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教具的輔助。教具能使學生較快地、形象地、直觀地把握教學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根據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所涉及的對稱的相關知識,整合設計制作形成的適用于解決對稱問題的小學美術大單元教具,能使小學美術教學更高效。
(一)教材背景
對稱給人以穩定均衡的視覺感受,呈現出一種和諧的美感。大自然和人類創造出許多對稱的物體,不僅是為了美觀,其中還蘊含著科學依據。小學美術教材涵蓋了很多需要運用到對稱知識的課題。例如,一年級下冊“漂亮的瓶子”、二年級下冊“吊飾”、三年級上冊“對印版畫”、四年級下冊“巧用對稱形”等均涉及對稱知識。這些課程雖然并不是每節課的重難點都是解決對稱問題,但在手工制作中都需要找中心點、對稱軸等,高年級還會有更深入的探究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等的內容,進而延伸制作更復雜的手工作品。通過整理教材不難發現,對稱知識在小學美術教材中應用較多,但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遞進的匯總或應用,使對稱概念抽象化,學生看不見也摸不著。
(二)學情背景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低年級學生的平面思維較好,空間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運用中心點和對稱軸設計作品時,有部分學生能通過多媒體應用和教師講解達到學習目的,也有一部分學生經過教師的多次講解提示,仍無法靈活運用該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的學生空間思維發展較好,能夠靈活運用對稱知識設計有趣的作品,但往往無法運用對稱原理設計更復雜、更具科學性的藝術品。
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和眾多美術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美術教具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師要以單元化教學為抓手,立足“雙減”政策,調整教學方向,精準定位教學目標,關注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設計關聯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美術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巧妙導學,激發興趣
在避免濫用的情況下,在合適的時機出示美術教具,能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課堂會更高效,這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水平,還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靈活地使用美術教具,將抽象的教學形象化,能夠有效縮減原本見長的教學時長,也不用教師三番五次用語言進行描述,課堂也會因此變得緊湊而有趣生動。多給學生留出創作時間,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學生得以深入思考并創作出更具深度與內涵的美術作品,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解對稱原理,應用美術創作
對稱大單元教具使學生認識了左右對稱、上下對稱、中心對稱,學習了對稱的方法,感受了對稱的美,理解了對稱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及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從學生發展角度設計的大單元教具非常貼近現實生活,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促使他們增強對課程內容的親切感,有助于激發他們的靈感,創作更加獨特的藝術品。
(三)建構大單元思維,拓寬學習思路
對稱大單元教具就像是學校為學生配備的國畫材料包一樣,哪個年級拿出來均可根據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進行選擇性使用,這是對稱知識的隨用隨取,而不是某冊書學過對稱知識很快就忘了,下一次再學習時還得從記憶庫里找出來,重新建立邏輯思維。隨著各年級教材的不斷學習,形成一套自己的對對稱問題的思考和對對稱原理的理解來建構大單元思維,拓寬學習思路。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大觀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深度學習,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美術課經常需要教具輔助課堂,而大單元概念下相應的輔助教具研究較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學習興趣不足
從學習興趣的角度,使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到對稱知識的妙趣,消除學生對對稱知識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秘科學的興趣。
(二)對稱大單元教具內容匱乏
從課堂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對稱現象,感知其科學奧秘。在教具感知和使用的基礎上厘清思路,解決課上學習時會出現的問題,鞏固相關知識,層層遞進式地歸納出對稱概念,并運用到相應的藝術創作中。
從學生體驗的角度,通過使用聲光電等多種感知方式,了解對稱知識還可以這樣用,對稱作品還可以這樣創作,對稱游戲還可以這樣玩。
(三)對稱教具涵蓋面小
從課后延伸的角度,打破課上這一固定時間使用教具的局限性,增設課后對稱知識探究和游戲內容,讓學生在課下也能高效的學習。
對稱內容不是只有課本上有,在大自然和博物館都能見到人類創造出的許多對稱物體,它們不僅是為了美觀,其中還蘊含著科學的依據??紤]到對稱內容的多方面體現,所設計的“對稱多寶箱”不僅能直觀地展現對稱現象和對稱原理,適用于對稱內容的相關課程,還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對稱多寶箱”分四個區域:知識探究區、作品展示區、拓展游戲區、制作研究區。多寶箱上端是一個八邊形盒子,里面涵蓋四個小玩具;下端是一個較大的正方體,六個面代表不同研究角度的對稱內容;中間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能展示授課內容的藝術作品。
