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日,日軍入侵香港。從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香港被侵華日軍占領,歷時3年零8個月。香港危難之際,中共高舉團結抗日旗幟,領導香港民眾及海外華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箲饎倮?,香港的受降過程充滿了復雜的政治和外交博弈。1945年9月,中共曾派出代表與港督代表進行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談判,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為當時中共在香港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抗戰勝利后香港的形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香港被劃為中國戰區。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時,按照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的受降令中的受降區域劃分,香港屬中國戰區的廣州受降區。
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以下簡稱“東江縱隊”)是在香港唯一堅持抗日的武裝力量,在九龍、新界地區與日軍展開了城市與農村相結合的游擊戰爭,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并收復了香港的部分區域。1945年8月,為迎接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八路軍總部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連續發出7道命令,命令華北、華中和華南各解放區的人民軍隊迅速前進,收繳敵偽武裝并準備收復部分大中城市及進兵東北。
據此,廣東各抗日武裝為收復被占國土,收繳日偽軍武器及物資,迅速展開了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攻勢。鑒于國民黨軍隊已向粵北和江北(東江北部)解放區進攻,東江縱隊決定以江南(東江南部)的惠(陽)東(莞)寶(安)和港九(指香港島和九龍)地區作為受降的主要地區。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東江縱隊基本上收復了上述廣大地區,隨后,又于19日收復了大嶼山全島;25日進駐長洲島,收復了大埔、西貢、元朗、粉嶺等地,還接收了個別倉庫。此時,日偽軍只能龜縮于香港的九龍市區一隅之地,其周圍的陸地和海島幾乎全部被我抗日人民武裝占領。
日本投降之后,香港的歸屬按理按情都該歸中國所有,但英國為保持在亞洲和中國的利益,不愿輕易放棄香港,擺出一副不惜跟中國打仗來搶奪香港的姿態。他們早在1942年就派英籍香港政府政務官麥道柯組織了一個重占香港的研究小組,但由于抗日戰爭勝利時,英軍兵力遠在歐洲,只能匆忙派出一艘巡洋艦,從緬甸運載300名官兵,于1945年8月下旬在香港島登陸。
面對這個局面,如何保衛中國人民在香港的利益,成為中共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中共中央原計劃是能夠收復的失地盡量收復:于1945年8月11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擬電致廣東區黨委,要求他們在貫徹八路軍總部命令的同時,在華南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行動,“港九、汕頭、廣州等大城市不要勉強去打,但可能取得武裝時,必須取之”。廣東區黨委在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后,力求收復一切失地。但是,形勢很快就發生了重大變化。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緊急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舉行談判,力爭一個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設時期。面對這一重大方針的調整,中共中央向各地黨委發出了一系列工作指示,其中包括決定放棄收復大城市的原定目標,要求各地黨委立即派出強有力的人員,進入大中城市開展各項工作。
