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學數學教材的學習內容編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著眼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組織大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文章分析了大單元教學為什么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手段,并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討論教師有序地組織大單元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扎實掌握學習內容的技巧。
【關鍵詞】大單元整體教學;深度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
作者簡介:賴月桃(1980—),女,福建省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其中,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指教師不但要用教材教,而且要讀懂教材、教好教材。具體而言,教師要具備整體思維和視野,對教材的編排體系、基本思路有正確的認識,能根據教材的單元結構開展整體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系統化地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大單元教學符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思路和內容體系,也能夠滿足小學階段學生漸進式、結構化認知的需求,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實用性。
一、大單元教學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手段
大單元教學的核心思想是系統思維,教師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應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并據此確定教學單元、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將組織教學活動作為一個具有整體性的任務[1]。為了與傳統的單元教學區別開來,這樣的單元教學常被稱為“大單元教學”或“單元整體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也建議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同時“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教師需要科學運用數學教材
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數學教材為本是開展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思路。為此,教師要對教材的編排思路有準確的認識、正確的理解,而且在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從小處著手,應當從整體把握單元內容的編排脈絡,組織一系列有關聯的教學活動。
(二)學生能夠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
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發現原本散落在教材各處的零散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認知的結構化、系統化和深入化。這其實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基礎[2]。
二、開展大單元教學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文章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分析教師可以如何有效地開展大單元教學,以達到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
(一)大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深入分析教材是教好教材的基礎和關鍵。進入新的單元,教師需要在教學前認真分析教材,對新單元的內容進行整體性把握,對重難點內容進行拆解,對整個單元知識的脈絡進行梳理,這樣做能顯著提高大單元教學的針對性。
1.明確知識體系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單元通常由2~4個小節構成。這些小節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前一節的內容包含對后面小節內容的鋪墊,后面小節的內容實際上也是對前面小節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因此,在開展大單元教學前,教師需要分析教材,明確各個小節的內容,并厘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適時、適當地穿插前一小節的知識與方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包含“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整數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3節內容。其中,“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的內容的拓展,增加了運算步驟,提高了運算難度。“整數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這一節則引導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等整數加法運算律來分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實現簡便運算的目的。因此,在開展第2節、第3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適當關聯之前小節的內容,同時引導學生橫向對比整數混合運算與小數混合運算,幫助學生厘清整數加減法與小數加減法的異同,由此扎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知識。
2.找準教學重難點
一方面,教師要精準定位大單元教學的重點知識。單元基礎知識與單元重點內容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也就是說,一個單元的基礎知識往往就是這個單元的重點內容。因此,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才能真正推動學生高效學習層次更深、難度更大的知識[3]。“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個單元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數與運算”主題的知識。幫助學生打牢計算基礎十分重要。為了確保學生在完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運用運算律進行計算時得心應手,教師需要重視基礎的小數加減運算教學,堅持緩步邁進,將教學的重心、更多的課時放在第1節“小數加減法”的教學中。
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定位大單元教學的難點內容。在進行大單元教學分析時,教師要對學生學情有一定了解,弄清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難度不大,但是相較于整數的加法和減法,學生在完成小數加法和減法運算時更容易出現計算錯誤。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可能無法很好地在完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運用運算律來簡化計算過程,這也是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著重突破的難點[4]。
(二)大單元教學活動組織
在明晰大單元教學內容之后,教師需要設計一系列有關聯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并根據教學計劃有序地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逐步開啟深度學習。
1.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創設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之前,學生僅系統學習了小數的概念與基本含義。基于此,教師開展教學前,先創設了如下生活情境,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生活情境與數學問題】
媽媽帶小明到惠民超市買菜,小明發現超市蔬菜區部分商品的價格如表1所示。
在了解這些蔬菜的價格后,媽媽向小明提出了以下四個問題,請你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吧!
(1)買1斤茄子、1斤黃瓜,一共要多少錢?
(2)買1斤西紅柿比買1斤茄子多花多少錢?
(3)買1斤土豆、1斤白菜、1斤西紅柿,一共要多少錢?
