼兒的性格,以及他們在自主游戲中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制訂更有效的自主游戲指導策略,助力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獲得成長與發展。
(二)行為觀察是推進游戲教學的關鍵依據
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對于幼兒的教育基本上以“自主玩”為主。此種自主教育方式符合幼兒的年齡層次和心理特點,對幼兒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有助于幼兒的知識習得與習慣養成。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教師應將幼兒的發展置于第一位,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根據幼兒的表現調整游戲難度,推動游戲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可以說,行為觀察是推進游戲教學的關鍵依據。
二、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幼兒自主游戲模式的行為觀察類型
(一)參與式觀察
參與式觀察是一種基于旁觀者角度的觀察方式。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導并提出意見,在有需要時介入游戲,能夠推動幼兒自主游戲的順利進行。在參與自主游戲時,教師應與幼兒溝通,了解其興趣愛好,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并且對幼兒予以肯定及鼓勵,從而提高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的興趣。在教師的陪伴和鼓勵下,幼兒能更加勇敢地面對困難,從而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2]。
(二)定區域觀察
所謂定區域觀察,指教師在特定的游戲空間中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如幼兒在玩沙時,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沙坑里的各種游戲行為,借助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將沙池中的游戲種類、玩法、游戲材料、不同幼兒的游戲喜好等信息加以記錄。通過對特定區域的觀察,教師可以發現幼兒在這一區域中喜愛的游戲類型和對游戲玩法的創新。
(三)整體及局部觀察
整體觀察是指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做粗略快速的觀察,以整體把握游戲進展以及游戲規則的落實情況。在整個觀察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幼兒是否遵守游戲規則、各個活動區域人數是否平衡、幼兒之間有無發生沖突及是否存在危險行為。局部觀察是指教師對某個幼兒或活動某一環節進行細致觀察。通過局部觀察,教師可發現幼兒在某一方面取得的進步或存在的不足,從而調整游戲教學模式和指導策略。
三、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幼兒自主游戲模式的行為觀察策略
(一)明確觀察目的,參與行為觀察過程
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在對幼兒實施行為觀察之前,教師應明確游戲觀察目的,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觀察及指導[3]。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有較為明確的目標意識,對“我應在何時介入游戲”“通過我的干預與引導,幼兒能獲得什么樣的體驗與發展”等問題有明確認知。例如,幼兒們在沙池中玩得不亦樂乎,挖了一條“小河”,一遍又一遍地往“小河”里灌水。但很快,水就沒入了沙地。幾個幼兒試了幾次都沒能在“小河”中灌滿水。有兩個幼兒認為無法在沙池中灌滿水,想要放棄游戲。此時,教師在一旁及時提示幼兒:“想一想,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材料解決問題?”一些幼兒立刻產生了興致,開始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幼兒利用收集到的PVC管狀材料,嘗試把池子里的水引到“小河”里,并在“河床”上墊了很多個塑料袋,避免水滲進沙池。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小河”終于暢通了!
在此次游戲中,教師的觀察及提示十分有效。當幼兒遇到問題,并且一直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游戲難以進行下去時,教師應適時指導幼兒找到解決辦法,讓游戲能夠順利進行。
(二)突出幼兒地位,提升自主游戲效果
為提升自主游戲效果,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發展的立場上思考,做好游戲準備和引導工作,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師應從幼兒的自然本性和個性化發展兩個角度出發,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幼兒實現個性化發展。幼兒園時期,幼兒身心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而戶外自主游戲能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促使幼兒實現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動畫片《小豬佩奇》中,小豬佩奇十分喜歡踩泥巴。踩泥巴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如今,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在雨天踏進積水或泥地中。如果教師能為幼兒打造一片泥地,讓幼兒在泥漿中快樂地玩耍,體驗玩泥巴的樂趣,能夠讓幼兒對這個世界有更清晰的認知。在玩泥巴游戲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確保游戲有序開展。比如,教師可以為幼兒制訂游戲規則,如不能推搡其他小朋友、不能用沾滿泥巴的手摸自己或他人的眼睛和嘴巴等,確保幼兒按照游戲規則開展游戲,從而有效提高自主游戲質量[4]。
(三)借助游戲材料,提供自主游戲支持
在自主游戲教學中,教師應觀察幼兒與游戲材料在游戲中的互動,依據幼兒的游戲表現,對幼兒予以指導。
在一次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材料自主開展游戲。由于當時是炎熱的夏天,因此教師將游戲地點選在有樹蔭的地方。游戲正式開始,幼兒各自挑選自己想要的材料,開始了自主游戲。比如,有的幼兒用木板在地上鋪了一條很長的路;有的幼兒用木板搭建自己喜愛的小房子;有的幼兒開始玩角色扮演游戲,身形較小的幼兒睡在用木板搭建好的小屋里,身形稍大的幼兒扮演母親的角色,舉著用木板搭成的“蛋糕”,對躺在床上的幼兒說:“這是我給送你的蛋糕,祝你生日快樂!”與此同時,教師對幼兒在游戲中的態度、表現等進行觀察、記錄(見表1),并予以幼兒適當的建議,幫助幼兒順利完成自主游戲,提高自主游戲效果。
自主游戲是一種能讓幼兒無拘無束玩耍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確保游戲氣氛輕松、游戲形式多樣,讓幼兒能自主地選擇自己想要的材料,通過游戲獲得經驗。
(四)創設游戲情境,明確幼兒游戲狀態
環境是一種重要的幼兒教育資源,教師應通過創設游戲情境來鍛煉幼兒的能力,讓其體驗與他人交流的快樂[5]。教師在觀察幼兒的自主游戲行為時,應將游戲時間、地點、同伴等因素綜合考慮,以便更好地分析幼兒的行為。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玩游戲時,會呈現出不同的游戲行為。幼兒在不同情境下的各種反應,既是當前游戲中某個要素的反映,也是幼兒當前狀態的映照。教師應創設多樣化的游戲情境,觀察、分析幼兒的游戲表現,加深對幼兒行為的理解,從而使其在自主游戲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自主游戲“快樂冰激凌店”中,萌萌的冰激凌店開張了,她為了招攬顧客,主動推銷自己的產品。看得出來,萌萌玩得很開心,也很會交際。眼見顧客越來越多,場面開始變得混亂,萌萌也開始變得有些手足無措。教師在觀察到幼兒的表現后,提醒道:“生活中,大家在買東西時,也是這樣隨意拿物品、不排隊就結賬嗎?”由此,幼兒意識到,買東西要結賬,結賬時要有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并指導幼兒糾正自己的行為。接著,教師讓幼兒思考,能否在游戲中增加其他角色。經過討論,幼兒們增加了收銀員等角色,并進行自主分工,積極加入游戲,與其他同伴進行合作。通過這一自主游戲,幼兒不僅對游戲規則有了深刻認知,增強了規則意識,還提升了合作能力,實現了社會性發展。
結語
自主游戲是一種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和開發幼兒潛能的重要教育形式。教師積極觀察并記錄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行為,依據幼兒的特點、認知發展規律等展開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能夠有效提高游戲教學質量,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青青.幼兒游戲教學中自主游戲模式的行為觀察與策略[J].科學咨詢,2021(39):167-168.
[2]馬杏英.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J].天津教育,2022(36):109-111.
[3]鄭曉英.玩中學,學中玩:淺談幼兒園教學游戲化[J].學苑教育,2019(15):96.
[4]馬文萍.幼兒園中班開展自主游戲教學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8(41):156-157.
[5]郭曉燕.幼兒游戲教學中自主游戲模式的行為觀察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7(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