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研究表明,全球9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專利形式進行保護,專利是科技創新成果最有效的保護載體。推動專利轉化運用是打通科技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不僅關系到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創新主體創新能力的提高,也關系到科技創新是否能真正融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因此,要持續推動專利轉化運用,不斷增添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
加強頂層設計,全方位推動專利轉化運用落地生金
發揮專利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的雙重作用,是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的“支撐點”,是構筑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更是推動專利、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高效融通的“關鍵點”。為此,從國家層面到省級層面先后全面部署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使得專利轉化運用制度逐步完善成熟,轉化交易過程不斷規范,推動專利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相關部門協同打造促進專利轉化“政策包”,推動形成省級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專利聲明制度試點、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打消專利轉化運用中的“責任顧慮”,拓寬對發明創造主體的激勵渠道,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了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建立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強化重點產業專利轉化對接,精準匹配全國優勢高校專利技術成果和區域優勢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舉辦首屆專利轉化運用“雙證人才”培訓班(“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證書”和“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推動專利代理機構發揮技術優勢,參與專利轉化運用實施,引導從技術、產業、市場、應用等多維度開展申請前評估工作,嚴把專利轉化運用源頭質量關。南京大學等單位自2020年起探索“先使用后付費”“先確權后轉化”“賦權+權益讓渡”“撥投結合”等多樣化賦權模式,為專利轉化應用積極探索積累了有益經驗。
盤活存量專利,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做優增量
江蘇科教資源豐厚,現擁有大學172所,各類研發機構900多家,全省高校院所授權專利達35.6萬件,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土壤。企業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主體。江蘇民營企業數接近400萬戶,高新技術企業超5萬家,擁有專利的企業超8萬家。搭建“市場之需”和“科研之能”橋梁,推動以專利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落戶中小企業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創新型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盤點和盤活高校院所存量專利是關鍵。建立包括所屬行業、學科領域、技術功效等在內的存量專利數據標引規則,完成全省高校院所近17萬件存量有效專利的盤點,形成了可轉化專利資源庫。建成覆蓋16個產業集群的25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以專利產業化為導向,對接產業鏈中小企業,通過“普惠服務+重點培育”相結方式,挖掘企業創新及專利成果需求,善用“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服務體系,服務創新型企業在引進專利基礎上做好二次創新,打造一批專利產業化及新技術增量的樣板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開展成果(專利)拍賣季品牌活動及圍繞“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專利轉化對接系列活動,建立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引導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深度參與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
活用專利信息,不斷促進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江蘇省知識產權局聯合相關部門組織創新主體挖掘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超1.3億件實時更新的專利成果寶藏,打通從“專利技術”到“產品市場”的供需壁壘,推動專利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江蘇重點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根據江蘇產業鏈現狀分析全球專利成果分布、研發重點和熱點、重點發明人團隊動態等,促進全球專利成果及研發團隊與江蘇產業鏈創新鏈對接,服務江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布局一批專利池,推動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聚焦“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開展40余個產業細分技術專利導航分析,編制“四單一圖”(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清單、重點產品清單、研發機構清單、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名單、產業專利地圖),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布局建設提供專利信息服務支撐。同時,建設省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研發50條產業鏈涉及500+細化技術的產業專題專利數據庫,梳理產業鏈專利優勢企業,為創新主體精準推送專利信息;開發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創新能力畫像及高校專利質量及價值評估等工具,助力產業鏈創新主體便利對接全球最新專利成果及重點研發團隊。建設10大未來產業全球專利動態監測平臺,定期梳理未來產業創新實力高成長企業,為江蘇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提供高效服務,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新陣地”。
協同保護服務,全鏈條保障專利轉化運用
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是促進創新的重要保障。江蘇打造了全國唯一的“1+13+N”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暢通企業快速確權、快速維權通道,目前累計獲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9家、快維中心6家;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協同江蘇省版權局等部門推進知識產權“一件事”綜合服務,60個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線上一網辦,線下一窗辦”,推動知識產權“一件事”服務向市縣延伸,全面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技術創新成果向知識產權轉化的前端樞紐,截至2024年8月底,省內各保護中心當年累計受理專利預審申請2.8萬件,預審授權專利超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9萬件,授權周期縮短約80%,授權率超85%;累計為近1萬家企業提供1.2萬余次知識產權保護咨詢服務,處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超4400件,結案3900余件,調解成功率近50%,為高質量專利申請及復審無效等提供快速審查通道,加速專利授權維權協同快保護。其中,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省內8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發全省專利預審協作平臺,圍繞省內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通過專利批量預審、預審員實踐基地、“一企一策問診服務”等手段,引導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結合自身基礎,瞄準前沿領域,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創造和儲備。牽頭建設全省維權援助、行政裁決等線上服務平臺,入駐“微解紛”在線調解平臺,通過快速確權維權、技術鑒定判定、糾紛調解等途徑,為創新主體專利產業化全程提供多元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助力專利轉化運用安心“無”憂。聚焦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立產業知識產權海外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優化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持續發布重點產業目標國知識產權相關動態信息,編印重點國別知識產權維權保護指引,為涉外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服務,為更多專利產業化產品出口提供有效支撐。
(作者單位: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責任編輯:陳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