(一)設計解決對稱觀察問題的知識探究區
知識探究區從生活、歷史、傳統文化、科學等角度進行設計,共有四個面,位于多寶箱的下端。多應用于課堂教學,從不同方面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對稱圖形、如何找準對稱軸等,直觀有效地解決對稱問題和傳授對稱知識。這些作品呈現的形式為“生活中的花草”“博物館里的青銅”“傳統佳節家里貼的窗花”“神奇的轉盤”等,從各個角度直觀有效地學習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四個區域中配備相應的觀察、學習工具,即軸對稱觀察鏡和中心對稱觀察鏡。
區域1:生活中的對稱,用自制觀察鏡找準對稱軸的方式觀察花草標本,教會學生如何觀察生活中的對稱事物。生活中的花草部分配備的是黃色的觀察鏡,中間有一條豎軸,是一條視覺輔助觀察軸,適用于觀察軸對稱事物。
區域2:博物館中的對稱美學區域可以了解青銅文化以及歷史文化中的對稱美學,博物館里的青銅配備相應的音頻,可隨時播放,了解對稱歷史文化。
區域3:窗花是與我們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民間傳統藝術,傳統佳節家里貼的窗花可以探究藝術文化。“百變團花”等內容也在課本中多有涉及,其中的軸對稱形式和中心對稱形式使窗花樣式多姿多彩。在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團花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感知、思考、探索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并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
區域4:傳統紋樣變化多區域用自制觀察鏡找準中心,旋轉其中一條線的辦法,劃區域觀察中心對稱的圖形,了解紋樣的設計和排列?!吧衿娴霓D盤”配備的是藍色觀察鏡,藍色觀察鏡是中心對稱觀察鏡,中間的白點是中心點,轉動黃色線條,可涵蓋中心對稱內容,適用于點對稱事物。
這些區域是可以從多寶箱上隨意拿取的,背面是磁吸式的,可根據需要拿取使用。
(二)設置配合授課內容的作品展示區
此區域位于多寶箱的中間位置,以圓柱形為中心的作品展示區。該區域已把四年級下冊“巧用對稱形”的課堂示范展示在此處,如中間圓柱為帶電燈柱,是觸摸式開關,多色燈光變化,周圍是用對稱制作的人物和花草。燈光效果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講授其他課程時可根據授課內容更改。
(三)配置課下實施拓展游戲區
游戲1:科學解碼對稱原理,進而解碼萬花筒。在多寶箱的上面有四個小盒子,分別裝有四個有趣的對稱玩具??茖W的鏡像效果在本區域給學生更多的探究樂趣,低年級建議安排在課前導入環節,能直觀地感受對稱原理。高年級建議安排在課后拓展環節,學生在已了解對稱知識的基礎上,作為拓展游戲來實施。
游戲2:利用鏡像直觀表現對稱形式,探究萬花筒的結構奧秘。萬花筒是由三塊鏡片組成的,一個圖案放置進去,投射出多個相同圖案,展現出萬花效果。
游戲3:掃描二維碼獲取立體翻翻樂制作方法,轉換學習場地,拓展延伸探究學習方式,課下和在家均可學中玩、玩中學。
游戲4:平面翻翻樂,掃碼解讀各種翻翻樂,多用傳統紋樣圖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平面翻翻樂的設計思路來源于一個小學生,課間時他給了我一個皺巴巴的紙片,翻一下出一個新圖樣,非常有趣。于是我改變了上面的圖案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根據平面作品,我們設計了立體翻翻樂,由于許多學生喜歡玩,并索要制作方法,故選用了掃碼解讀的方式,供學生學習和制作,學生將中心對稱的圖案設計到上面,變化出多種圖樣,妙趣橫生。
(四)根據大單元教具設計進行研究制作
首先,整理常用研究材料。工具盒:鉛筆、橡皮、美工刀、小剪刀、圓規、雙面膠、膠槍、尺子、防割墊;紙張:廢舊紙箱、彩色卡紙、KT板;配色工具:馬克筆、藍色油漆;其他:藍色布條、點讀語音機芯、單面鏡、觸摸光源、植物標本、磁性板貼。
然后,梳理美術手工常用技法。從材料的選擇上不難看出,該教具均是美術課常見材料,制作辦法也是美術常用技法中的畫、折、剪、粘、拼、擺、組合等。作品經過設計、研究制作等步驟完成,根據各部分區域依次制作完成,各個部分既能獨立使用,也能整體組合,制作成果和教學實踐操作性都很強。其實,很多教具是上課時經常用到的,如觀察鏡,這些小道具給他們不是下課就扔掉,而是給予一種觀察方法,引導孩子們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課余時間,孩子們會和我分享他們的觀察結果以及一些有意思的發現或一些小作品,這些活動能充實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一)課前應用策略
對稱大單元教具引導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和生活的關系,以探究的方式進行綜合性學習,如用觀察鏡去分析自然界事物的對稱現象等,引導學生通過接觸到的具體場景進行探索,尋找對稱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谝陨侠砟?,教師要在開展課程設計之前,熟悉教學目標,深刻理解課程標準,設計課前研究性教具作為教輔性工具,才有可能深入挖掘教材。
(二)課中應用策略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多媒體和投影設備是常見的美術課輔助工具,學生看到的東西都是平面化的。對稱大單元教學中的課程大多屬于手工制作類課程,需要展示立體化效果,教具相比多媒體更直觀、更立體,更能通過動手實踐探究對稱內容。同時,孩子們也比較喜歡新鮮活潑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具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綜合利用形、色、光、聲于一體的東西,刺激學生的感官。
(三)課后應用策略
孩子們對美術教育很感興趣,下課就圍在一起研究怎么玩、怎么做,還有什么新花樣。本教具除具備對稱教具的特點外,能培養學生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還更強調靈活、巧妙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藝術需要教師和研究者們細心地去鉆研、去探尋。教具能使學生提起更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美術教具也是如此。如果只重視美術教具的積極作用,忽視課堂教學,也是不正確的,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需明確教具處于“輔助”地位,而非“代替”作用,不能以此來盲目地、全面地代替其他教學手段。