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服務設計理念;老年癡呆;外出監護難;智能手環;交互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24-0138-04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面臨著多種病癥的困擾,其中,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城鄉居民的重大疾病和社會問題。當前,針對老年癡呆群體外出監護的相關產品設計仍處于落后的狀態[1]。因此,對于老年癡呆群體的監護的產品設計研究極為迫切。文章基于服務設計理念,深挖市場現有手環痛點,深入分析用戶需求,提出設計思路及實踐。文章中智能手環產品采用聽覺、觸覺、視覺多感官人機交互,為老年癡呆群體出行時的家屬監護提供了一定便利,減輕了家屬監護壓力。
一、服務設計概述
服務設計是指在20世紀中葉,伴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服務經濟的崛起與繁榮,開始興起的一種設計思維,使得全球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服務設計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用戶需求分析,根據用戶需求設計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和需求的產品,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感和使用感[2]。 服務設計也將通過多學科門類協作,通過整合多個不同領域的知識,以確保設計在多個方面都得到了全面考慮。
二、智能手環設計現狀
通過對老年人常用智能手環的分析,并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等方面,總結出在智能手環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針對特殊群體的功能設計不足
在智能手環的設計過程中,主要依據的用戶群體為年輕人,少有針對殘疾、行動不便、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用戶群體進行特殊性設計。導致手環的功能對部分老年人不適用、有局限性,部分老年人學習使用手環的難度和復雜性較高。
(二)手環友好性較差
老年人的聽力、視覺等生理功能退化,較難適應和應用手環復雜的交互手勢和功能,手環增加了老年人的認知成本,無法物盡其用,致使手環設計停留于表面設計,未能真正觸及到老年人群體的需求與痛點[3]。
(三)功能繁瑣
智能手環設計過程中,一味追求功能的多樣性,但并未給老年人的使用帶來方便,反而增加了老年人選取所需功能的難度,進而造成較差的用戶體驗。
對市場上智能手環的功能進行分析后得出,市場上的智能手環并不符合老年人需求,其針對性設計缺失,需設計新功能填補空白。經調研分析,為本文所提及的智能手環的相關設計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三、老年癡呆群體智能手環用戶需求分析
針對家庭中有老年癡呆患者的群體進行需求分析,總結調研數據,根據需求分析作為手環功能設計的依據。
(一)用戶訪談和行為觀察
用戶訪談階段,了解患者家屬極少帶患者出門的原因,以及帶患者出門時遇到的困難和需要的協助,匯總患者家屬需求。在用戶行為觀察階段,分析老年癡呆患者群體的一些無意識行為,總結其行為共同點,設計解決方案。
(二)老年癡呆患者群體用戶畫像
通過用戶畫像分析,反映用戶的生活習慣,得出使用群體的精準需求,使得設計更加個性化、精準化[4]。因此,為準確設計出滿足老年癡呆患者群體及其家屬需求的手環,對老年癡呆患者群體的需求進行刻畫,如表1、表2 所示。
(三)用戶需求行為地圖
為進一步分析老年癡呆患者群體在生活過程中的痛點與需求,引入用戶需求行為地圖,并針對關鍵痛點分析設計思路,以得出結論,供后續手環相關功能設計提供參考,如圖1所示。
(四)老年人生理需求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視覺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例如老花眼的出現。同時由于眼部晶狀體厚度增加,會出現色彩辨別不敏感的現象,而色彩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極為深刻,如某App上顯示的某種顏色代表某種重要功能、起到提示作用。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手環設計需求分析分為兩部分,一是老年癡呆患者群體需求,通過手環協助,來引導老年癡呆患者安全回到家中。二是其家屬需求,作為監護人,需時刻關注老人健康是否無憂,是否出現安全問題。故手環設計中應著重考慮其定位功能、監測功能和防摘取功能。
四、基于服務設計理念的老年癡呆群體智能手環設計思路及實踐
通過分析得知用戶需求后,轉化為產品的功能及造型等元素,只有符合用戶需求才能增加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黏性,達到易用便捷的目的。因此根據上述調查研究分析,將產品設計分為兩部分,分別為硬件產品手環設計及App 系統設計,各自針對兩個群體,老年癡呆患者群體和其家屬。
