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文化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特別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確立以來,社會各界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和投入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務作為一種公益活動形式,正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本文深入分析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外文化志愿服務的發展經驗,對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發展對策。
關鍵詞:文化志愿服務;現狀;對策;延安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下,全國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許多活躍在城鄉基層的文化志愿者應運而生,他們在傳播先進文化思想、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營造和諧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6年,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對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務組織單位、文化志愿服務組織等概念進行了明確規定。2019年,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了文化志愿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延安地處陜北黃土高原腹地,是中華民族圣地、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這里歷史源遠流長、民風民俗淳樸、自然風光壯美雄奇、文化底蘊豐厚獨特。文化志愿服務作為延安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弘揚延安革命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特色民俗文化至關重要。近年來,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效管理文化志愿者、建立特色文化志愿服務模式是大力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探索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路徑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拓展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創新文化志愿服務模式、提升文化志愿服務質量和范圍,成為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創新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現狀
近年來,延安市大力倡導和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成立了多個文化志愿服務團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全民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目前,延安市的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已經逐步走向正規化、常態化,各個部門和社會組織都積極參與其中。
(一)隊伍建設情況
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延安市成立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章程》,明確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必須以堅持黨的領導為總基調,堅持“依法組建、科學管理,自愿參與、義務服務,指導協調、分級管理,公益服務、就近服務”的原則。經過精心籌備,2016年6月22日,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正式成立,秘書處設在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市群眾藝術館),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協調安排各種活動,負責招募志愿者、工作人員等具體事宜。
總隊目前有舞蹈分隊、音樂分隊、戲劇表演分隊、攝影分隊和美術分隊,還有富縣、洛川、黃陵、黃龍4支縣級分隊,至今已有730多名具備較高文化修養和技能的志愿者參與,年齡在18至65周歲之間。他們熱心公益文化事業,自愿從事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全心全意為延安市文化建設出力添彩。
(二)活動開展情況
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從成立至今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關愛他人、服務社會,依據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工作方案》,積極組織調動各分隊業務骨干及文化志愿者,用詩歌朗誦、經典誦讀、音樂舞蹈、小戲小品、文化技能培訓、農業科技推廣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產業”形式,持續性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據統計,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通過實施“陽光工程”“圓夢工程”等國家級項目,打造“紅色文化進景區”“非遺文化進校園”“傳統文化進社區”等品牌活動,共開展文化志愿活動237場(不包括疫情三年),義務服務13萬余人次,將精彩的文化活動和文藝節目送進千家萬戶、送到田間地頭。2016年11月,總隊組織文化志愿者奔赴兩川(宜川縣、延川縣),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提供免費培訓,舉辦書法講座、筆會等,培訓書法愛好者500余人次。2017年,總隊組織開展了“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者服務行動,延長、延川、宜川三縣的30余位文化志愿者積極參加,利用業余時間,開展了秧歌、舞蹈、道情、繪畫、書法、壺口斗鼓等豐富多樣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19年是延安市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總隊聘請9名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文化學者、美術干部、農業科技志愿者組成小分隊,深入偏遠貧困縣宜川縣的集義鎮崖底村,開展科技宣傳、文化扶貧活動,并為當地村民繪制大型墻畫,美化村容村貌,為老百姓脫貧致富加油鼓勁。2021年,總隊還開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化到基層”文化下鄉系列活動,為老百姓送上了一道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此外,延安文化志愿者還特別注重對少年兒童的關愛與服務,堅持用文化的春雨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在孩子們心靈深處播撒文化藝術的種子,為學校美育添磚加瓦。總隊組織音樂分隊志愿者走進延安新區第一小學,幫助學校組建了少兒合唱團,并持續義務授課230余小時,志愿老師從呼吸發聲的方法、演唱吐字的技能,到合唱的形式與技巧,對學生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講解和培訓,既培育了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團隊精神,又激發了孩子們對音樂藝術的熱情。2019年,總隊在創新實驗小學四年級9班、10班,舉辦了文化志愿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開設了為期一年的少兒合唱、少兒繪畫課程。2021年,總隊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務,分別在黃陵、黃龍、洛川、富縣、延川、吳起6個有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縣展開試點行動,21名“圓夢工程”文化志愿者、非遺傳承人、當地文化能人為鄉村的師生們打開了一扇窗、點亮了一束光。
二、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相比其他類型的志愿服務,文化志愿服務尚屬新興的志愿事業,在全國范圍內都起步較晚,延安市也不例外。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水平仍有待提高,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在組織方式、隊伍建設、模式創新等方面存在尚待整改的問題。
(一)文化志愿服務組織形式固化
文化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需要根據市民的文化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目前,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創新和多樣性,難以滿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原因大概有三:其一,組織機制相對單一,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主要由政府或相關部門組織,缺乏靈活性,這限制了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其二,組織和管理機制相對滯后,對專業化、市場化的組織和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導致文化志愿服務的組織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做到科學規范管理;其三,文化志愿服務雖然是一項公益性的活動,但其組織和運作模式仍需運用市場化思維,即需要同時考慮文化需求和服務效益,而現實中,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恰恰缺乏這樣的考量,導致相關工作難以實現滿足市民需求和提高服務效益的雙重目標,志愿服務工作缺乏高質量發展的延展性。