當時,中共中央獲悉國民黨和英國都力爭收復香港,美國也蠢蠢欲動,而中共在華南尚無能力接收和管理像香港這樣的大城市。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周恩來和中共中央初步形成長期利用香港的戰略設想。為此,中共中央就我黨在香港工作問題向廣東區黨委發出一系列指示并要求派出代表與港英當局舉行談判。中共中央判斷,收復香港是英國的既定目標,但它將面臨與國共兩黨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它必須有所取舍,只要中共能在香港站穩腳跟,就可以作長期打算。因此,中共中央指示廣東區黨委,應利用國民黨、英、美之間的矛盾,利用我黨抗戰期間在香港打下的基礎,迫使港英當局同意中共在港的合法地位,打開中共在港公開工作的局面,促使港英當局實現若干民主改良,創造便利民主人士活動的條件,并將其建設成為華南民主運動的基地。此外,中共中央同意港九獨立大隊(屬東江縱隊)撤回內地,以便于廣東區黨委與港英當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中共代表前往香港談判
廣東區黨委接到中共中央指示后,委派中共惠陽前線工委書記、東江軍政委員會委員譚天度為中共代表,黃作梅為英文翻譯,到香港本島與港督代表(因此時港英總督楊慕琦仍被關在日本位于東北的集中營)舉行談判。譚天度是在8月下旬到達香港的,9月初開始談判,內容是準備收復香港。但是,緊接著廣東區黨委就收到中共中央關于不收復香港的電報指示,談判內容也改變為保護中共和中國人民的在港利益。
在與港督代表的初次談判中,譚天度首先表明中共和中國人民的立場,他指出:香港島、九龍、新界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英國是靠發動侵略戰爭與當時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而攫取的,總有一天中國要全部收回;鑒于目前局勢和種種原因,我方暫時同意英國重占香港,但必須保護中國人民的在港利益。譚天度同時提交了廣東區黨委整理的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抗日組織和武裝在香港的活動證據。
抗戰時期香港淪陷后,中共領導的機構和部隊為保衛香港作出巨大貢獻。早在1941年冬香港淪陷前,中共和英方曾有過一次合作:經中共中央批準,廣東區黨委曾派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和夏衍、喬冠華與港督楊慕琦派出的代表布政司詹臣、澳大利亞籍英國記者貝特蘭舉行秘密會談,商議共同保衛香港事宜。由于英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又輕信日本特使在華盛頓的游說,以為香港能保太平,坐失與中共合作的良機。
日軍進攻香港后,港督楊慕琦率駐港英軍投降,中共領導的游擊隊英勇地在港九地區展開了抗日斗爭。他們炸機場、斷橋梁、襲艦艇,打日軍、除漢奸,攪得敵人不得安寧,收復了港九地區的大部農村和海島。香港淪陷后,中共開展了大營救活動,在營救中國文化名人和愛國人士的同時,也積極營救包括英國人在內的國際友人。據不完全統計,在香港淪陷后的3年中,中共在自己經濟狀況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共營救英國人42人,印度人54人,美國、丹麥、挪威、菲律賓等國人員上百人。在秘密大營救工作中,中共人員出生入死,來往于港九與東江游擊區之間,有的人還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香港淪陷期間,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開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工作的指示,廣東區黨委還利用情報網與盟軍開展了情報合作,向他們提供了許多極為重要的情報,為國際反法西斯斗爭作出重大貢獻。
中共領導的抗日組織和武裝在香港所做的這些,使港督代表十分欽佩,為中共在談判加重了砝碼。
全力爭取中共在港地位
有了上述的交鋒后,談判轉入實質性內容,即中共在港地位及中國人民在港利益。為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中共曾在20世紀20年代發動震驚中外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沉重打擊了港英統治當局,在此后的20多年中,中共在香港的所有活動均被定為非法性質。鑒于抗日戰爭中,中共領導的游擊隊堅持的抗日斗爭,沉重打擊了日偽軍,因此,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中共理所當然地應該在香港享有一席之地。
為此,譚天度在與港英當局的進一步談判中,提出如下要求和條件:第一,承認中共在港合法地位,同意中共在港建立半公開工作機構;第二,允許我方人員在港九居住、往來、從業自由及募捐;第三,同意我方在港出版日報及刊物;第四,同意并幫助我方在港設立秘密電臺;第五,在我方武裝撤出后,英方應保護我方非武裝人員和傷病員的安全;第六,我方在大鵬灣的海面部隊,因要保護商旅安全,應準予延緩撤出時間;第七,準予港九人民有武裝自己和維持社會治安的權利;第八,組織戰后救濟會,賑濟災民;第九,非經我方同意,英軍不得進入我方控制地區等。礙于當時的歷史狀況和各方力量格局,港督代表最終全部同意譚天度提出的要求和條件。
至此,中共與港英當局談判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于是譚天度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向英方承諾,中共今后不在港九地區從事活動,港九獨立大隊將在近期內從香港全部撤出。