(4)如果媽媽買了1斤木耳、1斤黃瓜,在付款時給了售貨員20元,售貨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
在超市里,許多商品的價格是小數形式的,因此在計算購物支出時,人們往往需要完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樣的生活情境和數學問題十分貼近生活,而且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的內容相符,能夠順利引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展現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打好基礎。
2.有序推進
在講解知識后,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為此,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完成簡單的小數運算,再逐漸提升難度,確保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學生能夠快速完成“計算1.5+2.1的結果”“計算8.7-2.4的結果”等數字較小、數位較少的小數加減法計算題后,教師又出示了位數不等、數字變大了一些的小數加減法計算題,如“計算12.5+7.89的結果”“計算12.7-5.82的結果”等,來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將小數點、數位對齊。在學生能夠熟練、準確地完成2個數的小數加減法運算之后,教師再引入3個及以上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運算律來簡化算式,以幫助學生提高運算效率,實現思維的提升與能力的進階。
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理解數理。為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透過數學問題觸及數學本質。在教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小數運算規則及運算律,明確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在運算方法、計算步驟上的異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出示這樣的題目“請列豎式計算159+246和15.9+24.6的結果,比較運算過程的異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學生很容易發現,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至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這一節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整數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小數加法中仍然適用。
(三)大單元教學成果測評
在開展大單元教學后,教師還要借助一些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的測試來評估學習效果,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查缺補漏。
1.組織大單元復習活動
通過大單元教學活動,學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學內容,但他們對難點內容可能還存在疑問。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能仍然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因此,在完成大單元教學之后,教師還有必要組織大單元復習活動,指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回顧。
在課堂上,首先,教師和學生一起再次閱讀教材,簡單討論例題,梳理重要概念;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思考,總結自己在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時,有哪些地方仍然存在疑惑;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組織大單元復習活動,深入講解重點、難點知識,并和學生一起梳理單元知識的脈絡,解釋清楚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幫助學生打通最后的知識障礙。
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后,教師統計得到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一是部分學生不知道在小數的數位不一致的情況下,如何把數位對齊并開始計算;二是部分學生不確定如何在換算單位后進行小數運算;三是部分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仍然不知道如何運用運算律才能簡化運算過程、提高計算效率。明確學生存在的問題后,教師帶領學生梳理了上述知識,并出示一些典型例題。指導學生完成這些例題后,教師建議學生將這些例題記在錯題本上,以實現有效復習和鞏固。
2.通過大單元作業了解學情
傳統的作業更多著眼于單個小節的知識,但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作業,既要兼顧單個小節的知識,又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發現整個大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類作業了解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知識編制了一份大單元測試卷。這份測試卷以小數加減法的運算知識為核心,包含不同題型,能夠綜合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知識運用水平。
【大單元測試卷】
(1)請口算以下小數加減法算式,直接寫出答案。
9.1+3.4= ;0.5+12.8= ;15.45-6.28= 。
(2)請列豎式計算以下小數加減法運算題。
7.48+5.92+4.45= ;85.65-43.27+13.59= 。
(3)請完成以下常見數量單位的換算。
1400 kg= t;2小時45分= 小時。
(4)某商場組織促銷活動,買3瓶礦泉水可以便宜1元錢,買2袋面包會獲贈2盒酸奶。已知礦泉水每瓶0.95元,面包每袋12.70元,酸奶每盒1.99元,小紅買了6瓶礦泉水、2袋面包,請計算她一共省下多少錢。
結語
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要以系統思維對教學內容進行統整,突出知識之間的關聯,努力實現教學的系統化。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發現知識的之間的關聯,并據此進行深度學習。盡管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不同,但是開展大單元的教學的內在邏輯是類似的,故本文以“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探討開展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一般思路,期望能夠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白計安.優化教學設計發展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4(3):241-243.
[2]伊紅.新課標視域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J].天津教育,2024(19):91-93.
[3]吳愛妃.依托大單元教學,提升數學教學質效[J].新教師,2024(6):79-80.
[4]李慧.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1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