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市場主體奮力創建品牌、政府部門積極支持品牌、消費者自覺關愛品牌的格局正加速形成。江蘇有線強化“主責主業主角”意識,將“品牌惠民、品牌強企、品牌賦能”的理念貫徹到平臺建設、組織建設、生態建設等發展鏈條,深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廣電智慧與力量。
提煉時代精神標識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短視頻平臺崛起,有線電視不再是內容傳播的強勢渠道,江蘇有線深度研究全媒體傳播時代的格局之變、話語之變、攻守之變,積極推進融合發展和改革創新,“黨媒政網民屏”的政治屬性,“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文化標識度,“用戶第一”的核心追求,正轉化成企業的品牌吸附力和社會影響力。堅持政治導向、強化意識形態引領,切實做好高位與點位、聚眾與分眾傳播,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基因,精神永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江蘇有線策劃推出“紅色基因·精神永續精品黨課空中課堂100講”活動,軍事專家金一南、馬駿,軍旅作家王樹增,電視劇《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等知名黨史研究專家先后走進高校、走進企業、走進社區,從歷史維度講道理、談規律,從實踐角度尋初心、溯本源,與江蘇有線共同出品了100部“樹正氣、接地氣、漲人氣”的大小屏融合內容精品,黨的聲音全面覆蓋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累計學習人次達5800多萬,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熱潮。
尋根覓本,鑒往知來。打造文化新質生產力的載體,構建“以文興業、以文聚力、以文化經”的實現路徑。2023年初春,邳州市人民政府與江蘇有線向天南地北邳州人發出“艾山艾水更愛你”的邀約。“2023中國·邳州首屆艾山文化旅游節”猶如一個取景框,打開了邳州市“全季+全域+全景”大文旅格局向縱深發展的新視界。7天時間,艾山景區每天吸引游客達兩萬人次,外地游客約占四成。“好看、好玩、好熱鬧!”“風里雨里我在艾山等你”的聲浪再度提升鄉情的濃度。江蘇有線作為首屆艾山文旅節共創者,聚焦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將“有溫暖、有溫情、有溫度”的品牌態度融入百姓生活,印證了“全時守護,愛在分秒”的品牌承諾。
國潮崛起,新潮澎湃。從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到成立新國貨電商平臺,深度鏈接國潮產業,江蘇有線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起大屏端、移動端、“國貨優選”門店三大營銷場景,形成省、市、縣三級電商運營新模式。舉辦“新國貨品牌影響力峰會”,發布“新國貨品牌影響力榜單”,主辦“長江豐物節”,上線“江蘇數字品牌館”,不僅聚焦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自主國貨“潮品”,更以產業和資本助力“中國造”從“中國潮”邁向“全球范兒”。
構建品牌全景化體驗戰略
數字化時代的價值驅動型品牌戰略,正演化成為品牌全景化體驗戰略。江蘇有線努力做好“文化+科技+X”的應用創新、質態升級、要素流通和價值提升,推進數字技術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文化消費、增強文化交流互鑒、優化文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的深度應用。
以“水”為媒,把“好風景”變成“好故事”。打造“何以長江·長江文化數字大展”,運用5G通信、4K交互、虛實共生、超感體驗等數字技術,以全新視角解碼長江文化的宏大敘事,充分發揮了超高清對行業的拉動作用。大展總傳播量突破2.3億,并受邀亮相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第十屆世界水論壇。奧斯卡提名者、著名紀錄片制片人阿塔納斯·喬治耶夫評價認為,“長江文化在數字科技中流淌,這不僅僅是一條河流,還能看到過去幾代人的故事”,文化跨界、文化出海為文明傳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以“石”搭橋,把“好故事”做成“好產品”。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江蘇有線參與主辦2024南京(國際)礦博會,來自中國、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展商帶來數十萬件展品。5天時間,到場觀眾超16萬人次,全網影響力值超5.4億,激發南京及周邊地區文旅消費新活力。江蘇有線以好看的科普內容、好玩的互動場景、好用的文創產品,助力南京礦博會成為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的生動實踐。
以“文”鑄魂,把“好產品”釀成“好品牌”。江蘇有線連續四年推出重磅文化IP系列活動——致敬經典·名家朗讀會,賈平凹、余華、阿來、梁曉聲等40多位文學名家與廣大用戶品讀經典,在世界文學之都講好“中國故事”,著墨“文化強國”增姿添彩。自2020年起,從長江之畔的跨年誦讀到春回牛首的山中回響,“致敬經典”逐漸融合音樂、舞蹈、戲曲等多種元素,成長為全民悅讀SHOW。推出“致敬經典”視界名家講壇、“致敬經典”大小屏融合專區等內容驅動型衍生產品,使高品質文化資源通過新型數字文化消費渠道與人們的精神需求對接。
打造森林式生態體系
深化傳播鏈、制作鏈、技術鏈和價值鏈重構,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廣電視聽體驗和數智生活體驗,在與用戶、客戶的共創實踐中沉淀品牌力量。
以內容生產力提升品牌承載力。深刻把握文化浪潮和年輕浪潮,實現內容體系建設科創、文創、藝創、融創“四創貫通”。運用文化杠桿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強驅動用戶購買行為的內生動力。統籌繁榮發展與規范管理,堅持提正與減負并重,江蘇有線與南京藝術學院共建AI影視內容創作孵化基地,承辦“微光計劃”大學生微短劇創作推優計劃,推動微短劇創作向主流化、高品質、多元化發展。瞄準微短劇市場增長契機,以“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為切入點成立頭條視聽短劇公司,打造“微短劇+AI+文旅”網絡視聽新業態。
以創新策源力凝結品牌行動力。江蘇有線運營以“和您一起成長的約定”為主題的用戶節,聚焦25歲到40歲的消費族群,開展九米市集等線下活動,為當代年輕人創造表達態度的平臺。因地制宜發展“5G+”新質生產力,連續兩年舉辦“數智全業生態大會”,在生態共贏理念下,促進5G、AI、大數據、云計算等上下游生態伙伴深度鏈接,發揮協同效應,尋求更大價值空間,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利益共同體,共創超額利潤,共繪“共贏增值表”,形成“一片森林”式生態共同體。
以新質生產力鍛造品牌競爭力。從創新業務板塊來看,近年來,江蘇有線在資本投資運作、算力服務支撐、內容技術輸出、電商平臺營銷、物業房產運營、廣告策劃咨詢、創意會展服務、專業技能培訓、高端智庫分析等十大增值業務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布局與突破。研發打造自主可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視界云”平臺和大數據管理平臺,因地制宜策劃推出主題項目和創新場景,發揮大視聽產業溢出效應。確保廣電5G、文化大數據建設全面落地,承擔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存儲中心等重大項目,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通信質量和良好的服務體驗。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激發“智慧廣電+光伏發電”鏈式效應,“屋頂生金”讓村民坐享“陽光收入”,推動應急廣播從鄉村走向城市、嵌入智能充電樁等新興業務形態。
(作者系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陳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