(一)硬件產品層面——多感官結合符合用戶行為的設計思路
硬件手環設計層面,應結合老年癡呆患者群體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征,借鑒多感官結合的設計思路,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分析手環設計路徑,有利于用戶在技術模式中感知產品的實用性、易用性和互動性[5]。
1. 視覺
在考慮產品外觀設計的前提下,根據用戶的行為進行關聯設計,以增加產品的易用性。因患者家屬監護不力易發生老人走失現象,因此硬件設計需考慮老人盡快被尋回這一行為需求。調查顯示,在特大城市老人走失被找回成功率為84.13%,而縣級城市及農村則只有50.31%。當走失老人身上攜帶相關信息(如身份證明、緊急聯系卡等),其被找到的成功率提升至96.54%。這是因為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救援人員或好心人在第一時間與老人的家人取得聯系,從而更快地安排后續的照顧和安全保障措施。故手環設計選擇在手表界面標注家人聯系方式,本人家庭住址等相關信息,以便后續為老年癡呆患者尋找家屬,如圖2所示。
此外,考慮到老年癡呆群體無法很好地控制自身肢體行為,在佩戴手環過程中,極易發生自行摘取的現象,造成手環功能失效,故設計要使得老人無法輕松自行摘取。因此在手環設計上采用防摘卡扣,只允許監護人對其進行摘取,如圖3所示。
好的色彩搭配是硬件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彩會通過視覺對用戶的心理感受產生影響,如愉悅、冷靜等。考慮到老年人對色彩感知能力下降,針對老年群體的硬件設計應選擇色彩相對沉穩的搭配,給人一種平靜祥和的感覺。故在手環設計上選擇藍色,給人沉穩,值得依賴的感覺。
2. 聽覺
老年人獨自居家時的安全性十分值得關注,當突然發病時子女不在身邊,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手環的健康檢測功能十分重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對監測、檢測到異常、報警并發送信息這一整體環節充分考慮,以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獨自居家時的安全性。手環上傳感器可以監控身體健康并發出警報,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心率監測:手環配備綠色LED 燈和光電二極管,利用綠色光對血液的高敏感性來監測血液中的循環變化。傳感器連續發出光,接收端接收到光反射信號,通過算法處理,可以獲得相對精確的心率曲線。
血氧監測:血氧監測依賴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對紅外線和紅光的吸收能力不同。手環使用這兩種光線照射皮膚,并收集反射光的光譜。通過算法處理這些數據,可以得到用戶的血氧值。
綜上所述,智能手環通過集成多種傳感器和先進的算法,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能夠實時監測佩戴者的健康狀況,并在必要時發出警報。在此類設計上,可有效增加老年癡呆患者發病時獲得救助的機率,減輕家屬監護負擔,降低人身損失。如圖4所示。
3. 觸覺
材料通過與人體接觸、視覺感官影響用戶的心理感受,不同材料會影響到用戶對產品的情感,故在硬件設計中要考慮到材料的選擇。現對橡膠、金屬、布料3種材料,分別從安全性、親和力、經濟性3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如表3所示。
因此針對老年群體的產品設計應選擇橡膠、布料等用作手環表帶。故在手環設計上,選擇橡膠作為表帶材料,選擇聚乙烯作為表身主體材料。
(二)交互系統層面——多層次需求滿足用戶體驗的設計思路
隨著科技發展,手機App 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根據上文對老年癡呆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分析,通過多層次需求滿足用戶體驗的設計思路,使手環與App 實現交互,實現實時關注老年癡呆患者狀況,幫助家屬減輕監護負擔的目的。
1. 視覺表現層次
視覺設計應該讓用戶輕松的識別內容,使用戶感知產品的實用性、易用性。好的視覺設計有助于提升用戶閱讀的舒適性,減輕視覺負擔。視覺表現從信息架構、界面整體設計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
信息架構能夠在用戶與界面之間建立聯系,為界面設計提供構建基礎的作用,同時可以清晰地向用戶傳達出界面的使用流程及方式,指導App的設計,進而做到方便用戶使用,增加界面易用性[6]。根據用戶需求調研及分析,對信息架構進行了歸納總結。用戶界面主要功能是通過定位功能實時刷新老年癡呆患者位置情況,如若異常則會通過App向用戶報警,同時手環會發出聲音,播放已經存儲好的錄音,勸歸走失老人,并且通過感應檢測裝置實時監護老人身體狀況,實時刷新健康狀況。智能手環具備緊急呼叫和安全區域功能。這些手環采用多重定位技術,如GPS、GSM網絡、Wi-Fi、重力傳感器等,實時精準定位。當老人需要幫助時,可以通過按鍵進行緊急呼叫,并且家人可以了解狀況及位置。手環還可以支持劃定安全區域,老人一旦越區即可給家人報警。如圖5所示。