這次會談后,廣東區黨委宣傳部部長饒彰風以港九獨立大隊大隊長和大隊政委的名義起草了《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撤退港九新界宣言》,宣布該部將在一周內全部撤出香港地區。由于當時香港治安紊亂,百廢待舉,駐港英軍兵力嚴重不足,港英當局又不敢請國民黨軍隊協助維持社會治安,為了維持香港的社會秩序,在戰亂中恢復和發展經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中共的力量。鑒于東江縱隊駐港部隊在廣大群眾中有良好的聲譽,港督代表提出請求,希望港九獨立大隊暫緩撤出,幫助維持社會治安,組織港九民眾建立自衛武裝和籌建警察后備力量等。譚天度經請示,同意港英當局請求,答應港九獨立大隊在港繼續駐扎5個月,經費由港方負責。
10月,廣東區黨委將這些談判的結果陸續電報中共中央:我方提出的要求和條件,“港方表示完全同意,并對我方數年來堅持斗爭之精神及成績,深表欽佩感謝”。隨后,中共中央批準了中共華南黨組織在港活動方案。
中共在港順利開展工作
談判結束,達成協議后,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開展香港城市工作的指示,廣東區黨委于1945年9月起陸續派出大批干部進入香港,并劃分為秘密和半公開兩大工作系統,分別由廣東區黨委委員梁廣、黃康、連貫、饒彰風負責。1946年1月15日和2月5日,廣東區黨委和東江縱隊領導機關分別遷入香港;6月,設立半公開工作機構中共港粵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共港粵工委”),由廣東區黨委書記尹林平兼書記。根據中共中央及南方局指示,1946年秋至1947年夏,中共大批專業干部如章漢夫、潘漢年、夏衍、許滌新、喬冠華、廖沫沙、龔澎、馮乃超、邵荃麟等人陸續由內地轉移至香港,中共利用香港的有利條件,廣泛開展了統戰、文化、宣傳、財經、外事、僑運、情報等工作。1947年5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成立,方方為書記,尹林平為副書記。隨即,中共港粵工委改稱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章漢夫為書記。香港成為當時華南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
1946年9月1日,廣東區黨委領導創辦的香港勞工子弟學校開學。1946年10月10日,廣東區黨委與民主人士共同創辦的達德學院開學。與此同時,香島、培僑、漢華等中學相繼開學。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在港九地區舉辦20多期各種類型的學習班,為華南和西南地區培訓了省、地、縣級干部數百人。在此期間,中共中央上海局也將許多期學習班轉移到香港舉辦,劉曉、方方、劉長勝、錢瑛、許滌新等人親自授課。
1947年,香港爆發自1925年省港大罷工以來的特大工潮,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采取正確的斗爭策略,領導廣大工人群眾取得大罷工的勝利。通過這次大罷工,共產黨取代了國民黨在香港工會中的主導地位,爭取了廣大工人群眾的支持。
在中共的發動下,進步港商沖破國民黨的阻力,開展與北方解放區的易貨貿易,大量的藥品、膠鞋等急需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被運往解放區,解放區生產的物品也有了海外銷路。香港和南洋等地募集的捐款、衣被等也不斷被輸送到華南游擊區。
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軍政官員在內地的許多重大起義,也是在香港策動和完成的。在此期間,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還發動滯留在港的原國民黨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資委會、招商局、九龍關等25個經濟機構起義,產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此后,還接收了這些機構的大量資產和人員。1948年秋開始,譚天度協助潘漢年、連貫、夏衍等人,將云聚香港的民主人士秘密輸送至解放區,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譚天度與港督代表的這次談判已經過去79年,實踐證明,中共中央關于對香港受降時期的政治方針是非常英明、正確的。中共將香港作為戰略基地,使之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港各項工作的開展及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打下了堅實基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