(二)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文化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取決于志愿者隊伍的素質和數量。目前,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還存在志愿者數量不足、技能培訓不夠、服務意識不足、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同時,文化志愿服務需要有良好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來確保其順利發展和實施,這就需要一支有情懷、懂業務、善管理的組織管理隊伍。目前延安市十分缺乏這方面人才,致使組織和管理機制仍然不夠健全和完善,管理和監督不夠規范和科學,難以有效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
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招募機制不夠科學。志愿者招募缺乏必要的條件和素質要求,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同時,志愿者的選拔和培訓缺乏系統性和標準化。二是培訓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缺乏科學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培訓和管理機制,導致志愿者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無法勝任服務工作。三是激勵機制不夠合理。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激勵機制相對薄弱,尚無專項經費,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往往靠擠占文化主管部門或基層主辦單位的日常經費來維持,志愿者個人收益較少,有時甚至連個人保險也難以落實,導致志愿者對此項事業難以保持長久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創新發展策略
(一)構建合理有序的機制
第一,應放寬文化志愿服務機構的社團登記準入標準,鼓勵各種形式的文化志愿者隊伍加入社會服務行列。第二,應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政策,吸引廣大志愿者踴躍參加。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志愿服務時長、服務質量、服務項目等指標,實施多層次的激勵機制,激發志愿者的積極性和熱情,如發放志愿服務證書、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免費游覽景區、優先購買景區門票等,以鼓勵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第三,可以組織志愿者團建活動、社交活動等,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二)創新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創新是文化志愿服務保持生機與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與時俱進的強大動力。在保證基本文化服務的基礎上,首先要增加專業分隊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對象和渠道,以滿足百姓文化需求為目的,吸引社會各界積極舉辦各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其次應打造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品牌活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務,比如“延安娃娃繪本計劃”“民歌大舞臺·想唱你就來”等,努力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延安故事;再次,要發揮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的作用,在保證基本文化服務的同時,適時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提高群眾滿意度;最后要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模式,積極探索“文化+”“+文化”等新型模式和多元內容,提高文化志愿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知名度。
(三)拓展文化志愿服務隊伍
拓寬招募渠道是拓展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重要途徑。目前,延安市建立了一些招募渠道,如志愿服務網、高校、社區等,但是仍然不夠充分和廣泛。因此,延安市需要繼續拓寬招募渠道,如開展宣傳活動、與當地媒體合作、開通志愿服務熱線等,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文化志愿服務隊伍。
首先要優先發展學校招募,志愿服務總隊應與當地的大中小學建立合作關系,發動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其次要重點加強社區招募,利用社區活動、社區志愿服務日等機會,向社區居民宣傳文化志愿服務的意義和價值,招募志愿者加入隊伍;最后要拓寬網絡招募渠道,在網絡上發布招募信息,利用好微信群、中國志愿服務網等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志愿服務隊伍。
宣傳是招募志愿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志愿服務隊伍質量和素質的關鍵。延安市可以通過建立志愿服務品牌、開展宣傳活動、與當地媒體合作等方式,增加志愿服務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加入隊伍。一方面要加大面對面宣傳力度。以舉辦宣傳活動、招募會等方式,向志愿者介紹文化志愿服務的工作內容、要求,同時也可以通過現場互動交流,了解志愿者的情況,進行初步篩選。另一方面要增加線上宣傳方式。管理人員在網絡平臺發布招募信息、制作招募視頻等,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文化志愿服務工作。
(四)加強志愿者管理和培訓
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強志愿者管理工作。建立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統,對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培訓情況、服務記錄等進行管理,及時掌握志愿者的狀態和服務情況,為后續服務評估提供數據支持。建立標準化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的招募、培訓、管理、激勵、退出等方面,確保文化志愿活動有序、規范、安全、高效地開展。
另一方面,要實施多樣化、專業化的志愿者培訓。培訓是提高志愿服務隊伍服務水平的關鍵環節。志愿者培訓應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結合實際需要制定多樣化的培訓計劃,包括社會公益知識、心理健康、服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同時,還應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志愿者的學習效果。根據文化志愿服務的具體內容和特點,對志愿者進行基本文化知識、基本專業技能和基本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服務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志愿服務水平。
四、結 語
文化志愿服務是在中國長期的文化傳統和志愿服務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公益活動形式。在新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文化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社會各界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和投入也日益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務作為一種公益活動形式,可以助力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同時,文化志愿服務也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實踐形式,可以為志愿者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其社會責任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推廣,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各項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
參考文獻
[1] 曹慶華,梁世甲.廣西“三館一站”文化志愿服務發展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5):61-67.
[2] 方文.文化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以中山市為例[J].文化月刊,2021(2):120-121.
[3] 王富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問題與對策:基于文化志愿服務的思考[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6(5):16-18.
[4] 文軍,敖淑鳳.從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務本土實踐路徑探索:以無錫市X區為例[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2,22(3):5-12.
[5] 徐虹.對文化志愿服務的幾點思考[J].參花(上),2020(9):125-126.
[6] 張笑玉.對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的思考[J].今古文創,2020(46):77-78.
[7] 張燕峰.新時期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與創新策略研究[J].今古文創,2021(25):111-112.
[8] 趙一星.志愿服務行為激勵機制多重效應:一項混合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