從用戶偏好來說,調查顯示,大多數人最喜歡藍色。因此,界面整體采用藍色為主色調,進而吸引更多用戶;從穩定性與可靠性考慮,藍色被認為是穩定、可靠和值得信賴的顏色,這使得藍色成為金融、醫療保健、科技和其他需要建立信任的行業首選顏色;從色盲角度考慮,最常見的色盲類型(紅色色盲和綠色色弱)都可以看到藍色。這意味著即使有色覺障礙的用戶也能清楚地看到藍色;從品牌聯想角度,藍色常常與科技和創新相關聯,許多科技公司使用藍色來傳達創新性和可靠性。綜上所述,App界面設計為藍色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旨在提升用戶體驗、傳遞品牌價值,并考慮到廣泛的用戶群體。界面較為簡潔,便于用戶及時找到其所需功能。在字體設計上,考慮到用戶為中年人,視力狀況會有所下降,整體采用偏大字體,提升用戶在使用App時的視覺體驗。App整體分為4個主要模塊,分別為“主頁”“定位”“錄音”“我的”,包含健康監測功能、實時定位功能、播放語音功能。如圖6所示。
2. 功能需求層次
功能需求的滿足是產品設計最根本的出發點。根據老年癡呆患者和家屬的需求分析,總結得出用戶所需的功能并應用于產品設計中,使用戶感知產品實用性。對于老年癡呆群體的功能需求從健康檢測、實時定位、手環尋找功能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
健康監測功能可以檢測老年癡呆患者的身體狀態。打開App主頁,可以看到被守護人(即老年癡呆患者)的所在位置,心情,身體狀況,包括體溫、心率、血壓這些基本信息。同時對市場現有手環監測系統進行了功能優化,手環的GPS定位功能會實時刷新被守護人所在位置,手環會根據其被甩動的頻率判斷被守護人的心情狀況(分為愉悅、平靜、激動3個層次),便于更好關注被守護人是否發病。其次根據監測體溫、心率、血壓,發送至界面中,點擊相關項目,即可查看被監護人身體基本健康狀況。右上角也會實時顯示手環電量,提醒用戶(即老年癡呆患者家屬)及時為手環充電,避免功能失效。如圖7 所示。
實時定位功能可以有效避免老年癡呆患者走失。通過點擊界面下方的“定位”,會顯示用戶和被守護人在地圖上的實時距離,通過設置3 個等級的安全范圍后,手環會通過GPS定位計算二者之間的距離,在超過一級安全范圍的情況下會進行1 級報警,手機界面會顯示鎖屏,發出震動和聲音,聲音等級為1級,以此類推,聲音會越來越洪亮,直至用戶發現被守護人已經走出設定的安全范圍。如圖8所示。
丟失尋找功能是考慮到在不使用手環時,摘取后丟失的現象,造成經濟損失,故本設計使用了定位響鈴,以達到尋找手環的目的。通過點擊界面下方“我的”,進入本人設置部分,點擊界面中的“查找手環”,選擇讓手環發出聲音,為用戶提供實時的反饋,促使快速尋找到手環。
3. 情感需求層次
老年癡呆群體在外出走丟情況下,語音功能可以給用戶提供情感體驗。語音功能主要是通過給予守護人聽覺刺激,促使其返回家庭,或者不再走遠,進而達到尋找的目的。其次,當老人獨自在家時,可通過播放已經錄制好的語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人的寂寞,起到緩解情緒的作用。通過點擊界面下方的“錄音”,即可查看已錄制音頻,在老年癡呆群體走失時,或者走出設定范圍時,可選擇播放語音1。通過點擊下方語音錄制標志,即可開始錄制語音,最長時長限制為10分鐘。此外,也可對語音進行修改,輸入多個家屬的語音,增加語音種類的豐富性。如圖9 所示。
4. 兼容性需求層次
為保證用戶數據被很好保存,同時給予用戶實時反饋,App 在設計時應考慮到信息兼容互聯功能,如數據的存儲功能、分享功能等,故界面設計采用多種方式以達到效果。在第一次使用App時,可選擇輸入手機號后注冊賬號,登錄之后可將用戶個人信息保存在賬號里,如錄音、老年人位置信息、身體健康數據等,數據最長支持保存7天,為監測老年人身體健康變化提供一定的參考。此外,數據支持導出和分享功能,方便用戶對數據進行保存或者遷移。
結論
本設計從服務設計理念出發,深入挖掘老年癡呆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以對老年人友好的方式實現手環以及App界面設計,將手環與界面交互結合起來,克服了以往手環設計以年輕群體為主要用戶的模式,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為老年癡呆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更加便利的城市生活,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為老年癡呆群體相關產品設計提供了參考。但是,本設計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老年癡呆群體行為復雜,多種監測可能較為困難,故本設計僅僅采取監測老年癡呆群體的一種行為,保證其在一定范圍內的安全性。其次,人體健康評判比較復雜,手環可能不會完全監測到數據異常,會受到測量偏差等因素的影響。期待未來將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及改進,為老年癡呆群體提供更加友好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