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的培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體育素養的培育不僅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技能、體育知識的習得,還能促進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個性的養成,以及有效的培養和弘揚優秀體育品德和提升體質健康水平。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養成教育,提升學生體育知識、行為水準。(2)打造高素養體育教師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3)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賽事欣賞的能力。(4)共同攜手營造濃厚的日常體育鍛煉氛圍。(5)完善學校體育資源建設,提升體育場館、設施的科技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素養;培育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PENG Wei
(Luoding Polytechnic, Luoding , Guangdong 5272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accomplishment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acquisition of sports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sports behavior and sports personality,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excellent sports morality and physical health.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Strengthen the formative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behavior level. (2) Build a team of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cultivat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3)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ppreciate sports events. (4)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strong atmosphere of daily physical exercise. (5)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cultivate
青少年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棟梁,對其體育素養的培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領域中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2020年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塑造青少年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1體育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
“體育素養”即"Physical Literacy,最早由英國哲學博士Whitehead提出相關概念——“體育素養是保持和提高全面發展體育能力的動機、信心、技能、知識和理解力等要素之和”[2]。隨后在2010年,Whitehead在其專著Physical Literacy :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中系統的闡述了Physical Literacy的概念“體育素養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保持身體活動的動機、信心、身體能力、知識以及對參與終身體育活動價值和責任的理解”,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理論基礎[3]。
體育素養是指個體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教育所形成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4]。它涵蓋了一個人在體育領域全面發展的表現,主要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質水平、體育技能、體育品德、體育個性等方面。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人們對健康追求的意愿不斷增強。體育運動作為現代社會一種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它有助于人們保持身體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倡導培育體育素養對于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他們將來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適應或者脫穎而出,要求他們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行為等,體育素養培育能夠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方面的全面發展,這也比較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培育的內在價值
2.1增強學生體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體育素養的養成可以充分滿足學生今后日常學習、工作以及社會生活的需要,使其能夠發展成為比較健全、獨立自信的個體,為終身體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科學、規律的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還可以調節或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消解負面情緒,享受挑戰自我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等,使其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其次,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等,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穩定的發展,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2.2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品德和社會價值觀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不僅僅傳授體育運動技能、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體育比賽等形式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體育活動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體育規則以及體育價值等,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作、頑強拼搏、自信、擔當、公平競爭等,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正確的行為,為今后的社會交往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2.3拓展學生體育知識范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體育素養的培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著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以及體育活動實踐,學生可以學到不同的體育運動技能,拓寬體育知識視野。其次,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行為,可以有效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改善大腦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力,以及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再者,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決斷能力,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
2.4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與行為,推動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體育素養的培育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形成主動性、規律性的體育鍛煉習慣[5]。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起點和基礎,它為學生提供了體育知識技能學習的平臺和體育鍛煉的機會。學生通過參與日常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能夠培養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還能學習和掌握體育運動技能與科學健康知識等,這些為他們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其中,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良好體育習慣的形成。通過組織各種體育教學活動或者比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感受體育鍛煉的樂趣,培養主動體育鍛煉的意識,形成良好的體育個性等。
3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培育面臨的困境
3.1學生缺乏體育素養能力的主動學習意識
據相關調查表明,目前高職院校許多大學生仍然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或體育活動的意識[6]。首先,是因為中小學階段未能得到正規、良好的體育教育,缺乏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無法在大學體育活動中體驗體育運動的快樂感、滿足感以及成就感,阻礙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行為的形成。其次,由于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網絡社交等活動,除了參加常規的體育課,大量的課余時間蝸居在宿舍上網,從不進行有意識的主動體育鍛煉等活動,使得身體素質水平明顯下降[7]。再者,高職院校的體育場館、設施不健全或者數量不足,比如:室內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網球場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限制了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3.2教師缺乏對學生體育素養培育的有效手段
?體育教師在學生體育素養培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8]。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因素,共同制約著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意識、體育運動能力、體育運動知識、體育個性等體育素養能力的提升與培育。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之后,容易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產生倦怠感,影響了學生體育技能學習得效果。其次,教師教學手段、方式得單一化,學生被動得接受學習,影響了學生體育個性得形成。再者,教師教學內容單調,缺乏相關體育知識得拓展和延伸,難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而影響學生體育習慣得養成。最后,學生的體育活動或課題體育鍛煉,缺乏體育教師的科學指導,從而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效果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
