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監督是督促全黨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有力舉措,要在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上下更大功夫。”強化高校政治監督,既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引導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找準政治監督的發力點,確保高校黨委落實好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心懷“國之大者”,在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上下功夫
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強化政治監督的“四個著力點”,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見效、督促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保證權力在正確軌道上運行。政治監督不是空泛抽象的,而是具體實踐的,必須通過對具體問題的監督檢查來實現。應牢牢把握“四個著力點”,讓政治監督“有的放矢”,從細處入手、從實處發力。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健全完善“第一議題”制度,對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時間安排部署,抓好督辦、推動落實。立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責使命,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強化原始創新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導向,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作出貢獻。健全思政工作體系,完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機制,構建一體化思政工作新局面,切實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各方面,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深化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對存在師德失范行為的教師予以嚴肅處理,開展警示教育,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廣大教師認清紅線、恪守底線,壓實師德師風建設責任,查找漏洞不足,完善制度機制,推進標本兼治。
聚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落實。把從嚴管黨治校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定期研判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形勢,把嚴明紀律要求與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工作同布置、同推進、同檢查、同落實,持續向二級黨組織傳導責任壓力,真正把管黨治黨工作細化實化為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具體任務。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突出位置,及時發現、著力解決“七個有之”問題。透過業務看政治,嚴肅查處政策落實不力、不擔當、不作為背后的政治問題。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好后半篇文章,用好“第一種形態”,對政治監督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輕微違紀問題,及時約談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談話,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實現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引導廣大黨員明規矩、存戒懼、守底線。
聚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健全完善意識形態工作體制機制,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內容管理,嚴格審批程序,嚴格督導檢查,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
聚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貫徹執行,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意識形態,黨政合理分工,明確黨委領導和校長負責的具體內容和工作機制,將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作為加強黨委集體領導的重要形式,確保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落到實處。
聚焦巡視、審計、專項檢查、“一校一策”等監督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把督促整改作為政治監督和日常監督的有力抓手。督促高校黨委及班子成員完善問題整改落實機制,建立健全臺賬管理、督查問責、“回頭看”等制度,對照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整改清單,在整改落地見效上持續發力、一抓到底,確保全面整改、徹底整改。
扛牢監督專責,在推動政治監督精準化上下功夫
強化政治監督,既要扎實推進全覆蓋,又要突出階段重點,不搞平均用力。政治監督,重在精準,也難在精準。政治監督精準化,就是要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分析問題、精準反映問題、精準解決問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分輕重緩急;不能抓小放大,只揪住細枝末節,忽視政治生態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始終牢記監督是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創新理念思路,改進方式方法,敢于發現問題、善于發現問題、主動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有效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崗位、重點領域,將立德樹人使命任務內化到政治監督的全過程,找準監督切入點持續發力破題,確保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聚焦“關鍵少數”。《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強調,把對“一把手”的監督作為重中之重,強化監督檢查。高校應通過專題會商、參加或列席黨委會、黨政聯席會、民主生活會,加強對高校“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高校內設黨政部門負責人、院(系)、校辦企業“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監督。建立完善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談話制度,督促“一把手”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抓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牛鼻子”。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成為黨和人民忠誠可靠的干部。對于年輕干部,既要培養選拔好,又要持續教育管理監督好。開展廉政約談、警示教育、榜樣宣傳等活動,及時了解掌握年輕干部的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護航年輕干部成長。
聚焦權力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守住權力關,始終保持對權力的敬畏感,堅持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緊盯關鍵問題、關鍵領域、關鍵節點,圍繞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優化權力結構配置、完善內控制度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加強制度執行監督。既看權力是否腐敗,又看責任是否落實。把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作為監督重點,緊盯人事招聘、職稱評聘、干部選拔、工程招標、物資采購、基建修繕、科研經費使用等領域,重點檢查履行“兩個責任”,開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督。對監督執紀執法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或者突出問題,注重剖析制度缺失、管理漏洞,針對性提出紀檢監察建議。通過督促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組織開展專項檢查、指導督促相關部門開展廉政風險排查等方式,推動建立健全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明確職、權、責,管住人、財、物。強化信息防控,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確保權力行使按制度、流程剛性執行,權力運行過程有記錄、可追溯。
聚焦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要牢記“三個務必”,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四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要精準研判,準確把握高校的特點,堅決糾治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漠視侵害師生利益、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餐飲浪費、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借培訓名義搞公款旅游等享樂奢靡問題。
聚焦廉潔文化。加強廉潔黨風、師風、學風建設,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以廉潔黨風為統領,督促學校黨政領導帶頭講廉政黨課、院(系)黨組織開設“廉潔講堂”“師德師風講堂”,不斷強化黨員干部廉潔意識。結合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黨員干部堅決抵制腐敗。
深化全周期管理,在推動政治監督常態化上下功夫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政治監督常態化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應有之義。推進政治監督常態化,就是要把政治監督貫穿高校事業發展各方面,在內容上全涵蓋、對象上全覆蓋、責任上全鏈條、制度上全貫通,融入過程、融入日常、做在經常,馳而不息促進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構建監督閉環。深化政治監督“建賬、盤賬、結賬”工作法,建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事業、高校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情況監督臺賬,完善臺賬管理、動態跟蹤、限期辦結、督查問責等措施制度,完善“發現問題、嚴明紀法、整改糾偏、深化治理”工作閉環,對督查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舉一反三,針對問題比較集中的部門和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及時反饋檢查情況,印發“工作提示函”和“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問題整改,并適時開展“回頭看”,防止個別問題發展為共性問題,苗頭性問題蔓延成嚴重問題。
完善監督機制。探索專班推進機制,對巡視、審計、監督檢查發現的復雜疑難問題,組建工作專班,校領導靠前監督,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整改。建立校內巡視整改報告“紀檢、組織、巡視三方審讀機制”,查看整改有無漏項缺項、措施是否直面問題、重點難點問題是否長期掛賬、典型問題和易發多發問題是否舉一反三等。建立完善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機制,把監督對象個體置于其所在單位生態中研判考量,綜合運用專項檢查、指導督導、列席會議、線索處置、監督調研等方式,為監督對象做好“政治畫像”。建立與黨員干部談心談話常態機制,及時約談問題比較集中的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完善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運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形成辦案、治理、監督、教育的完整閉環,健全內部監管體系,強化對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健全監督體系。貫通“兩個責任”,在協助學校黨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同級監督職責,建立健全高校紀委與黨委定期溝通、重要情況通報、聯合監督等機制,構建高校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健全高校黨委全面監督、紀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貫通各類監督,高校紀委落實監管責任的再監督職責,積極推進紀檢、監察、巡視、組織、人事、財務、審計、教師工作等部門間的有機銜接、聯動協同機制,實現目標共通、信息互享、線索互移、成果共用。
建強監督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經得起磨礪、頂得住壓力、打得了硬仗。要發揚光榮傳統,講政治、練內功、提素質、強本領,成為立場堅定、意志堅強、行動堅決的表率。”強化高校政治監督,要不斷提升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善于從政治上研判形勢、分析問題,強化政治擔當,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完善自身權力運行機制和管理監督制約體系。健全校紀委委員、專職紀檢監察干部、黨風黨紀監督員和特約監察員、院(系)級黨組織紀檢委員、黨支部紀檢委員五級體系,延伸監督觸角,破解監督難題,推動完善“縱橫一體”的網格化監督。
(作者分別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東南大學監察專員)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