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時殷切希望江蘇“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南通大學始終牢記囑托,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在對接融入地方產業鏈黨建聯盟上先試先行,聚焦南通市級16個產業鏈黨建聯盟,積極搭建校地合作平臺,與鏈上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融合對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并進。
建強組織鏈,一體帶動產業鏈融合發展
高校對接產業鏈黨建聯盟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只有將組織建在鏈上,才能發揮學校學科優勢和行業資源優勢,達到“優勢互補、雙向共贏”的目的。
充分發揮學校黨委把方向、管大局的領導核心作用。學校黨委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立足學校特色優勢,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對外加強溝通協調,對內做好指導督促,統籌重要資源、疏通關鍵環節、推動重點事項。在充分磋商和溝通的基礎上,2023年6月,學校黨委與南通市政府簽訂“強鏈興企校地融合”戰略合作協議,指導二級學院黨委與16個產業鏈黨建聯盟簽訂共建協議,以全校“一盤棋”的視野,推動系列合作有序展開。同年10月,學校與南通市政府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對標任務書,開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切實助力并推動南通市優勢產業鏈的發展。
充分發揮二級黨組織抓貫徹、強落實的橋梁紐帶作用。各二級黨組織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專業特征,主動對接產業鏈發展需求,通過黨建共建、隊伍共育、資源共享,打造了一批融合專業基因、致力科研創新、服務校地發展的黨建品牌。南通市高端紡織產業鏈是產業鏈黨建省級重點聯系點,學校充分發揮紡科優勢,以紡織服裝學院黨委為主體,與該產業鏈下屬的高端家紡、化學纖維、紡織面料等產業鏈黨建聯盟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與羅萊生活、大生集團等鏈主企業開展有效協同,通過黨建引領、產教融合、科技服務,一體帶動中下游鏈上企業的發展,打造校鏈協同新范本。
充分發揮支部和黨員謀創新、提質效的重要肌體作用。圍繞解決鏈上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各支部與鏈上企業聯合建立攻堅黨小組,集中優勢力量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自“強鏈興企校地融合”戰略合作落地以來,學校先后成立“現代船舶與海工綠色修造技術”“高端紡織技術”等24個攻堅黨小組,各攻堅黨小組深入生產一線,提供技術咨詢、指導和服務,推動一大批創新成果落地實施,有效助力了企業創新升級。
賦能創新鏈,全面塑造產業鏈優質生態
高校以產業鏈黨建聯盟為依托,推動資源共享,深化載體共建,以科技創新賦能,全面提升了鏈上黨組織對產業、企業的發展引領作用。
搭建平臺,賦能創新發展。為有效服務鏈上企業,學校黨委搭建了系列創新平臺。聚焦南通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大千億級重點產業集群和相關產業鏈發展需要,先后獨立設置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學院)、高端紡織研究院、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4個學院(研究院),籌建啟東海洋研究院(學院)、生物醫藥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鏈上企業聯合申報江蘇省新能源裝備與制造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高融合度天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通過平臺作用發揮,為區域產業鏈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創新服務。
構建載體,催生創新活力。為拓展產業鏈發展更多可能,學校黨委精心布局、力求實效,推動成立了系列創新載體。發起成立生物醫藥未來產業(長三角)創新聯合體。該聯合體聚焦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等7條新賽道,在服務區域內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的同時,將范圍延伸到長三角,實現跨區域產業鏈的集成聯動。發起成立南通高校院所產學研聯盟,該聯盟匯聚“政、校、企、盟”四方合力,主動服務南通市重大戰略需求。
完善機制,提升創新效能。為推動創新發展的常態長效,學校黨委實時關注、定期總結,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機制。在具體推進中,定期舉行戰略研討會、工作推進會,解決發展難題、發布需求清單,推動創新發展更深入、更高效。在“強鏈興企校地融合”戰略合作落地實施一周年之際,學校成功舉辦江蘇“百所高校對接千個產業鏈黨建聯盟”行動之南通大學專場活動,為12名集成電路產業鏈教學實踐基地兼職教授發放聘書、為9個與鏈上企業共建的產學研基地授牌,12項技術攻關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通過供需精準對接、技術精準服務,營造起對接溝通常態化、互利共贏可持續的服務氛圍。
驅動人才鏈,深度激活產業鏈內生動能
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交匯點,以自身人才優勢賦能產業鏈黨建聯盟,既是務實舉措,也是重要抓手。
系統謀劃,優化專業設置。面向區域和產業鏈發展需求,學校黨委積極謀劃,推行學科專業結構改革,著力優化專業設置。校第四次黨代會以來,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護理康復學院等獨立辦學,辦學精度不斷提升、培養效度有效增強。全力推動優勢學科建設,著力優化學位點布局,新增臨床醫學(專博)、生物學、系統科學等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進入全球排名前2‰,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全球排名前2.5‰,工程學進入全球排名前3‰。通過系統布局,以學科發展牽引帶動校地融合,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鏈發展。
統籌推進,協同培養人才。為培養實用型與適配型人才,學校黨委著力推動“鏈上”合作,不斷助力創新人才培養。一方面,與鏈上企業協同人才培養,在教育教學、實習實踐方面開展廣泛合作,促進技術發展與課程內容銜接、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融合,推動企業與學業協同發展、行業與專業互助合作,深度對接產業鏈黨建聯盟,實現人才培養向“新”求質。另一方面,推動學生留通就業創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組織開展江蘇“百所高校對接千個產業鏈黨建聯盟”行動暨南通大學“校地融合強鏈興企百日沖刺”專項招聘會,動員252家鏈上企業為2024屆畢業生提供3351個優質崗位,現場500余名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為地方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持。
靶向施策,推動人才引培。學校黨委靶向發力引進人才,進一步打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近一年來,申報科技部火炬計劃、教育部長江講席學者和海外博士等國家級海外引才項目124個,海外優青有效申報數、江蘇特聘教授入選數均位列省屬高校第二。1人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增省級人才13人、優秀教學團隊1個。實施高層次人才培育“A計劃”“B計劃”,遴選首批重點支持對象40人,切實推動學校高層次人才梯隊建設。探索“雙引雙聘”合作引才用才模式,與通富微電、中遠海運船務等南通知名企業聯合引才,真正做到人才“編制在高校、身份在園區、工作在企業”,實現高校與地方發展雙向奔赴。
(作者系南通大學機關黨委書記、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責任編輯:趙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