3.3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忽視對學生體育素養培育的有效整體規劃
高職院校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育與提升需要從體育教學、課余鍛煉、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質監測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整體規劃。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主要以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主,片面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與學習,忽視體育意識、體育個性的培養。同時,隨著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增強了學生對體育精神與文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優秀體育品德的形成,但總體效果不夠明顯。其次,部分高職院校實施了課外“陽光長跑”活動,規定學生必須進行課余體育鍛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但在實際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鍛煉弊端,比如“替跑”、“車輪跑”等現象。再者,對相關體育知識的傳授不夠主動、全面,缺乏傳授的有效手段或途徑。
3.4實施家、校、社結合對學生體育素養培育的有效性和系統性較低
優秀體育品德、良好體育鍛煉行為與意識、全面體育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等體育素養的培育是一個綜合性的長期過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互助,共同努力。目前,對高職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途徑主要以學校的體育素養培育為主。家庭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壓力較大,余暇時間較少,忽視了子女體育興趣和習慣的培養,無法有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體育鍛煉習慣。其次,社區無法為學生群體提供充足的體育設施和資源,以及缺失體育健康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的宣傳。導致學生體育素養培育家、校、社三方無法形成“三位一體”的有效聯動,從而降低了高職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3.5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缺乏內涵建設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應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的內涵建設,這與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相符合。目前,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因為學校體育工作定位不夠準確,沒能較好的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導致體育改革效果不理想。其次,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造成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資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現象,包括科技化體育場地、器材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師資力量等。再者,高職院校缺少高素養體育師資隊伍,教師普遍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使一些體育工作改革流于形式或表面。最后,高職院校體育活動或賽事組織情況,因學校重視程度、激勵或者獎勵機制不到位,致使高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或比賽的動力不足,進而導致開展效果不理想。以上這些因素都在影響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內涵建設,以及學生體育素養培育和提升的有效實施。
4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路徑
4.1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養成教育,提升學生體育知識、行為水準
深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單一的“技能傳授”向“素養培育”轉變。首先,加強學生體育運動常識的了解,包括不同運動項目的發展歷史,不同體育項目競賽的主要規則等。其次,強化學生主動掌握體育運動健康知識,掌握科學的體育健康知識是學生理解和感悟體育運動,以及自主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先決條件。同時,還要了解每一位個體的體質基礎,應該選擇什么類型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及如何科學地開展日常體育鍛煉或訓練,怎么最大化收獲體育鍛煉的價值等。再者,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健康知識與行為水準,必須要突出學生的養成教育。把體育健康知識傳授滲透到體育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同時多方式多渠道的開設體育健康教育課程或者講座等,引導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體育健康知識,更好的形成體育健康行為。
4.2打造高素養體育教師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高職院校應組建高素養體育教師團隊,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結合個人專業、特長等,系統化的組織教師參加前沿體育知識學習與培訓等,拓寬體育教師視野。同時,加強學校間的體育交流與探討,實現體育學習資源分享、先進教學理念傳遞、體育工作經驗借鑒,以便打造學習型體育教師團隊,以及教師能力的發展進步。其次,不斷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引進高層次、高水平體育人才,并發揮高層次、高水平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再者,鼓勵支持學校體育教師外出參會、培訓、學習等,讓學校體育教師獲得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與學習經驗的機會。從而豐富和拓展本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鍛煉意識。
4.3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賽事欣賞的能力
體育比賽之所以會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競技體育比賽是一種運動員展示技能水平,展現勇氣與完成超越自我,體現意志品質的文化活動。在體育項目中因其獨特戰術的運用與執行,隊員的個人展示與團結協作,以及拼搏逆轉的精彩博弈等,吸引著大量的觀眾。另外,一些戶外體育賽事在風景秀麗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因此,學生要通過欣賞體育運動賽事,能夠塑造優秀體育品德、激發奮進向前的體育精神與斗志。
4.4共同攜手營造濃厚的日常體育鍛煉氛圍
高職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是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學生在學校以外的體育素養培養成長空間非常重要,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參與其中[9]。其中,家庭作為基礎,學校作為主體,社會作為保障,通過三方的密切聯系、協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系統的、積極的健康成長生態環境,以保障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終身健康理念的強化增進,體育知識與技能、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等。
4.5完善學校體育資源建設,提升體育場館、設施的科技化
體育場館、設施、設備、器材等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物質保障基礎[10]。學校應充分挖掘體育資源,加大投資力度,建設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比如:室內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體育健身房等。同時,加強陳舊、老化體育設備、器材等的更新與維護,以適應和滿足不同鍛煉群體的需求。其次,不斷的引入科技化體育設施、設備等,拓展學校體育教學與鍛煉內容,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體育習慣與行為的養成。
5結語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與文化傳播,體育項目技能與技巧傳授,思想品德與體育精神培育,體質健康水平提升,體育個性塑造的全面培養過程。現階段我們要積極轉變高職院校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思維與觀念,樹立新時代的體育教學思想,將現代職業教學理念與新時代體育教育觀融合在一起,將體育核心素養能力的培育融入到體育教育工作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把單一的體育技能傳授和發展身體素質向提升學生體育素養能力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EB/OL].(2021?08?31)[2024?09?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09/t20200922_489794.html.
[2]朱亞玲.體育素養概念研究[J].體育師友,2021,19(2):52-54.
[3]"Whitehead M. 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M]. London: Routledge,2010:5.
[4]陶成武,弓靜,謝通.試論青少年體育素養的內容構成與培育路徑[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90-91.
[5]畢瑞月.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青少年體育素養培育路徑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12):180-183+189.
[6]彭政,魏婷.體育強國戰略下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體育素養與健康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21):161-164.
[7]陳建峰,殷懷剛.大學生體育素養影響主因子及培養路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2):157-160.
[8]劉鵬飛.我國青少年體育素養培育的價值與策略探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24):53-55.
[9]王先茂,王健,魯長芬等.學校、社區、家庭體育一體化發展困局、域外經驗與發展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3):112-118+126.
[10]孫壯飛.海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素養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 2024,5(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